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七乡论坛]“憨包”的美德
作者:胥佑良

《含笑花》 2006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篇小说《憨包的日子》发表于《含笑花》杂志2005年第6期,是实力派作家万国华先生创作的一篇关注现实、贴近生活的作品。万国华先生在作品中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鞭打丑恶的同时,倡导和赞美优良的传统和时代的进步。《憨包的日子》深切地关注着广大农村的变革和发展,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是一篇值得关注的好作品。
       “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仅表现在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在怎么做”(恩格斯语)。一篇成功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刻画人物性格命运的成功,在《憨包的日子》中,作家深入细致地描绘了憨包的生存环境与生活命运。憨包生活在四周是一个狭隘而待开放的圈子里,却具有诚实守信的美德,有不怕自己吃亏、在生活中爱为他人着想的美德。针对人性的狡猾和自私自利的弱点,一个人的舍己为公和舍己为人就成了“憨包”。当我们的生活中缺少这类“憨包”时,也许一个民族就会面临很多想不到的危机。憨包的“憨”是从善良与宽容中开始得名的。作家这样写道:憨包“在十四岁的那年,……因为将父亲临死前留给他娶媳妇的四百元钱分别‘借’给亲哥哥‘漏财手’,以及又让亲姐姐‘大嘴老鸹’保存,从此因为他的所为很像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便获得了‘憨包’的名头”。
       这里的聪明与“憨包”的得名让我们融入一种难堪的现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个人的善良行为,被人们看作是白痴,一个人的诚实勇敢行为,人们会把他叫做愚蠢,一个人的忍让行为,人们爱把他叫做傻瓜,这些等等,都是我们在生活中,诚信危机的信号,也是我们社会文明危机的信号。就像《憨包的日子》中的憨包一样,他真的是“憨包”吗?在种种生存的危机和困惑中,恰恰是憨包这种人在支撑着我们的传统美德。
       憨包敢于真爱,有着穷则思变,勇于面对现实的精神。作家在小说中写道:憨包“爱上了面貌十分姣好、与他家一墙之隔,心性十分机敏也很孤傲的白芬,连续几个夜晚蹲在庭院的墙根脚,以唱民歌的方式勾引白芬未果,后来,又因为他当面锣对面鼓地向白芬求爱而遭严厉谴责;虽然古道热肠的乡亲,接二连三地帮助他介绍对象,可一个个的姑娘,又都因为大老远就能见着他之茅屋冒着三丈高的穷气而不能贸然开启心灵之门。就这样今日复明日、明日复后日的,他在十二分难耐煎熬之际,终于铤而走险,流浪至离家八十多公里的某矿区,与来自周边各州、县的盲流混在一起,成了黑头黑脸的“黑”矿工,也算苦刺棵里寻了一条活路。”这条“活路”就是穷则思变,面对现实,走出现实的活路,也是一条充满生机和灵性的中国新型农民的活路。
       作家通过憨包的形象,目的是要唤醒昏睡的大众,以此来促使人们反省自身,扫除愚昧的麻木。《憨包的日子》,就是用一种极为尖锐的方式,揭露了农村中一般民众的眼光短浅的麻木相。
       在《憨包的日子》中,白芬是作家重点刻画的另一个人物,白芬经历坎坷的生活后,获得了新生,内心世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重新认识了生活的本质与做人的道理,她在内心深处始终爱着憨包,并为爱而生病,在病中理解爱情。憨包与白芬把这份个人的爱,转化成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友情,体现着人生的宽容与大度。
       “憨包”从水中救出自己的初恋情人白芬,白芬是广大农村中遭遇不幸生活的代表。白芬,几次婚姻的不幸,但却难以得到周围群众的理解和帮助,还要遭到不同程度的白眼,被人说成“一只让人穿过的‘草鞋’”,“被男人一脚踹出门、外加带着一个小娃的婆娘”、“白骨精”等。但她在憨包的帮助下,走出了物质和心灵的困境。憨包是这样对待白芬的,当白芬受到流言蜚语时,憨包只会厚道地说:“你们对白芬讲出这么难听的话,她又会跳井寻死的;她还年轻,她不能死;她若死了,她的那个小娃咋办,怪可怜的。”憨包不怕流言蜚语,他只担心白芬受到更大的伤害。憨包当自己遇到闲言碎语的围攻时,他只说:“人家想说什么,就让人家说吧。”这是一个健康农民的心态。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的良好心态。有好的心态,就有好的结果,憨包在起起落落的生活中,能平安地生活着,能让生活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就是这种美好的心态在起作用。
