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小说林]圣者治世
作者:张永宁

《含笑花》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
       孔子掌管鲁国的祭祀,总感到礼仪方面的知识不够用,便请求鲁昭公让他到周朝王室学习礼仪。鲁昭公同意了,赐给孔子一辆两匹马拉的车子和一个赶马车的仆童。
       南宫敬叔是孔子做祭祀时帮着打下手顺便跟着孔子学点礼仪知识的小徒弟,算是孔子的第一个弟子了,要求一同前往。孔子便带着南宫敬叔来到周都洛邑。
       马车驶进洛邑东门。孔子跳下车来,站在城门旁的场地上,肃穆地观看着城墙上古代圣君尧帝、舜帝和暴君夏桀、商纣王以及周公抱着巨斧侍立周成王之侧,护卫周成王南面诸侯的图像。孔子展转徘徊,心里揣度着这些画像肯定出自周朝宫廷中名家之手。善恶分明,已然明白周朝历代帝君们设计建造都城洛邑在城墙上绘制这些画像的良苦用心,他转过头来对南宫敬叔说:“这是一面镜子啊,尧、舜的兴旺;桀、纣的灭败,察来知往,都要以此为诫啊。”
       2
       孔子到洛邑,并没有急着去学礼。而是先到河南汤阴的羑里,祭奠了他心中最崇敬的圣君之一周文王。当初文王被囚羑里,在大牢里创作《文王操》,然后将《易经》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然后,孔子到了河南淇地西南,凭吊了周、商大战的古战场牧野。五百多年前,周武王由周公、召公、毕公、姜子牙等一班干练的能臣辅佐,在这里指挥着各路诸侯统帅的仁义之师,渡淇水北上,一举击溃了纣王统领的殷商军队,为周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孔子用三碗净水代酒酹祭了天地和在牧野大战中阵亡的将士。
       之后,孔子又到牧野北面的商都朝歌,考查了商都的建筑遗迹。当他登上鹿台时,仿佛见到了商纣王穿着缀满珠宝玉石的华丽服装冲向熊熊燃烧的烈火,那珠光宝气的漂亮服装顷刻化为一炬,一代暴君便在烈火中翻滚、挣扎、扭曲、挺直。接着,他幌然看见周武王来了,手持长弓立于四匹马拉的战车上,雄姿英发,向鹿台射了三箭,然后跳下车子。左边周公拿着大斧;右边毕公手持小斧护卫着武王一同登上鹿台。武王抽出宝剑击打纣王的尸体,用金黄的斧子砍下了纣王的头颅,把它挂在白色的旗幡上,五百多年的殷商统治从此覆灭……
       孔子想到这里,“唉”地叹了一声,当初纣王不荒淫无耻,残暴无道,置民众的生命于不顾,大肆收罗天下奇珍财货藏于这鹿台中,又何至于此呢?孔子又扫了一眼鹿台,他难以想象这鹿台当年有多宏大雄伟?也难以想象这鹿台中到底藏了多少奇珍异宝?到如今都成了断垣残壁!“世道沧桑,世道沧桑啊!”孔子凝望远方,不无感慨地说。
       太阳从天际那边射过来,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南宫敬叔知道夫子又在忧国忧民,看了夫子一眼,也不好说什么。
       孔子转过身来,向东看着周朝的悠悠河山,多么伟大的武王啊,从纣王手中夺取江山后,毫不吝啬地把天下分封给功臣,散尽鹿台中的钱财和巨桥粮仓中的米黍用以广济天下,遣散军队,销毁兵器,在华山南面放马;在桃林原野牧牛,从此消除战争,天下太平,人心向善,有了周朝的鼎盛时代。孔子想到这里,似有所悟,回过头对南宫敬叔说:“南宫啊,纣王大肆敛财而失天下,武王大散其财而天下归心,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南宫敬叔赞同地点点头,他历来钦佩和敬重孔夫子。
       “可是……”孔子突然想起:如今天下分崩离析,支离破碎,礼崩乐毁。“周武、成王的太平盛世哪里去了?周朝的礼乐文化哪里去了?”
       南宫敬叔附和说:“是啊,周朝已如强弩之末,天下动荡不安,危如累卵,民不聊生,谁能力挽狂澜,改变这种社会呢?”
