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军旅情怀]独具特色的解放军文化
作者:刘志和

《含笑花》 2006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应该从文化层面认识解放军。
       解放军大学与普通大学有显著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这个大学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解放军文化。
       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为什么在解放军的历史上能以弱势屡屡战胜强于自己的对手?近80年的历史中,解放军和世界上许多堪称强大的军队,如日军、美军、印度军、苏军、越军作战,从无畏惧、从不退缩、屡战屡胜。半个多世纪以来,顶级装备的美国军队在和解放军的几次直接、间接交手中,从未占过上风。在同蒋军作战中,最终都能以弱胜强,消灭并改造了他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用兵次数超过240次,其中规模最大的三次: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前两场都是与解放军打,朝鲜战争持续3年,美军用兵44万,死亡失踪54246人;越南战争持续14年,美军用兵55万,死亡失踪58209人;海湾战争用兵44万,43天解决战斗,阵亡146人。前两场战争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而我们的实力是怎样的悬殊呢?在朝鲜战场上,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坦克430辆;我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1辆坦克也没有。美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我志愿军入朝初期,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而我军每个军只有几十部。空中力量悬殊更大。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解放军造就并培养了那么多人才?前面我说了,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造就和培养的人才,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任何一所大学所不能比的。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是领兵打仗出身的,邓小平曾经说:“我真正的专业是打仗。”许多高级将领不是靠别人培养,而就是在解放军队伍里成长起来的。更耐人寻味的是,分析1614名开国将帅的生平资料,可以发现他们中绝大多数原本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同时又有不少是地主资本家出身,还有不少是旧军人出身,也有一些俘虏兵。不同出身、不同成分的人同样可以在这个大学校中成长为将帅,这也是一个怪现象。不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解放军队伍里不仅培养了领兵打仗的军事人才,还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了大批人才。翻开26年来中国本土企业发展史,可以发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创造了我们这个繁荣时代的中国创业代企业中,许多人都出身解放军: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华为的任正非、华润集团的宁高宁、万科的王石、华远的任志强、广厦集团的孙广信、科龙的潘宁、杉杉集团的郑永刚、谭鱼头集团的谭长安(谭长安就是老山作战部队的)等等,可谓是星光灿烂。在科学技术领域、文化艺术领域、党政机关单位,都有大批专家学者。这同样是值得研究的现象。.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大中专学校这么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军训?在大中专学校进行军训,开始是作为国防教育的硬性任务实行的。当时有的学校还认识不足,怕耽误学习。现在学校积极主动与部队联系,非常重视半个月的军训。因为就这么半个月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效益。非但如此,今年初云南省委作了一个决定,要求县处级干部分批到军营生活锻炼三个月。这一举动显然是明智之举。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有不少家长希望把子女送到部队锻炼?当然,现在家长送子女参军有各种各样的动机,但其中有部分家长只希望子女到部队能得到锻炼。据我了解,有三种情况,一是管不了的子女,希望送到部队去锻炼;二是不懂事理、懦弱、懒惰的子女,希望送到部队去锻炼;三是怕子女将来继承不了自己创下的事业,而送到部队去锻炼。他们不为别的,只求在部队得到锻炼提高。父母的这种希望除了个别人外,一般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要叫我来回答这几个为什么,答案就是——解放军特有的文化使然。
       现在一些同志,包括军内的一些同志,似乎知道解放军是怎么回事,其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军队不一定了解军队,了解军队还不一定真正懂得军队。有这样一件事:昆明有一批大学生到老山阵地参观学习,看到边防军人常年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为祖国站岗,我们问其中一个女大学生有什么感想,她答:“站岗的那个兵好帅。”有的认为军营生活单调、枯燥、无聊、无用,有的认为军队太肤浅,军人都是粗人,当兵的是憨兵,没有文化等。此外,有的军人自己也认为,当兵就是单纯尽义务作奉献,看不到自己的收获和价值,所有这些都是没有真正懂得军队的表现,要真正懂得军队就要研究军队文化,要真正懂得并深刻理解解放军,就要深入研究解放军文化。现在在欧美,大约有30多家由政府资助的专门研究解放军的机构。其中一份研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报告,细致到长征中每一天中共主要领袖的活动都有记载。相反,我们自己对此研究不够。研究解放军的根本点就是要研究解放军特有的文化,即解放军文化。
       所谓解放军文化,是以先进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体现军人特有的使命任务和精神追求的价值取向,简言之,解放军文化就是军队的学问、规矩和特色。它是我军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军人的共同信仰、理想、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观,是每个军人的意识、精神、灵魂之所系,就像是遗传基因一样不能以外科手术随意更换。
       解放军文化的奠基人是毛泽东。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改编”,奠定了解放军文化的基础,形成了党领导军队的基本原则和“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适合中国特点的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和制度,这是军事史上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伟大贡献,是对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军队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我们党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创建和缔造了人民军队,党也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拥有和代表的进行文化的所有内容注入了这支军队,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新的文化风貌结合军队一般规律特点塑造了这支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目标为目标。这就是解放军文化的灵魂。几十年来,这种文化不断丰富、完善、发展成熟。
