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七乡论坛]评《地铁情缘》
作者:张坤泊

《含笑花》 2005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地铁情缘》(载《含笑花》2005年第1期)是一篇都市言情小说。
       “见缠绵于恨离之内,寓褒扬于贬抑之中。”这是笔者读过小说之后的总体感受。
       其格调缠缠绵绵、恨恨离离;贬抑不乏,褒扬有之。
       故事情节起伏迭宕,一波三折,紧扣读者心弦,读来不忍释卷。
       主人公的“我”从朋友处得知,“网恋”多以“悲剧”而告终,而“我”对“网恋”的感觉真好,“生命中若没有一次网恋,若没有一次E-Lover,那么生命都不完整。”可见,“我”在“网恋”中是尝到了“甜头”的,。
       小说的作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都市生活多姿多彩的新貌。
       “我”在网络中认识一位男子,早晨8点上班,到了地铁站台,无意中果真就看到了这位不曾谋面的陌生男子,“他高高的个子,俊朗的面庞,西装革履,潇潇洒洒,”外貌如此,而内在气质独特,“超脱、雅致、略带忧郁而又不乏刚毅”。于是“我”爱上了这位男子。“我”的外表:“淡装,淡绿的衣裙,一身淡雅,”他也倾心于“我”了,从此“我们”坠人了甜蜜的“网恋”。“我”的身份是“外企白领”,而他是一家公司的“广告总监”。
       “在网络里,我们的心灵是那么地契合;在网络外,我们的体貌是那么地匹配。上苍真是太眷顾我了!”
       接着,“每天上班,我都要光顾地铁,每天 8点他的出勤率也高达95%以上,如果用数字表达我们的关系,如果相识是数字1,相爱是数字2,那么,我们的关系很快进展到1.89”爱得多么深沉、多么甜蜜啊!二人沐浴在缠绵悱恻的爱河之中。
       但好景不长,像晴天降下一个霹雳,“我”的朋友兰子告诉“我”一个惊人的消息:“他被一名浪女人传上了艾兹病,他沮丧自己犯下的错误,他开始恨女人,他要报复女人,他要把艾兹病传给100个漂亮美女,而我不幸即将成为他报复的第一个对象。兰子劝我离开他,越快越好!”
       开始,“我有些怀疑:这怎么可能呢?他是那么儒雅,那么高贵,怎么会有这样恶毒的心思……”
       兰子进一步斩钉截铁地说明了原委,使“我”不得不相信。
       于是,“我”开始恨他,把他视为“瘟疫”,把时刻情系不断的地铁看成“避之惟恐不及的恶魔。”
       “我”痛恨他,躲避他,“我和他的关系指数趋向零,并迅速滑向负值。”
       可以看到,他们二人的感情温度由沸点顿时降为冰点。故事情节出现极大波折,致使读者也不禁为“我”捏了一把冷汗。
       正所谓“乐极生悲”,这“悲”的产生,有主观的因素,那就是兰子由于忌妒而故意导演的“恶作剧”(这是人为的);也有客观的因素,那就是“艾兹病”的出现,在当今社会已是既成事实(这可以说是自然的)。
       “他却不断跟我联系,我的电子邮箱每天都能接到他发来的邮件,有时一天两封,甚至三封……”
       “我不再乘地铁,不再遇到他,一切都归于平静了……”
       兰子这个人物极富个性“她和我在幼儿园就成了好朋友,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毕业工作,我们都两小无猜,亲密无间,我愿意听从她的劝告……”但兰子的忌妒,哄骗,属于开玩笑而已。
       在“我”病倒时,兰子来看望我,并懊悔地说:“他根本没染上艾兹病,是她胡编乱造的。因为她嫉妒我得到这么有形有款的男友,从朋友那儿又得知他无视众多追求者而一心只爱我,心里妒火更旺,于是谎报他得了艾兹病,劝我放弃这段情。兰子向我深深致歉,并再三申述从小到大只做了一件对不起我的事情。求我原谅,给她一次补过的机会。”
       可见,兰子不是一个一“嫉”到底毫无人性的“坏种”,她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引得对方吃尽了苦头,她立刻向对方当面承认了自己的过错,这种坦诚的态度、令人称羡。俗话说“好的东西多了必生厌,少了必生俏”,作者对兰子的描述字数不多,抓住关键,寥寥数语就将她的人格操守和盘托出,显出“俏”来。兰子这个人物的出现,对故事情节的起伏波澜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这不是一个“多余”的人物。
       由于兰子说明了真相,“我”对他的成见冰释了。“艾兹病”纯属乌有,“我”又可以爱他了。然而,“我”怎么也找不到他了,他究竟到哪里去了呢?“天依然蓝,水依然清,树依然绿,鸟依然飞,月依然明,他的消息依然没有。”“我”的心灵跌进了无尽相思的深渊之中。
       在一个“无人陪伴”、“无所依托”的夜晚,“我”打开电脑,打开邮箱。突然喜从天降,他终于来邮件了!但他的邮件被一条横线打断了,横线下面赫然写着:“我是他的妈妈,他在异乡为救一位歹徒刀下的少女身负重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他永别了人间,在整理遗物时,我在他的笔记本电脑里发现了这封邮件,似乎还没能完稿但我还是发送给你,以完成他未竟的爱。”
       他在“我”的主观意识上曾经是“瘟疫般”令人生厌的废物,而事实上他却是一位见义勇为、不惜牺牲、令人敬仰的英雄。这种人格表现在“我”认识上的反差,是褒贬情绪产生的根源。
       人说“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一个‘异’字”,“异”就是具有不同风格、充满新鲜感,读之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如果章章雷同、千第一律,那就味同嚼蜡、不堪一读了。《地铁情缘》就是这样一篇富于新鲜感、饱含魅力的作品。略嫌不足的是:从作品的内容来看,似乎是“有情无缘”,与标题《地铁情缘》似有不够切合之处,不如改为《未竟的爱》来得贴切些,不知当否?一孔之见,特此就教于作者和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