       南宫的这番话深深触动了孔子。是啊,如今的周朝王室占据着洛邑屁股大块地盘,已经无法操控诸侯并列的局面,当今天下,五霸称雄,小国丛生,你争我夺,尔虞我诈,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老人无人赡,小孩无人养,偷盗的、抢劫的、贪污的、受贿的、嫖娼的、卖淫的,比比皆是,谁来改变这种社会?”孔子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拯救社会。
       南宫敬叔疑惑地看着孔子,除了连珠炮似的问了一大堆问题,还特别强调:“假设某一天有了这些条件,那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问得好啊,南宫。”孔子说:“其实,你提的这些问题,我也时时在想,只是如今的鲁国,大权完全操控在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的手里,豺狼当道,奸臣弄权。良禽选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看来,我们在鲁国是难有作为了。”孔子又看一眼南宫敬叔,转过身面对远方,若有所思地:“至于你问到的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当然要建立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这个社会要祖述尧、舜,而以周武、成王时代的社会为样板,而又有所不同。我已经有了依稀模糊的轮廓,只是还不太清晰,这次来考察学习礼仪,我们要把这个作为调研的重大课题加以研究,或许会有收获。”
       南宫赞同地点点头。
       3
       回到洛邑,孔子分别找了掌管天文、历法的天官冢宰,掌管土地、森林勘察和版图绘集的地官司徒和掌管春、夏、秋、冬四季农田水利事务的官员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以及掌管祭祀的官员,又向他们请教了祭天、祭地、祭祀宗庙以及各种神灵的祭祀礼仪。
       实践学得差不多,孔子还想查查有关礼乐方面的典籍资料。便带着南宫敬叔来到周朝最大的图书馆。刚想进门,被一个横挎腰刀的守门官吏挡住了。“干吗干吗?”守门官吏左手叉腰,右手按在刀把上挡在门中央,板着面孔瞪着眼,“你们也不瞧瞧,这是什么地方?随便可以进的吗?”
       孔子急忙从怀中掏出羊皮“介绍信”递过去。
       守门官吏抢过介绍信,看都不看一眼,便想发作。
       南宫敬叔虽然年纪不大,但却老于世故,他抢上一步,掏出几个“空首布”硬币塞进守门官手里。
       守门官这才眉开眼笑,抬起介绍信扫一眼:“哟,鲁国大远的来习礼,难得难得。二位稍候,待我去通报馆长一声。”边说边转身进门。
       守门官吏又出来了,脸上仍挂着笑意。他把孔子他们带到西厢房去见馆长。馆长是个鹤发童颜的清瘦小老头,银白色的头发搂拢在后脑上打了个髻,两耳大得可以自由扇动,银白色的长眉垂到颌下,银白色的胡须长飘飘地垂到胸前。古时没有凳子,馆长席地坐在一张矮办公桌后的蒲团上,双眼微闭,神情自然,不知他在深思问题还是在练功打坐?抑或是闭目养神打瞌睡?究竟做什么?只有馆长知道。
       孔子暗暗想道:这人好奇特,肯定是个高人。
       守门官吏小心翼翼上前禀道:“启禀老爷,客人带到。”
       馆长慢慢睁开眼,捋捋长长下垂的白眉,把它们分别担在高高耸立的双耳轮后,这才调整视线,细细打量孔子:三十多岁年纪,身高九尺六寸,比一般七尺男儿高出两尺多,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他虽暗暗称奇,但却平缓地说:“你就是鲁国人都叫‘长人’,来周朝学礼的孔丘?”馆长仍坐在蒲团上。
       孔子跨前一步,拢起双手对馆长施了个大礼:
       “在下正是。敢问夫子莫非是创立道教的老聃,时人称为老子的大耳朵李耳?”那时老子虽还未写《道德经》,但在“诸子百家中”,老子首先创立道教,被誉为百家之首。他的学说主张已在各国广为流传。孔子学过他的学说理论,所以了解他的一些情况,只是不知道他在周朝图书馆任职。
       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今天你把我看成是老子,明天你也许会把我看成是老莱子。敢问有何见教?”
