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风采]金色盾牌热血铸 危难之处显忠诚
作者:郭朝友
《含笑花》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表彰大会上,冉启宏的事迹给在场的每一位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用坚强有力的双手把24条生命从死神的手里夺回,他与战友们一道在边境线上筑起钢铁般的禁毒长城,堵住了源源不断的毒品,遏制了毒品灾难的蔓延,他把执著追求的足迹深深印在了14年的从警路上……
出生入死谱写动人赞歌
时间老人的脚步慢慢挪到1993年12月,冉启宏退伍后被安排到富宁县公安局行政科工作,从一名军人成长为公安干警,一个新的机遇意味着一个新的挑战和一种新的生活,但他从不惧怕困难,始终把职业当作自己人生的课堂,如醉如痴地学习,就像贪婪地呼吸早晨最纯净的空气一样。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云南大学法律专业自考大专文凭,经过刻苦钻研业务,练就了一身办案本领。
地处祖国边陲的富宁县是云南省的东大门,也是国际贩毒集团运输毒品的必经之道,为更好地掐死毒品流通的“咽喉”,减少毒品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富宁人民在禁毒工作中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而这一切早已在冉启宏的心中刻下了深刻的烙印。1996年春天,又是一个春意融融的日子,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山里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各家各户飘出的缕缕饮烟与薄薄的晨雾融为一体。根据组织安排,冉启宏被调到禁毒大队工作,从此他就与禁毒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禁毒大队工作10年问,冉启宏目睹了一个个被毒品粉碎的家庭和无数条被毒品侵害致死的生命,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深深刺痛了这个钢铁汉子的心,冉启宏失眠了,他发誓一定要努力工作,力所能及地为人民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
冉启宏深谙“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他办案一向以“勇”著称,与战友们一道破获数百起毒品案件。时间定格在2000年2月15日下午,一个缉毒行动正在秘密进行,冉启宏与5名民警按预定方案火速赶到富宁县城国营第一旅社抓捕毒品犯罪嫌疑人王某。15时59分,冉启宏和黄炳良、卢飞在422号房内与毒贩子进行了生与死的较量:面对突如其来的民警,王某举枪疯狂射击,在千钧一发之际,冉启宏等民警没有退缩,一边开枪还击,一边冒着生命危险冲向房间。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了冉启宏的下颌,一排下牙被子弹击落,殷红的鲜血汹涌而出,但他依然强忍钻心的巨痛,与战友一起扑向欲跳窗逃跑的王某。终于,在持续两分钟的枪战后将王某擒获,现场缴获鸦片500克,毒资10368元,军用枪1支,子弹5发。街上行人如织,如果王某持枪越窗而逃,后果将不堪设想,正是冉启宏等民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勇行动,遏制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2001年3月,组织派他到富宁县公安局警务站主持全面工作。从普通民警到科队领导,职务变了,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在缉查毒品犯罪中,冉宏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身作则,哪里最艰苦、最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带领民警屡破大案。2002年1月1日至4日,他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带领民警不分昼夜,坚持缉查工作,在国道323线连续查破3起特大贩毒案,缴获毒品海洛因1.39千克,抓获贩毒嫌疑人4人。危险面前他无所畏惧,缉查毒品时他认真细致,一丝不苟。2002年5月23日,他带领民警在323国道开展缉查工作,凌晨3时许,从一辆车牌为“湘E80641”货车上的废塑料中查获毒品海洛因20.6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2002年10月7日至11月24日短短一个多月内,他带领警务站民警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连续查破贩毒案件30起,缴获毒品海洛因27.2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36人,平均每天查破一起毒品犯罪案件!在他的带领下,警务站建站5年多来,共查获毒品案件239起,缴获各类毒品28.4793万克,抓获贩毒嫌疑人309人,缴获毒资50余万元,运毒车6辆。有关专家推测,28万克毒品如果流入社会,将有数以万计的人受到危害,堵住了这些毒品,就是有效避免了这一灾难的发生。5年来,富宁县警务站侦破案件数和缴获毒品数在云南省警务站中名列前茅,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然而,在禁毒战线上工作就如在刀刃上行走,缉毒民警们随时随地都要经历血与火的考验,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这一切,冉启宏都从容应对,自己到底多少次逃离死神的手,他本人也记不清,这种奉献无疑是忘我工作的最高境界。