       解放军文化是一个特定概念,有其自己的内涵,但又不是孤立的,同其它文化又有许多联系。首次它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传统文化的基因;其次也吸收借鉴了外军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又在继承和改造我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基础上,按照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创建的一种全新的军队文化。
       二、解放军文化的本质。
       解放军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呢?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我认为就是“胜己克敌”的文化,或者说解放军文化的内核就是“胜己克敌”。胜己是克敌的必然和前提,克敌为胜己提供了目标主导。“胜己”就是把自己的事做好,把自身素质搞强,壮大自己阵营,这属于建军的范畴;“克敌”就是研究作战对象、研究战略战术,培育战斗精神和作风,属于作战范
       畴。两个方面是一致的。可以说,解放军文化就是围绕胜已克敌而孕育、形成并丰富发展着的一种文化。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解放军文化的内核、本质;认识了这一点,就掌握了弄懂解放军文化的钥匙,对解放军的认识就能从表象认识上升到文化层面的理性认识,进而理解解放军,认同军人的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军队现象都是这种文化,也不是所有军人都具有这种文化素质,当我们要用胜己克敌的文化去审视部队时,要把附着其上的浮尘拂去,把一般同个别现象区分开,这样就不因浮尘而看不到光彩,也不因个别少数人的行为而玷污了这种文化的伟大。
       为什么说解放军文化都是围绕“胜己克敌”孕育和发展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可以说是所有军队的建立都是为了御敌而建,但不是所有军队都在御敌中建立,很多是和平建军。而我们军队是在革命斗争中建军,是党为了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而建军。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明确的敌人,一开始就是在党领导下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就决定了我们军队克敌制胜的现实性、紧迫性。由于我军基本是在旧军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受旧思想、旧观念、旧制度、旧习性影响较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稍有受挫,部队就思想混乱、情绪波动。所以,我们在现实敌人面前,更知道胜己的紧迫性,不战胜自己就必然被敌人所战胜。
       一是从思想觉悟上战胜自己。首先是教育部队明白我们是为谁而战、为什么而战。旧军队都是雇佣军,是为长官而战,我军从建军初期就明确告诉大家,我们是为打土豪分田地,为人民翻身解放而战,使官兵认识到这是在为自己而战、为人民而战、为建立新中国而战,以致后来教育官兵为保卫祖国和人民利益而战。直到今天,新兵入伍的教育中仍然要搞清“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战岗”的道理。这也是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正如斯大林所说:“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我们军队的政治教育始终告诉官兵一个道理,我们是为正义而战、为民族解放、为人民利益而战。这样就把目标方向搞对了。由此就派生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官兵平等、三大民主等,这样真士兵明白了正义、大义,就战胜了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思想,同时也树立了正义战争必胜的信念。
       二是用严格的纪律战胜自己。尽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没有纪律、纪律不严也是不成其为了个组织、不成其为军队的。靠严格纪律把部队管住管好,把每个士兵管住管好,才是不可战胜的。我军建设非常注意纪律建设。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集合部队庄严宣布了三大纪律,1928年1月5日,毛泽东又提出了八项注意。后来根据形势发展,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来被编成歌曲在部队流传开来,直到今天,他仍然是每个军人必须学会的军歌,几乎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缩影”和“化身”。有了这个纪律并严格执行之,部队的性质和思想觉悟就外化了。同时也决定了部队要忍受更大的困难。征粮筹款不为难老百姓,打锦州在苹果地里不吃一个苹果,解放上海露宿街头。更重要的是,一切行动听指挥。
       三是靠集体领导战胜自己。军队的领导体制是党委集体领导下军政首长分工负责制。不能搞一个人说了算,重大问题要集体讨论决定。要讲民主,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讲团结,不能搞山头、拉宗派。因此,在解放军的历史上有叛将,无叛军。
       四是在单兵的技能、体能作风上战胜自己,一个部队战胜自己要建立在单个军人战胜自己的基础上。这就是大家通常了解却不一定理解的现象——部队的训练、部队的管理和部队的生活。青年入伍后,就是通过这些训练,实现从普通青年到军人的转变,从军人向合格军人的转变。通过训练提高战士技术能力、增强体力耐力。通过管理培养勇猛、快速、严格按纪律规矩办事的作风,克服怕苦怕脏怕累和懒惰的思想。
       五是符合实际的作战思想。我军的作战思想是根据主客观实际来确立并不断进行调整的。如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游击战思想,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持久战的思想;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等。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可以说每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作战思想和原则。在作战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丰富作战理论,形成了独特的先进的军事理论。
       六是注重培养战斗精神和作风。我军历史上尽管兵力装备长期处于劣势,但从不畏强敌,敢打敢拼,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这是因为我军指战员一不为钱二不为官,一心一意消灭敌人,大家不是怕打仗,而盼仗打,不是怕强敌,而是争着要硬任务,去迎强敌。处处体现着“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精神。战斗精神离不开良好的战斗作风。我军同蒋军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打起仗来,蒋军军官喊:“弟兄们给我上,胜了发大洋”,共产党军官指挥时喊:“同志们跟我上”或“同志们跟我来”,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斗精神和作风。我军的战斗作风集中体现在五个字:“狠、硬、快、猛、活”。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李际均,有一次接待了一个美军代表团。美军一个上校说:有一个问题我始终搞不懂,朝鲜战争时,你们装备那么差,为什么我们打不过你们。你们38军强渡汉江时,大冬天,零下40度,你们战士出水的时候,裤子都冻成了硬邦邦的直筒子,还发起冲锋,我们都看呆了。李际均说:“我曾是38军军长”,结果那个美军上校马上立正、敬礼,说:“我对38军非常崇敬”。
       七是瓦解敌军,优待俘虏。在传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了我军政治工作中瓦解敌军的原则。把优待俘虏不仅作为政策,还作为一个纪律。我军不是叫俘虏放下武器,而是让俘虏调转枪口,这何止“屈人之兵”,这简直是在“用人之兵”。这也是克敌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还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我军文化的本质就是“胜己克敌”的文化。
       (注:此文系作者于2005年12月10日应邀前往北京大学的演讲稿,本刊发表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