       孔子虽然学识渊博,但对老子的话仍似懂非懂,不管怎样,能在这里与老子邂逅相遇,孔子还是感到十分惊喜,便谦逊地说:“晚辈是来向夫子请教有关礼学的。”
       老子真是高人,看见孔子的相貌,便意识到他虽一介书生,却能挑起天下兴亡的匹夫责任;虽是清贫学者,但能担负起中原文化继往开来的重责。他将高擎着华夏文明的火炬,以自己博大的胸怀、渊博的知识和超人的智慧,构筑起华夏民族文化的辉煌殿宇并且万古流芳。但老子也意识道孔子的一生十分坎坷,只因初次相识,老子也不好明说,只是淡淡地给孔子提了个醒:“你所说的礼,提倡它的人的躯体和骨头都已经腐烂枯朽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得以流存。而且君子运气好的时候就能驾车做官,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像枯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做买卖的商人把好的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货物也没有。越是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他的容貌越是显得愚钝谦逊。摒弃你的骄傲之气和太多欲望;摒弃你张扬的情态神色和过于远大的志向,因为这些对你来说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你的,仅此而已。来人!带客人去查资料。”吩咐停当,他又闭上双眼,好像练功打坐。
       孔子当时年轻气盛。对老子隐匿遁世、不求闻达、实事求是、顺其自然的主张不以为然,对他的言辞既不明白也不在意。直到后来孔子政治失意,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而周游列国、疲于奔命、颠沛流离,才想起老子的这番话。
       4
       一个管理员把孔子带到东厢的图书室。图书室虽然宽大但不明亮,里三层外三层的一排排高大的书架挡住了从花木格窗户透进的自然天光,书架上摆满了用葛麻细绳拴系的竹简书卷。孔子便在这些浩如烟海的竹简里滤水淘金。
       之后,他系统地研究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的历史和社会现象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各地区不同的风俗礼仪,重点研究了《周礼》。他把研究的礼仪收集整理起来,林林总总共有三千多条,大的礼仪规范也有三百多条。在这些众多礼仪中,他觉得只有周公制定的礼乐文化最符合人们的生活习俗而贴近实际,因此,他最赞赏周礼,主张天下人都奉行周礼。带着他的重大课题,孔子还研究了唐尧、虞舜、大禹、文王、武王、周公、召公等前代圣贤们的经邦治世方略。他发现:凡是举贤任能、以民为本,以礼仪、仁德治国的时代都天下太平、兴旺发达。他对前圣帝君们爱民如子、统驭天下的才能赞叹不已。之后,他又开始沉思,一个依稀模糊的和谐社会在他的脑中逐渐清晰,慢慢汇成一幅恢弘的美好蓝图。他怕这幅蓝图稍纵即逝,便急忙捉刀,在他的竹简笔记本上飞快地刻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女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劫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社会啊,天下一统,当官的都是正直有才能的人,没有腐败现象,人人讲信用,互相礼让,和睦相处。尊敬老人,对待别人的双亲像自己的双亲一样;爱护幼小,对待别人的孩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老人有扶养机构扶养他们,孩子有教育机构培养他们茁壮成长,鳏寡孤独残疾人有福利机构扶养,大家各尽所能,一心为公,没有私欲,没有战争,没有阴谋诡计。男女有别,没有强奸,没有偷盗抢劫现象。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刻完后,孔子又审读了一番,对他设计的这个大同和谐社会蓝图非常满意,如果真能实现这样的社会,那天下将是一个多么宁静太平而美好的社会啊。那么,怎样来实现这个社会呢?大社会学家孔子经过深思熟虑,心里已有了一套完整的计划。
       5
       孔子在周朝王室呆了近一年的时间,掌握了大量丰富的知识,虽然和老子主张不同,但高人相处,主张归主张,二人还是交上了朋友。孔子学成离开周朝王室时,老子把他们送到了洛邑城东门外。告别时,老子说:“我听说富贵的人送别时赠的是财物;品德高尚的人送别时赠与的是佳言。我不是富贵的人,只好冒充品德高尚的人,临别赠你几句话:聪明深察的人常常遇到死亡的威胁,是因为他好非议他人的缘故;博学善辩、才能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是因为他好揭发他人的不善。作为子女在父辈面前不要总是突出自己;作为臣下在君王面前不要总是抬高自己。”说完,悠哉悠哉地回洛邑城中去了。
       孔子目送着老子进了城门,才和南宫敬叔登上马车,沿着周行(周朝官道)向东奔鲁国而去。在马车上,孔子琢磨起老子的话,回过头来对南宫敬叔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会跑。会跑的可以结网捕捉;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垂钓;会飞的可以制作箭羽射杀。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拿它怎么办了。它是腾云驾雾升上天空的。我结识老子,觉得他就像龙啊。”
       离开周朝,孔子就再没见过老子,后来孔子听说老子那次和他告别后,就再没回到图书馆,而是回到家,牵了自家养的一头大青牛,骑着它西出函谷关,在函谷关受关令尹喜的请求,写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留给后人,便不知所终。为此,孔子嘘唏不已,几天闷闷不乐。
       6
