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含笑历程]潇洒谱就文山文艺交响曲
作者:周家鸿

《含笑花》 2006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曾经当过教师、政府秘书,担任过厂长助理、青联秘书长的周祖平,一步一个脚印,从1962年的偏远彝山——马关县篾厂村一路走来,用执著与勤奋,编织着文学的七彩花环,以真诚和友善,团结着文山广大的文艺工作者,他灵巧的创作笔调、睿智的工作思路和冷静宽广的胸怀,无不透射着一个彝族作家、少数民族干部特有的气质。
       翻开每期精心编辑的《含笑花》杂志,一簇亲切柔和的民族乡音、一声催人奋进的号角,便会自然地叩动人们心弦,而这些杂志,从栏目设置到终审定稿,从版式策划到封面印刷,从组稿征文到发行评选,每一个字每一幅图,都凝结着主编周祖平的倾心操劳;走进文山的文艺群体,周祖平主席致力于繁荣边疆民族地区文艺,带头搞好文艺创作的风范,又无时不在激励着文艺工作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州文联主席、《含笑花》杂志主编,周祖平是辛劳的,而他面对繁杂的事务,还总是能抽身出来,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将自己的哲思与学识,用文字的形式,奉献给广大读者,由此来看,他又具有潇洒豁达的气度。文山文艺界的人们都知道:周祖平既是一位和气亲切的好朋友,又是一个学识渊博的好老师,他坚守文学阵地,组织各种文艺活动,为边疆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周祖平的作品《红高原恋歌》、《走进八宝,醉在壮乡》、《夕阳》等散文诗歌先后在全省、全国文学大赛中获奖,其作品简介被收录入《当代彝族作家作品选》、《彝族当代文学》、《中华诗歌年选·2005》等多种选本;他连续荣选为州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作家协会理事,多次获州委、州政府表彰,2006年,又被选为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报刊协会理事。2006年8月22日,在云南省文联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他又被表彰为全省先进文联工作者。在不平凡文艺征程中,周祖平辛勤耕耘而且硕果累累。
       文山州文联工作像一艘搏击风浪的航船,他是沉稳的舵手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视媒体的影响下,文山这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与全国一样,文艺事业一度左右彷徨,陷入困境,走进低谷。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文山又具有历史悠久、积淀丰厚的特点,产生过“老山精神”、“西畴精神”与“文山精神”,有那么一群人,始终自甘寂寞、淡泊名利,一次次顶住诱惑,以对这片热土的热情与敬仰,对人生意义与精神力量的张扬之情,进行着顽强不懈的文化苦旅。引导和培育好这批作家艺术家,就成了文联的重任。
       1998年,周祖平到州文联任副主席,2003年又担任主席,一种执著的信念成为他工作的动力。他把抓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园地建设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并投入大量精力,不断提高文艺素质,获得了预期效果。
       作为主席与主编,对文艺事业的倾情付出,使周祖平心里非常清楚,文联是党委领导下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抓好组织建设,对这支队伍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明确文联的职能作用,在周祖平及班子的组织领导下,州文联和各团体会员单位,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了文联新形象。
       首先是抓文联干部职工的理论武装,以开展各种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组织文艺工作者学习政治理论和文艺理论,举办研讨,开展实践活动,使我州广大文艺工作者进一步认清文艺工作的方向和要求,明确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坚定了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争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者和创造者的信念。其次,到各县文联摸底调研。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顺利完成文联各项工作,并对所设协会的组织机构及时作了调整充实,按要求对州、县文联开展了机构改革工作(定机构、定编制、定任务的“三定”)。
       组织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硬件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多年来特别是2003年州文联第五届领导班子选举产生以来,周祖平把改善机关办公条件列为整改项目来抓,同班子成员一起,经多方努力,两年多时间里共筹集资金30多万元,先后添置了4台微机。并于2005年购置了一辆公务用车,改变了全省16个地州(市)级文联仅文山没有公务用车的历史。
