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花篮]壮乡行(组诗)
作者:张邦兴(壮族)
《含笑花》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博宏僚
(壮语:老君山,意为王者之山)
博宏僚沉默着
沉默在自己的现实中
并不在乎自己
被一个民族
尊为王者之山
只知道一年又一年
无怨无悔地
履行一个母亲的职责
记挂的是
每个孩子的冷暖
惦念的是
每个儿女的饥寒
总在不安的是
自己还有什么
没有奉献
博宏僚寻常着
寻常在自己的平凡中
并不因为自己
被一个民族
尊为王者之山
就真的以为
自己高耸入云
依然一年四季
该荣则荣
该枯则枯
始终清楚
自己的丰满
来自每一块岩石
每一粒泥土
自己的高度
来自每一片树叶
每一棵小草
总在担心的是
自己什么时候
虚度了流年
兴街风雨桥
建设者的本意
是为了让跋涉和劳作
有一个地方小憩
然后再去人生路上
迎接风雨
它却兀自
在风雨中解读风雨
人们都把它当风景看
它却在不言不语中
静看畴阳河波浪起伏
阅尽了人间风景
达马河竹筏
每年的雨季
在达马河上
都有艄公撑起竹筏
为两岸受困的脚步摆渡
让想家的
踌着眷恋回故土
让远行的
揣着幢憬去他乡
二十年前的雨季
有一个志向涨潮的少年
也曾在这里
乘竹筏驶向理想
二十多年后的雨季
他又乘竹筏回故乡
就在上筏的一刹那
他蓦然发现
远行的路很长
回家的路迪很长
布标千年奄林
一个有千年历史的
壮族山村
用全体村民
上千年的虔诚
去呵护一片树林
树林里的每一棵树
都在村民的心里
拔节为一种崇拜
树林也以它的
蓬勃和茂盛
撑起了山村
千年不散的炊烟
鸡街古榕
(鸡街古榕,树冠盖地22亩,号称
云南树王)
一棵树
仅仅一棵树
却成就了一方秀色
小村用她做日子的背景
旅人把,她作为眼球的封面
一棵树
仅仅一棵树
却成就了一方灵气
村民用她做生活的绿阴
山水把她作为岁月的名片
九龙山
(九龙山:壮语“博吉金”,意为七
条金溪发源之地)
没有金溪,
只有几条经年不断的流水
浇灌着壮家世世代代
向往富足的梦想
这些梦想
经过壮家人的汗水发酵
膨胀成驮娘江、西洋江
一直把他们的愿望
放牧到梦的远方
没有金溪
没有不需耕作
就有收获的天堂
如果人们的欲望
背叛了劳动与创造
即便头枕金溪
夜夜听到的
也只是涛声远逝的惆怅
剥隘码头
在一个古渡口
守望了一千年
总以为早年曾经目送的
那几条木船会有归期
可是等来的
却是流水经年世事变迁
长叹一声
让来来往往的过客
和从来不曾
停下脚步的时间
都从记忆中消失了吧
别老站在痴情的岸边
守望逝去的流年
剥隘码头
不敢忘记暗淡的冬季
你拿什么去迎接明媚的春天
坡芽歌书
(坡芽歌书:一种壮族妇女用独创
符号记录的歌单,已被专家确认
为活着的象形文字)
情歌不会老去
因此坡芽的女人
就选择情歌陪伴人生
唱世事艰难与沧桑
唱女人的梦想和希望
为了不让情歌受伤
一群不知晓汉字的女人
把自己的聪慧
织成布帛上的一种符号
把她们的情歌
当作人生最大的财富
和女人的心事一起珍藏
哦!坡芽歌女
你可曾想过
书上记录的情歌
很有可能是最快的遗忘
深深的情愫
只宜珍藏在深深的心房
更何况只需掬起
情感海洋里的一滴水
就够我们用一生去歌唱
阿峨版画
一支画笔
一把刻刀
一块木板
许多心事
一个壮族村寨的男女老少
竟然为版画整体痴迷
他们的画展
也曾让国内外的许多眼球
充满惊奇
然而他们想表现的
只是自己的欣喜
就像他们的画
简洁而不繁复
因为他们知道
越是简单的勾勒
越能表现深刻的主题
大王岩崖画
一群狩猎归来的古人
以兽血和矿屑为颜料
即兴在崖壁上涂抹
却无意之中
给后人留下了
一条可以窥视历史的缝隙
大王岩崖画
就因这个偶然而不朽
使得后人再也弄不清
她到底是因为年代久远而杰出
还是因为杰出而年代久远
她却兀自作为一组历史的记忆
清晰在属于自己的那壁岩崖上
俯瞰脚下的畴阳河潮起潮落
引得无数后人
攀藤附葛前来解读
为什么有的人刻意要在世上
留下一点什么
却最终什么也没能留下
有的人虽未曾想过
要给历史留下印记
却反而成了
岁月百读不厌的一本大书
仙人洞人牙化石
悠悠五万年
该腐烂的都腐烂了
仙人洞内的祖先
只留下了两颗牙齿
用来咀嚼时间
我们当然无从知晓
祖先们花了五万年
是否已经嚼出了
一点时间的味道
只知道生命一经出现
就在与时间赛跑
而且被淘汰出局的
总是生命而不是时间
即便结局已经注定
生命也乐此不疲
到底是生命甘愿做时间的祭品
还是时间拼着自己的消耗
来祭祀生命的崇高
浴仙湖新雨
每年春季
新雨都会拿着自己的信物
准时到浴仙湖约会
而这场冬天早就酝酿的新雨
往往会一直下到春天的深处
浴仙湖的新雨
是那么旺盛绵长
有了它多情的倾诉
山头的荒芜
又茁壮成片片新绿
那些按捺不住的枝头
又开始给大地
邮寄姹紫嫣红的情书
新雨如是说
只要大地愿意倾听它的倾诉
哪怕痛哭
也是一种幸福
无名小村
大山的褶皱里
小河像一名匆匆过客
在山前与时间缠绵了一夜
随即又匆匆去远方
赶赴另一个婚期
它们的一夜情
在河湾处生下一片河洲
河洲又哺育了竹林
哺育了绿阴如盖的榕树
小村就被作为私生子
遗弃在大山里
小村人在这里种稻、捕鱼
在这里栽棉、纺纱
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既没有被外面的世界
刻意地遗忘
也似乎没有被人们
特别地想起
小村的日子
满足如门前的那条小河
静静地流淌在岁月的深处
贵马铜鼓
很多铜鼓都死了
要么死在博物馆的展柜里
要么死在古人的墓葬里
要么死在大跃进的炼钢炉里
要么死在红卫兵破除的迷信里
更多的则是死在人们的遗忘里
而贵马的铜鼓却依然活着
活在贵马人的呵护和崇拜里
活在贵马人的歌声和舞蹈里
用成百上千年的时间
在贵马人的心里
活成了一种神器
贵马人在鼓声中
走进每一个崭新的黎明
在庆祝丰收的狂欢中
怀抱鼓声满足地醉去
任你光阴如梭日月更替
任你风雨如晦盛世如歌
在鼓声的铿锵和激越中
笑对世事风雨
包括笑对别人
也包括笑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