       孔子回到鲁国,即开始实施他的计划。首先,他修订了一个类似章程的文稿创立了儒教,提出了儒家的奋斗目标是:建立一个美好的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天下大同。纲领是: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忍。宗旨是:团结天下读书人,认真遵守三刚五常,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努力把十字纲领向大众普及,让十字纲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从而达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消灭战争,实现天下一统,社会和谐。规定天下读书人皆可为儒者,儒者需做到:温、良、恭、俭、让;贫者不谄,富者不骄,严守中庸之道。就是中正,以不偏不倚把握天下正道,为永远不变的信守。中庸之道,就是平衡之道。处理事情善于平衡,尽量做到各方满意皆大欢喜。
       之后,孔子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私立学校——孔氏礼乐培训学校。校址是现成的,就在孔府大院。师资就是孔丘本人。教学内容设立了文化知识、礼、乐、射、御、书、数、外语八个科目。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教以“六艺”技能,以十字纲领贯穿始终,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孔子买来些石块,叫人在自家大院里那棵杏树下砌了个石台,作为讲课的场所。孔子给这个石台取了个优雅的名字叫“杏坛”。
       广告打出后,开始有人来报名。第一个来报名的
       是孟懿子。接着,颜路、颜回父子、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子游、子夏、公西华、公冶长、颛孙师等都来报名,学生有远处的,有近处的,有本国的,有外国的。一时之间,声名远播。
       学生招得差不多,学校开学了。开学典礼上,孔子穿着儒袍,戴着儒冠,玉树临风,站在杏坛上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地讲话,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还说:今后会根据同学们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资质,由浅及深,循循善诱。最后,他特别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无益,不如学也。
       于是,孔子根据人的道德品行将人分为圣人、君子、小人三个等级,把它贯穿在授课过程中。圣人无所不通;君子道德高尚;小人愚昧猥琐。圣人难以做到,孔子鼓励学生做君子,不做小人。
       多年以后,孔子培训出了一大批有用人才。如子路、颜回、公冶长、子夏、曾参等。据说:他的学生有三千,贤者有七十二人。
       7
       从周朝考查学习回来,见鲁昭公仍没有重用自己的意思,孔子便辞去朝廷里“管祭祀下大夫”的职务,专心经营管理孔氏礼乐培训学校,但孔子的志向并不仅仅只是办学,他在盼着、等着机会,希望有一个贤明的君主来聘请他,让他在政治舞台上一显身手,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他常跟弟子们说:只要给我一个三百里的地方,不出一年,我就能在东方建立起一个文明的太平盛世。他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决心。可是总没有哪个国君来聘请他。也曾经有卫、蔡、曹、陈的一些国君想聘请他,但和臣下一商量,那些臣子们都知道他是圣人,圣人无所不通,如果聘任了他,将会危及自身利益,便绕山绕水地阻挡了。
       季孙氏揽着鲁国大权,他想在鲁国扩展自己的势力,知道孔子是个人才,想招募他在门下为自己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孔子不想助纣为虐,便回绝了。
       阳虎是季孙氏的家臣,季氏的大权又都集中在阳虎手里。阳虎每每有消除季氏取而代之的野心,便也想请孔子去帮忙。孔子不想见阳虎,阳虎心生一计,做了个烤乳猪去拜见孔子,孔子便叫弟子子游出来回绝。子游说:“找夫子吗?夫子外出不在家。”
       阳虎说:“夫子既然不在,那就麻烦把这只烤乳猪转交给夫子享用吧。”按照当时的礼节,地位高的人赠送礼物给地位低的人,受赠者如果不在场,没能当面接受致谢,事后应当回拜。阳虎知道孔子是个严格按照礼仪行事的人,收到烤乳猪一定会回访他,便想出了这一招。
       子游把烤乳猪端给孔子,孔子知道阳虎的用意,便从后门绕到阳虎的前面往家走,果然在半路遇到阳虎,阳虎对孔子说:“过来,我有话对你说。”
       孔子只得靠近阳虎停下来。
       阳虎说:“把自己的宝物藏在怀里,而听任国家迷乱,这样做可以称得上仁吗?”
       孔子说:“不可以。”
       阳虎又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可以称为智吗?”
       孔子说:“不可以。”
       阳虎说:“时间消逝了,年岁不等人,难道你不心焦吗?”
       孔子想想也是,自己都四十多岁了,可前途仍然暗淡渺茫,理想抱负不知在哪里施展?便说:“好吧,我要去做官了。”可是,孔子说的做官,并不是到阳虎那里做官。孔子始终没有侍奉阳虎,阳虎后来因谋叛事败而逃往他国。
       8
       邱召伯是鲁昭公的宠臣。当时,斗鸡走马已成贵族们的时尚。邱召伯与季氏斗鸡,季平子在鸡翅膀上撒上芥末,邱召伯在鸡爪上装上铁钩,两家都作弊。邱召伯的鸡闻见刺鼻的芥末味,不战而走。从此两家结怨明争暗斗。邱召伯把情况告诉鲁昭公,鲁昭公便派兵攻打季平子。季平子联合孟孙氏、叔孙氏与鲁昭公对抗,打败了鲁昭公。鲁昭公逃到齐国进行政治避难。
       国不可一日无君,鲁国无君,国内大乱,内战不止。孔氏礼乐培训学校也被迫停课。孔子逃往齐国,当了齐国大夫高召子的家臣,想通过高召子认识齐景公,在齐国谋发展。高召子向齐景公推荐了孔子。齐景公和孔子也算老熟人了。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齐景公带着宰相晏婴访问鲁国。慕名召见了孔子。齐景公问:“从前秦穆公国家很小,又处于偏僻地区,他为什么能称霸?”