舍己救人尽显英雄本色
“群众的不幸就是我的不幸,群众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只要自己力所能及,我就应该帮助他。”这是冉启宏写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笔记中的一段话。的确,无论是在禁毒斗争中,还是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和严打斗争中他都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诠释着人民警察“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2001年8月25日,这是一个富宁人民灾难性的日子,凌晨零时,瓢泼大雨倾泻富州大地,1时30分许,山洪夹着泥石咆哮着直冲县城。肆虐的洪水,冲进厂房,冲进学校。冲毁街道、商店,民房,卷走了熟睡的人们……滔滔洪水虽然无情,但考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巍巍大山虽然无言,但讴歌一群人民警察舍己救人的动人故事。就在咆哮的洪水吞噬着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时候,冉启宏带着警务站全体干警火速赶到了现场,面对汹涌的洪水,他第一个跳进水中,和大家一同从职业中学把被洪水围困多时的4名学生救出,然后他又带着大家分别救助了被洪水围困的群众20余人。住在县物资公司院内的付世宏一家4口,在沉睡中被洪水的咆哮声惊醒,还没有来得及起床就连人带屋被洪水卷走。他母亲则抱着两岁的孙子被逼到一辆停放在院内的小货车上,一手死死抱着孙子,一手抓住货车顶杆,直到被民警救出。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付世宏在惊悸的人群中找到了还在紧紧搂抱着孙子的母亲和被人救出的妻子,一家人抱头痛哭,悲喜交加。救援工作一直延续到第二天,冉启宏的小腿、脚腕等多处被洪水中的流石击肿,但是他仍然带领着全体民警一直参与抢险工作,直至抗洪抢险胜利结束。冉启宏等一批干警以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挽救了24条生命,也挽救了24+家庭。人们被突如其来的险情威胁着,也被阵阵感动包围着。一些群众为感谢冉启宏等干警,联名送来了题为“舍己救人显英雄本色”的锦旗和感谢信。
疫魔肆虐,谁主沉浮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广大干部群众十分惊慌和恐惧,生怕感染上非典,冉启宏带领民警直奔一线缉查,防止非典病人流入境内。一次在知晓有一疑似非典病人将要入境后,他主动要求到云桂两省(区)交界处拦截,带领民警前往执行任务。他这率先垂范的作风,彻底消除了大家的疑虑,激起了干警们的斗志,在抗非典战斗中,警务站全体人员踊跃参与,从领导到一线的党员干部,4个多月连续作战,没有一人休假离岗。每次公安系统的集中统一行动,冉启宏都抢着参加,吃苦在前,不惧危险。他忘我拼搏的精神得到了民警们的一致
好评,让大家深受感动。
“情债”难还恰是公仆情深
冉启宏工作的警务站离他家有200多公里,加之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回家。他父亲在世时因患脑血栓得了半边瘫,生活不能自理,他每天都忙于工作不能照顾,病中的父亲全靠母亲照料。年迈的母亲因生活的重负,白发和皱纹日渐增多,腰也开始佝偻,身体更加衰弱,经常生病住院。但他仍然坚持每天正常上班,白天他托亲戚朋友代为照看,晚上他在忙完工作后才跑到医院照料病床上的母亲。妻子在银行上班,工作也不轻松,还有一个读小学的女儿要照料,忙完单位忙家里,面对妻子偶有的抱怨,冉启宏无言以对。2003年6月8日,单位里工作任务稍轻,他请了七天的探亲假去看望妻儿,才在文山住三天,听说警务站又查获毒品案件,放心不下,他又瞒着妻子跑了回去。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冰凉的寒流覆盖了一切,那种寒冷彻入骨髓,给人一种刺骨的疼痛,无边无际的枯枝败叶,总让人心生一种绝望,仿佛要把一切都埋葬掉。在昆明的一家医院里,一个古稀老人长久地凝视着洁白的天花板,仿佛要把这世界看穿,嘴里却轻轻呼唤着远在500公里外的儿子的名字……323国道上,一群民警正在仔细检查着过往的车辆,就在这时,冉启宏的手机铃声再次响起,在场的民警都屏住了呼吸。电话那头,一阵时断时续的抽泣声,传来的是冉启宏父亲去世的噩耗!冉启宏顿时眼窝一热,缓缓转过身去,在他那连日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眼窝中,泪水夺眶而出……冉启宏终究没能与父亲见上最后一面。