       在阵地建设上,他认为,纯文学始终是中国文学的核心和主流,健康积极的先进文化,永远不可能消失。边疆民族自治地方,尤其应该挖掘和弘扬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基于这种观点,他把发展园地建设,作为文联机关的首要任务,在发展和扩大《含笑花》杂志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各县创办文艺园地,从1998年西畴县文联创办《畴阳新声》开始,各县文联得到党委政府支持,相继创办了刊物。文山县文联和砚山县文联创办较早的《盘龙河》、《山泉》,也同时由半年刊改成了季刊,几年时间,文山州8个县文联都办起了文艺刊物,并有了发展。
       为了加强交流,他不满足于已经正常运转的园地,每年都挤出一部分经费,组织各县骨干,召开作品研讨会和读者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为了提供与外地名家交流的机遇,他和州文联班子一起,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名家,争取经费,举办了“2000年广南笔会”、“2001年文学改稿会”、“2002年作品研讨会”,接待了“全国著名作家写云南”、“省音协文山采风团”等多次来文山采风的作家艺术家,海内外著名作家蒋子龙、邓友梅、林非、卞毓方、舒婷、王剑冰、华纯(日本)、张宁静(法国)、周琼(美国)等写出了反映文山浓郁风情的佳作,文山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与外界的交流越来越多。为打好品牌战,2005年,周祖平又多次汇报,组织编辑认真选稿,主编了以“中外作家写文山”为主题的《人性的山水》和以“本地作者写文山”为主题的《多彩文山》两本书,并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活动,沟通了文山与著名文艺家的心灵,名家作品又将文山的三七、丘北普者黑人文山水风光、广南坝美世外桃源等特产和风景点。以作品的形式,向外界作了介绍,赢得了更多人的青睐。
       2004年,他获知西畴县欲将岩溶文化扩大影响,而这个岩溶山区占地比例为全国最大的县,近年来文学发展速度很快,立即进行扶持,不仅组织作家艺术家到西畴开笔会,采风采访,还在《含笑花》开辟专栏,刊发岩溶文化专题稿件,使这次活动收到相关文章300多件,同时组织人员进行评审,发现了一批新作者,西畴的作者群体进一步扩大。结合边防驻军官兵多的特点,他又安排作家、摄影家、评论家到部队进行了专题授课,并从2005年开始,在《含笑花》开设了“军旅情怀”专栏,专发部队作者作品,一年多时间,文山驻军涌现出了一批军旅作家,各种作品从文山冲向了省级、国家级报刊,一批有优势和潜力的军旅人才被吸收进了州文联各协会。
       一系列活动,像一条纽带,将文山的文艺工作者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具有实力的阵容,文山州的省作协会员由1998年的12名增至现在的36
       名,获奖作品渐次增多,被各种选刊选本选中的频率不断提高。
       在热闹纷繁的网络文学纷纷上场的今天,传统纯文学和媒体,是否墨守成规?作为州文联主席,周祖平深知自己肩负着沉重的担子,但他敢为天下先,经过多次思考、讨论,2003年,推出了《含笑花》网络版,在每期杂志面世后,由网络版推出。这个网络版成了云南省最早上网的州市级文学刊物,这样一来。省外作者、读者群体纷纷涌向《含笑花》,外地联系合作的电话层出不穷。但周祖平冷静对待,每一种合作都仔细推敲,不论怎样的诱惑,纯文学刊物的办刊宗旨决不能背离,党的方针政策决不能违反,而机遇也决不可在自己的手里失去。这样。很多想通过这份影响越来越大的刊物“捞一回”的协作单位,都在婉言谢绝下收回了企图,而真诚的合作者,对周祖平的热心与诚挚更加佩服。三年时间里,他又组织对网络版进行了三次改版,现在,几乎全国每一个县市,甚至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华人读者,都在阅读已上网的《含笑花》。接着,他积极促成县文联开办文艺网络,麻栗坡县文联、文山县文联、邱北县文联也相继开通了网络文学版。
       《含笑花》是一片芳草葳蕤的园地,他是勤奋的园丁
       众所周知,在通俗文学的充斥下,若干年来,纯文学刊物面临读者锐减、经费不足、举步维艰的景况,《含笑花》与同类纯文学杂志一样,面临同样的困境。周祖平担任主编后,拓宽思路,致力改革,使这本杂志在几年时间里,取得了较大发展,形势喜人,其中的甘苦滋味,局外人自然难以知道,而这个芳草葳蕤的园地,总算是一种慰藉,给了周祖平和文山文化人一份恬淡的享受。
       认真分析了文学创作和刊物发行趋势,他意识到:只有刊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才能让《含笑花》这个文山州惟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发挥作用;守好阵地,也才对得起广大的读者和作者;通过阵地的锻造和锤炼,才能培养和打造一批民族作者,形成一股合流,让文山的山水风光走出去,让南疆边陲具有无限的文化魅力。“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他辗转反侧,认真思考,面前的道路豁然开朗,结在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人轻松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也开始实施。
       先是调整栏目设置,从封面设计、内页插图,到文字设置、书眉调整等方面,组织了一批得力编辑,进行了彻底改版,使整本刊物既有了新颖大方的外观,又有整齐灵活的布局、引人入胜的内容,同时紧扣民族地域特色。从1998年起,周祖平精心策划和主持,打破了以前按小说、散文、诗歌、评论四大版块设置内容、安排版式的传统模式,使整本杂志更贴近现实生活。将“校园春晖”改为“校园文学”,把学生作品提升到了“文学”的层次,是较为成功的举动,可读性增强了,作者和读者范围也得到扩大,这个栏目在各大中专学校和社会青年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云南文艺阅评简报》对此给予了较高评价。与此同时,以宣传文山特产,推出本地特色文化为主体的“特产文学”、“志愿者看文山”、“玉尔贝放歌”等栏目相继推出,省新闻出版局编发的《期刊审读》刊发了题为《绽放的含笑花》的文章,对《含笑花》近15年来的办刊情况作了介绍。改革后的《含笑花》,让读者耳目一新,既适应了市场变化,又决不迎合市场,为此周祖平没有少操心,但他对每一项工作都能够轻松面对。