       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远大;所处地区虽然偏僻,而政治措施却相当恰当,他亲自举拔任用了以五张黑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予他大夫爵位,把他从监狱中释放出来,和他谈了三天三夜,并让他执掌国政,用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掌管天下也没问题,要是当个霸主就更是小菜一碟了。”
       齐景公听了非常高兴。从那时起,齐景公对孔子就有很好的印象。这次孔子避难到齐国,真是天赐良机。齐景公想重用孔子,便对孔子进行面试。齐景公问:“根据寡人的情况,你看如何来治理齐国?”
       孔子胸有成竹地说了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齐景公明白孔子的意思就是“以礼治国”,对孔子的回答非常满意,高兴地说:“讲得好极了,如果国君不像个国君,臣子不像个臣子,父亲不像个父亲,儿子不像个儿子,哪怕粮仓里堆满了粮食,难道我吃得到吗?”齐景公想了想,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我怎样来管理我的国家?”
       孔子说:“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控制开支,节省经费。”
       齐景公说:“讲得好,讲得好,如果让你帮我管理齐国,你会怎么做?”
       孔子不加思索便说:“像子产一样,行为庄重,谦逊谨慎;侍奉君主,恭敬顺从;对待人民,施仁给惠;役使人民,合乎礼仪。”
       “说得好,讲得妙,”齐景公搓着双手从龙座上站起走下大殿拉着孔子说:“寡人准备把尼奚一带的田地封给你,让你和晏相一道助我治理齐国。”齐景公眉飞色舞,面对苍天,举起双手大声说:“寡人有孔丘和晏婴,何愁齐国不能治理?”从目前各国君主的情况看,齐景公基本算得上是个开明的君主,要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抱负,齐国也还算是个理想的国家。多年的夙愿就要实现了,孔子满心欢喜,如果齐景公真的任用他,他一定把齐国盘弄成太平盛世。孔子暗暗下定决心。
       9
       齐景公招来晏婴,说了自己的打算,征求晏婴的意见。晏婴身高六尺,是个有名的小矮子,但脑袋瓜非常好使,他辅佐过齐庄公、齐灵公,现在辅佐齐景公,是齐国的三朝元老,他主张节俭而努力工作,受到齐国人民的爱戴。晏婴听齐景公说要重用孔子,略一沉思:如果任用孔子,将来我堂堂一代名相的日子就难熬了,于是晏婴劝阻说:“凡是儒者都能言善辩,圆通奸猾而难以约束;傲慢任性而不好驾驭;推重丧事,追求过分尽哀,不惜破费厚葬。不能让他们的这种主张变成风俗;到处游说求取官禄,这种人是不可用来治理国家的。圣贤们先后下世,周王室也就随之衰弱下去,礼乐制度崩坏残缺已有些时候了。现在孔子过分装饰外表,提出繁杂的上朝、下朝礼节,刻意讲究快步行走的琐碎规矩,让人好几年也不能学尽这些繁文缛节的学问,一整年也学不完各项礼节仪
       式,如果想用这一套主张来改变齐国风俗,恐怕是不能用这些来向老百姓倡导的。”
       孔老夫子算是被晏老先生害惨了;亏他还赞扬晏婴“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呢。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这番话,当即取消了任用孔子的打算。
       孔子在高召子门下呆了一段时间,左等右等不见齐景公有什么动静,而且发现有人监视,好像要加害自己,知道事情不妙,便去向齐景公辞行,顺便探听虚实,看看齐景公怎么说?齐景公很冷淡,他对孔子说:“我老啦,不能任用你了。”孔子的心一下子从头顶凉到脚底,便决定返鲁。
       孔子返回鲁国,没有多久,鲁昭公在国外病故。鲁定公继位。定公迅速组织力量平息了内乱,鲁国形势逐渐好转。鲁国经过一番动乱之后,痛定思痛。鲁定公觉得应该启用孔子好好打整一下江山了,便任用孔子到中都这个地方当最高行政长官,一是让孔子下基层锻炼锻炼,了解民间疾苦;二是看看孔子是否有真才实学,把中都这个地方治理好。孔子便用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治理中都,仅一年,中都就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四邻八县包括外国的都到中都学习孔子的治理方法。定公非常高兴,很快提拔孔子当了司空,负责管理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工程。由于成绩显著,很快又升任为司寇,负责管理法律制度兼相事总理日常事务。