       泰戈尔说: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我们在细读《憨包的日子》中,感受着白芬生活周围,那些虚伪的真诚,感觉身上真的会很寒冷。但良好的品德是做人的基础,而诚信又是良好品德的基础。憨包的所作所为,又让我们从寒冷中温暖过来。许多虚伪的行为,都是从欺骗开始的。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弄虚作假、不守成约的现象,大家是睁只眼闭只眼的,见怪不怪,又深受其害。由此导致的“信用危机”,不仅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的道德水平的提高,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白芬复婚时,作家这样写道:“憨包听说此事以后,也不顾忌副作用和后遗症什么的,便很高兴地当着红叶和大嘴老鸹的面对白芬表态;复婚好哇,省得娃娃受罪大人受累,你夫妻俩复婚,那间茅草房也不值多少钱,就算我和红叶当作贺礼送你家了。”俗话说爱情是专一的,是自私的。但爱了一个人就要为对方的幸福着想,憨包就是这样做的,人生的幸福是纯朴的,憨包追求的是这种简单的幸福。
       白芬不是个斤斤计较的女人,她在争取生活幸福的时候,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她的丈夫丁家有的尸骨未寒,本是同根生的丁氏家族就来算旧账,在悲痛中的白芬坚强地“点了点头。她说她会赔的,一定。”白芬再婚后,她的丈夫“张大法因公殉职,家属可获得一笔较丰厚的抚恤费。这抚恤费被分为两份,一份给张大法前妻生的第二个没满十八岁的孩子,一份给白芬。”在农村,四万多元的抚恤费。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可是,白芬并没有收下这笔应当属于她的抚恤费。她对送钱的人说,都归大法的儿子吧,那孩子正是用钱的年龄。”白芬并不是不喜欢钱,也不是不需要钱,但她想到了比自己更需要钱的人。前后两个家庭,两种钱的概念。白芬却表现出相同的品质,一种在金钱和利益面前,敢于取舍的品质。
       在《憨包的日子》中,憨包是在农村先富起来的人,他在种植烤烟、三七、辣椒获得成功后,还鼓励和带动其他人一同致富。憨包作为一个在发展变革中成长的新型农民。憨包有着三种品质:首先是诚实,憨包总是以实待人。诚实是为人处事的基石。—个人不诚实,便不可深交。憨包不论是与亲人之间,还是邻居之间,从家庭到社会,都是以诚相待。在生活中,憨包对人对己不说空话,不说大话,不说假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其次是没有欺骗之心。在生活中,憨包不欺骗他人,不欺骗自己,不欺骗自己真诚坦荡的心灵,光明磊落,不受不义之财。还有就是守信的品质。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话:“民无信不立。”现实生活中的憨包,从来不多言,但说话算话,说一句是一句。若一个人说话总是朝三暮四,便没有诚信的可能。人无诚信,就难以在世间顶天立地。诚信。就是一块宝玉,当它破碎后,是不容易复原的。憨包在生活中,就是这样实践自己的诺言。宁失金钱,不让自己的诚信成为碎玉。
       在《憨包的日子》中,作家还刻画了老皮囊、大嘴老鸹和漏财手等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与憨包、白芬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家擅长用对话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有着听其声如见其人的功效。作家是这样写大嘴老鸹的幸灾乐祸的:“当天下午,背着一篓竹笋路过的大嘴老鸹,看见她(白芬)在溪边洗衣服,便装成要歇一歇气的样子,放下背篓去到她跟前,与她打了招呼又假装洗手之际,故意装成侃闲白似的告诉她:妹子呀告诉你个喜事,我那快三十岁的憨兄弟总算找着心上人了,名字叫红叶,听说可漂亮了,才二十岁,比你还小四岁呀。嘻……”
       作家在写老皮囊一家找借口把白芬母女俩赶出家门时,老皮囊骂她的丈夫说,“你这个前怕狼后怕虎的狗男人,你这砣火烤不熟水煮不烂的滚刀子肉,你这个被霜扎透毫无用处的大泡(Pao)心萝卜,人家他憨叔就要当新郎倌了,今后他这间茅草房闲着也是闲着,你去说说,咱也不白住,咱给他钱,有什么说不出口的呢。好好好,你这挨刀的不好去说,那老娘就亲自去说,这又不是什么丢人脸皮的丑事。”
       读到上面的对话,一个十分熟悉的人物形象就活生生地站在我们的前面,这是作家关注现实,写得精彩的地方之一。
       因此,我们期待着广大的农村多出现这样的农民群体。
       本栏责编 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