道是无情最有情。其实,冉启宏是一个非常注重感情的人,警务站民警们长时间加班加点,不分白天黑夜开展查缉工作,十分辛苦。当时作为站领导的冉启宏,把全站民警视如自己的亲兄弟,时刻都为民警着想,从工作上关心他们,从生活上体贴他们,他以自身行动赢得了全站民警的信任和支持,大家都乐意和他一起工作,民警都说,冉站长在警务站工作一天我们就要死心塌地的跟他干一天。一次一名治安员坚持查缉到深夜4时许,感冒并发高烧,在接到电话报告后,他立即驾车把这位治安员送往医院打针,并整夜陪护守候,第二天又购买慰问品去探望。站里有两位民警,妻子离得远。由于长时间在工作岗位上,很少能回家照顾妻儿。冉启宏多次放弃自己的休息,接替两位民警的工作岗位,让他们有时间多与妻儿在一起……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在冉启宏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却给民警们带来了无限的温暖。冉启宏是一个非常能吃苦的人,参加工作十多年来,他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甚至一熬就是几个昼夜,还患上一身关节炎、眼睛痛和神经性头痛等综合性职业病。
荣誉挂身 征途再立新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在冉启宏的带领下,富宁县警务站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02年2月被省公安厅评为公开查缉先进单位,2002年6月被文山州公安局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2002年11月被富宁县委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2003年又先后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省委、省政府授予“严打整治先进集体”,省公安厅记集体二等功等。
冉启宏的警官生涯缀满了荣耀。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公务员、优秀公务员、优秀民警等,2002年9月被评为文山州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警界英豪”称号,2003年7月被人事部、公安部授予2000年-2002年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03年被公安部荣记一等功;2000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缉查能手”荣誉称号;2004年1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云南省第二届人民满意的十佳政法干警;2000年7月被省政府荣记国家公务员一等功;2006年获得文山州突出贡献人才奖。金色的奖章,记录着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2006年1月,银辉浸过,竟有爽爽的温馨。初春的富宁风和日丽,春风轻轻拂来,梳理着冉启宏那年轻的目光,更加坚定了他努力工作的决心。根据冉启宏的德才表现,组织部门委以他富宁县公安局副政委的重任,分管禁毒、监管等工作。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他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面对众多的荣誉,他没有沾沾自喜,不骄不躁,始终把每一个成功的终点视为新的起点,努力永不停息。在2006年春节期间,他放弃休息到警务站蹲点,积极带领警务站民警认真开展毒品查缉工作。他与查缉民警共同努力,昼夜奋战,辛勤工作,春节期间连续破获了3起贩毒案件,缴获毒品海洛因2501.2克,抓获贩毒嫌疑人4名,有力地打击了毒品犯罪活动。在他的带领下,全局第一季度共侦破贩毒案件14起,缴获毒品海洛因4486.9克,抓获贩毒嫌疑人15名。通过他与干警们共同努力,清理“三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仅5至6月就查获非法入境案件7起,抓获非法越境人员75名,有力维护了边境稳定。有人把看守所比喻成“炸药包”,而地处边疆的富宁县看守所是众多“炸药包”中爆炸力最强的一个,仅在押死刑犯就比其它县的所有在押人员还多,稍有不慎,在押死刑犯将会越狱涌向社会,后果将无法意料。分管看守所工作,冉启宏主张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与看守所民警共同把看守所办成“第二学校”和“第二战场”。每天天不亮,冉启宏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看守所与监狱中的犯人谈心,8点钟又到局里上班。一年过去了,监狱中的很多在押人员与冉启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都把他当成了“自己人”。这一有效的工作方法,拉近了干警与在押人员的距离,也拉近了心:6个月内在押人员主动交待了35起未查破的案件,占全县公安系统破案数的24%!比省公安厅要求的5%高出19个百分点,“深挖”工作居全州第一。实现了“坐在办公室就能破案”,降低了办案成本,提高了侦破案件起数,群众十分满意。14年的工作中,他与广大民警拧成一股绳,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在广大民警中起好了模范作用。无私才能无畏,禁毒战场中走出的冉启宏,用他的足迹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旦将人生信念转化成了自己的性格品质、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就会无怨无悔地走向忠诚。
回顾冉启宏14年从警路上那深深的足迹,我们的身边仿佛又响起了那高昂嘹亮的《人民警察之歌》:“在繁华的城镇,在寂静的山谷,人民警察的身影披着星光,浴着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