       10
       齐国是鲁国的邻国。武王灭纣后,便将姜太公分封到营丘建立齐国。经过姜太公、齐桓公等历代君主的治理,齐国历来作为东方霸主傲立诸国之上。近些年来,齐国经过晏婴辅佐的治理,国力不断加强,老是欺凌周边国家,因此,和鲁国的关系也就日益激化。
       鲁定公十年春天,鲁国跟齐国准备和解。夏天,齐国大夫蔡钮对齐景公说:“鲁国重用孔丘,势必对齐国有害”。于是给齐景公出了个主意:邀请鲁定公会盟,假借与鲁国签订互不侵犯友好条约,挟持鲁定公,迫使他签订永不录用孔丘的协议。于是,齐景公派使者告诉鲁国,约定在齐国与鲁国的边界峡谷这个地方会盟。鲁定公准备好车辆随从,毫无防备地前去赴约。大政治家孔子以大司寇兼总理身份,帮助定公主持这次会盟。他对定公说:“我听说外交必须要有军事准备,战争也必须要有外交配合。从前诸侯出境,必须随带官员前往。我请求带左右司马前去。”定公说:“好。”就带了左右司马前去。
       会盟地点选在两山之间的一块平地中央,齐景公已经在那里筑起一个三级台阶的土坛。土坛上布起了黄色绸缎做的华盖,华盖下面布着一张长方形云腿矮案几,案几两旁端端正正地放着两方坐席。孔子叫左右司马指挥军队埋伏在鲁国边境上,然后叫弟子子路拿着红旗伏在暗处,如果有什么不测,看孔子的手势行事。
       两国君主来到土坛下互相拢起广袖弓身敬礼后,便双双登上土坛在案几旁的坐席上坐下。两国有司献上交杯酒给国君饮后,齐国有司便站到土坛前宣布:“两国国君友好会盟开始,请表演四方民族的舞乐。”于是,齐国的舞乐队伍以旌旗为导引,后面跟随一列头戴羽冠,身穿皮衣,手拿戈、矛、剑、戟、盾等兵器的“演员”。演员们喧闹着登上土坛乱哄哄搅做一团。这是齐国有意安排的,想趁乱挟持鲁定公。
       孔子一看不对劲,赶紧上台。他顾不及登坛的礼节,一个箭步跨上第二级阶梯,还没走上第三级,就一甩衣袖厉声训斥:“我们两国国君正在友好相会,为什么会出现夷狄的歌舞?请齐国命令有司加以制止。”齐国有司要歌舞队撤下,歌舞队不撤,他们要看晏婴和齐景公的眼色行事。齐景公心里有愧,就挥手让歌舞队撤下。
       齐国有司又站到土坛边宣布:“请演奏宫廷乐曲。”于是,一些高高矮矮的“艺人”,就边唱边舞地上台来。
       孔子又赶快上台,一步跨上台阶的第三级,张开双手挡在“艺人”前面,不让“艺人”接近鲁定公。孔子义正辞严大声说:“戏弄诸侯的人,罪当斩首!请齐国命令官员加以处分。”
       齐国艺人抽出身上藏着的短剑仍乱哄哄边舞边向鲁定公逼近。左右司马迅速上台,按剑护住鲁定公。双方陪同的官员也拔剑冲上台来,气氛十分紧张。孔子急忙向子路那边挥挥手。
       子路将红旗一招,鲁国军队便呐喊着冲向土坛。
       齐景公见鲁国早有防范,知道情况不妙,自知理亏,只得把事情推到“艺人”身上,授意齐国有司执法,把领头的艺人执行腰斩,才平息了这件事。
       齐景公亲眼看见腰斩艺人,既害怕又不安。回国后非常忧惧。埋怨那些大臣说:“鲁国的大臣是按照君子的礼仪之道来帮助国君办事的,可是你们却叫我采用夷狄的办法,害我得罪了鲁君。”于是,齐景公退还了以前侵占的鲁国郓、汶阳、龟阴一带的土地,以表歉意。
       11
       齐鲁会盟后,孔子的声誉和威望都提高了。大权在握,孔子具备了政治变革的必要条件,便和鲁定公策划了三天三夜,获得鲁定公的支持后,对鲁国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恢复礼制,以礼治国。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卿大夫,位高权重,他们修筑的城墙严重超出了国家规定卿大夫等级的标准;听歌舞、做祭祀等活动都是按照国君的标准来举行。因此,当时鲁国自卿大夫以下的官员都有严重超越权限的僭礼行为。孔子在朝廷上义正辞严地指责三家卿大夫说:“八佾(六十四人演出,国君等级的歌舞)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雍》诗里的‘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地在那里主祭’这句诗是国君祭祀专用的,怎么会在你们三家的庙堂上来唱?”直斥得三家卿大夫面面相觑。无话可说。