       而后是举办征文,几年来,《含笑花》杂志每年都开辟一定的栏目,刊发征文作品,没有经费,周祖平就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到相关单位一家家地跑,一方面为《含笑花》做活广告,另一方面寻求赞助。这样一来,不仅刊物的影响扩大了,各种征文活动也圆满完成。1998年至2006年,他共组织开展了“迎香港回归”、“迎澳门回归”、“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颂”等征文活动10多次,做到年年有征文,年年搞评奖,有力地推动了文学创作,壮大了作者队伍。
       在扩大征文的同时,周祖平开动脑筋,在不违背办刊方针的前提下,拓宽办刊路子。2004年,与西安的《意林》杂志联合,创办了《含笑花》增刊,发行量达2万余份,刊物的影响一时间从文山的山山岭岭,穿插到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各大城市的报刊亭都在销售《含笑花》,外地来稿大幅度增加。这期增刊,由于把关严格,所发作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精短耐读,受到了省新闻出版局的好评和作者的称赞。2005年,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周祖平主动配合州委宣传部、州委组织部,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时代先锋”报告文学征文,从活动组稿,到采访、撰写、修改,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年底,记述文山35位时代先锋事迹、容量20余万字的《含笑花·时代先锋》增刊,印刷了近万册,发行到了全州7000多个基层党组织,被党员干部作为学习材料珍藏。这一举措,是《含笑花》办刊历史上最有意义的尝试,也成了省内文艺期刊的首家独创,引起了省内同行的注目,获得了州委、州政府、省文联领导的称赞。
       由于路子灵活,影响越来越大,刊物的发行也扩大到了山区边远村寨。满腔热血换来了社会的认可,他为此而非常欣慰,信心和干劲更足了。
       漫长的创作旅途。他是不倦的跋涉者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具有多年创作经历和编辑生涯的周祖平知道,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反映一个地区人文积淀和精神面貌的窗口。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文山更应弘扬主旋律,推出与时代潮流相结合的作品,用文艺方式,将中国优秀文化、道德和审美观点传播到社会中。而要创作好作品,就要多深入生活第一线,体验生活、体验读者。他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各门类文艺作者,深入乡村,汲取广泛的素材,并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培养文艺家对生活的洞察力,认认真真地思考,勤勤恳恳地创作,获取个人更大的提高。 处理完繁忙的政务与编务之余,他以身作则,时常深入村庄,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参加各种采风采访活动,每次都能以新颖的观点和视觉,将自己的情感发现展露笔端,让人读后发出共鸣。他先后在《人民日报》、《民族文学》等数百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200多万字,创作的散文诗《南高原恋歌》,获《边疆文学》举办的“金石杯”文学征文三等奖,诗歌《夕阳》获“纪念臧克家诞辰百年‘云门春’杯全国诗赛”三等奖,从全国各地传来的他的作品获奖消息,还在源源不断,令人振奋。而后他又出版了《亲近南高原》(诗集)和《南高原恋歌》(散文集)两本专著,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付出一片丹心,必能回报花红。他应邀出席了由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云南省文联在红河联合举办的第二次全国当代彝族作品研讨会,他的作品被列为研讨内容之一,受到了权威人士好评。2004年,他应邀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散文诗笔会和西部文学创作走向研讨会。“云横水绕芳尘陌,一万重花春拍拍,”坚持不懈地寻觅着春天踪迹的使者,必然一路潇洒,处处处于花香鸟语之中,《文学界》、《云南政协报》、《彝族文学报》、《春城晚报》等多家媒体对周祖平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在物欲中让灵魂得到一份安宁。滚滚红尘中,让人生得到一分清凉。这是文学的光荣!”身为彝族作家和《含笑花》主编、文山州文联主席,周祖平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所从事的文艺事业为谁服务?他总是认真听取来自四面八方的反馈,从而更完善自己。身正则心清、从善则行端,一束光芒,如果照亮了土地,就必然有绿叶萌发新机。在他这种赤子之情和奉献精神的引领下,文山的文艺交响乐,正在七乡山水间奏响,文山州的文联工作,正迈着自信有力的步伐,一路含笑着,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