       孔子又对定公说:“大臣不该私藏武器,大夫不该有超过三百丈长的城墙。”经得定公支持,孔子派子路到季氏家当总管摸情况,准备收缴三家私藏的武器,拆毁三人封邑的城墙。叔孙氏首先把自己的邱城拆了,季孙氏准备拆毁费城,盘踞费城的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带领费城军卒进攻鲁定公。孔子指挥申句须、乐颀二将剿灭了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强行拆毁费城。孔子乘胜追击,又将拆毁盂孙氏的封邑——成城。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对孟孙氏说:“如果成城被拆毁,齐国的军队就一定会从北门打进来,而且成城是孟氏的保障,没有成城就没有孟氏,我不愿拆毁。”定公和孔子就派兵包围了成城,逼迫孟孙氏就范。孔子的这一举措大大削弱了季、孟、叔三家的势力范围。接着,孔子大力提倡礼制,使鲁国的大小官员各安本份,彻底杜绝了僭礼行为。
       选贤任能,更新吏制。孔子按照“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忍”的标准选择了一大批中青年人才,撤换了那些庸庸碌碌,没有政绩或贪赃枉法的官员。这一举措,使鲁国的政治清明起来。
       轻徭薄赋,以仁治国。孔子认为:民富则国强,民穷则国弱。便在鲁国大力推行减税减赋政策,并把从季、孟、叔三家大夫那里划减的财物用以广济灾民和贫穷百姓。这一举措,深得民心,鲁国上下,一片欢呼。
       为了增强国力,使百姓安居乐业,孔子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业、发展工业、鞭策商业以及边疆开放、引进外资的富民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
       老百姓很快富裕起来。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孔子就在国内大力提倡“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忍”的国民教育。在孔老夫子的治理下,鲁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当官的按礼仪、礼节各安本份,个个具有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品格,没有贪污受贿、没有用公款大吃大喝、没有坐公车上下班等的腐败现象;市场兴旺发达,外商来鲁国投资,进出自由,再不用请客送礼找官府办理那些烦琐的出入境手续,因此,各个国家的生意人都爱来鲁国跳舞唱歌做买卖,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受市场的调节,卖猪羊牛肉的不再漫天要价了;人人彬彬有礼、互相礼让,和睦相处;男女有别,在路上各走一边,没有非礼、强奸现象;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人人争着赡养老人;没有偷盗、没有抢窃,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监牢里生满了老鼠也没人去坐牢,法律只是虚设摆放着,并不用它。总之,鲁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12
       齐国人听到这些消息看到这些景象害怕起来,齐景公急忙召集大臣商量对策。晏婴说:“孔子掌握政权,一定要称霸。鲁国距离我们最近,它一称霸,最先被兼并的肯定是我们,何不早割些土地给鲁国?以求修好。”晏婴前次阻止齐景公任用孔子,又派杀手监视意欲加害孔子,心里十分不安,现在孔子执政,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深感自愧不如,更是满面羞愧。
       只见朝臣中站出一人,大家一看,是大夫黎锄。黎锄手执朝笏,上前一步向齐景公躬躬身子说:“我有一个美人计能离间鲁国君臣,阻止他们,如果阻止不了,然后再割土地,难道会迟了吗?”
       齐景公便按照黎锄的计策,在国内挑选了八十个美女,穿上薄纱制作的半透明衣服。又挑选了一百二十匹花纹美丽的骏马,一齐送给鲁定公。但却遭到了孔子的拒绝。孔子对鲁定公说:“正当鲁国方兴未艾的时候,齐国送来美女和骏马,这肯定不安好心。我猜想,齐国肯定是想用美人计来扰乱大王您的心志,阻止您改革的宏伟事业。臣敢请大王千万不要接受这些美女和骏马。”鲁定公听了不置可否,沉吟不决。
       由于遭到孔子的拒阻,齐国的骏马和美女进不了国都,就暂时停留在城南的高门外。齐国人在那里搭起了戏台,建了几个临时包厢,指挥美女们天天在那里跳《康乐》艳舞。季桓子(季平子已死,由季桓子继位)穿了便服,偷偷摸摸前往包厢里看了三次,觉得非常刺激,便去约了鲁定公,君臣二人假装到各地巡视,便躲进包厢里整天和齐国安排的坐陪小姐鬼混看艳舞,连正事也不想管了。在齐国人的磨合下,鲁定公和季桓子干脆一人一半,把齐国送来的美女和骏马私分了。这对长期以来一直勾心斗角的君臣,今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竟然走到一起来了。鲁定公接受了那些美女之后,便日日夜夜地欣赏着那些美丽的脸庞,倾听着那些靡靡之音,拥搂着那些柔软的躯体,什么复兴大计,振兴鲁国的一腔热血便都烟消云散,化为乌有。
       鲁定公已经好久没有上朝理事了,整天和季桓子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孔子意识到刚刚升起的一轮红日又将被乌云遮住,自己苦心经营的太平盛世即将被毁。便三番五次要求鲁定公召见自己,他想力谏鲁定公悔过自新,重新振作起来,以鲁国前途为重。可鲁定公拒绝召见。
       季桓子对孔子削减三家势力早已怀恨在心,时时想加害孔子,但苦于没有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便向鲁定公进言说:“我听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今鲁国已成太平盛世,再不需要孔子了。孔子是个提倡礼仪的人,现在却三番五次违反礼制干涉国君您的生活。做国君的在太平盛世不好好享受一下,难道要到乱世的时候享受吗?我看不如找个机会把他做掉。”
       鲁定公推开怀里拥着的丽娘说:“做不得,做不得,孔子是圣人,又是鲁国的功臣,如果做掉,文武百官会怎样看我们?鲁国的老百姓会怎样看我们?外国会怎样看我们?我看,就把他贬为庶民吧。”君臣二人,便狼狈为奸,随便找了个理由,将孔子的大司寇的官职给端掉了。
       13
       鲁国伤透了孔子的心,看来鲁国已经再没有孔子留恋的地方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虽然已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向前,向前去寻找一方能够施展才华抱负的“乐土”,在天下树起一个“和谐社会”的样板,让他的学说主张永远流传下去,让他构筑的文化殿堂永放光芒。
       春天虽已来临,但鲁国的上空仍飘着鹅毛大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在鲁国与卫国交界的屯地原野上,一辆两匹马拉的破车子裹着大雪,在十几个人的簇拥中停了下来。从车上跳下一个身材高大、穿着儒服、披着黑斗篷、胸前飘着一大把黑胡须、已近六旬的山东大汉。大汉转过身来,遥望着风雪弥漫中的鲁国河山。马上就要出鲁国了,这一去不知何时能够再归来?他想再看看这个生他养他由他经营刚刚在发生根本变化具有礼仪文明深厚文化蕴涵的邦国。龟山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形成一道银白的屏障遮住了他的视线,他真想登上龟山再看一眼那边的世界。弟子们也跟着向鲁国那边回望。只听他大声吟道:
       子欲望鲁兮,
       龟山蔽之。
       手无斧柯兮,
       奈龟山何?
       声音悠长而凄厉,在飞舞的雪花空隙中飘荡,向鲁国那边传播过去。
       “夫子,上车吧,”子路这个曾经欺凌过孔子后又经教化变得忠心耿耿的学生,见孔子这样爱国而又显得这样悲凉,心中也十分难受,便宽慰孔子说:“是鲁弃我,非我弃鲁啊。”
       孔子想想也是,点了点头,刚想登车。只见鲁国来路那边驶过来一辆独匹马拉的车子。孔子喜出望外,心想一定是鲁定公懊悔了,派人把他追回去。如果鲁定公此时痛改前非,真的要他回去,并按照礼节把春祭的祭肉分给他,他还是愿意回去的。马车驶到孔子面前停下来,车上跳下一个人来,和孔子年岁差不多。孔子一看是师己,并不是鲁定公派来的人,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师己虽是季氏的家臣,但为人很正直,也十分敬重孔子。
       师己说:“听说先生离开鲁国,师己特地赶来送行。”对孔子的遭遇,师己很同情,拉住孔子的手又说:“为什么要离开鲁国呢?这可不是先生的错啊。”
       对师己的同情,孔子不好表达什么,便说:“让我唱首歌给你听吧。”
       子游从马车上抱下琴来递给孔子,孔子接琴坐到雪地上,将琴平放到双腿上,抬起双手挥动十指轻抚紧弹,优雅的琴声便徐徐响起,悠悠扬扬地飘荡开来,在飞舞的雪花中穿行。琴声起处,孔子唱道:
       彼妇之口,
       可以出走。
       彼妇之谒,
       可以死败。
       盖悠哉游哉,
       维以卒岁。
       琴声凄婉,震撼万物;歌声悲壮,催人泪下。两行热泪从师己的眼中夺眶而出,迅速与飘落的雪花溶为一体。
       孔子唱完,收起瑶琴,登上马车,领着子路、子游、子张、曾参等一干忠诚弟子离开屯地,进入卫国,从此走上了长达十四年颠沛流离、周游列国的漫漫长路……。孔子想起了老子的话:君子运气好的时候就能驾车做官,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像枯草一样随风飘转。
       哦,孔老夫子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