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岩溶文化征文]江龙的脊梁
作者:张鹤光

《含笑花》 2005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村子,四周的山上树木苍翠,村内一座小山更是古木参天,人都难得钻进去。村前潺潺的流水给人以清新感,金黄的稻田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一条1.5公里长、宽三四米的混凝土路从村头贯穿村尾,把一座座砖木结构的新房连在一起。全村道路平坦、宽敞、清洁,没有一点猪粪、鸡屎。大雨过后,道路上也没有一点泥土的痕迹,从村头走到村尾,再走进一家一户,你的脚上也不会沾半点泥。整个村子看不到一只闲逛的狗、一头游荡的猪,也看不到一只在院子内外觅食的鸡。每户人家室内室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后院关养的猪、鸡、牛、马透露出农户日子的殷实,前院的果树和花草显现出生活的甜美。连通家家户户的自来水管,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每天在劳动之后,都可以在自家的浴室里洗上一个热水澡,每户人家的沼气既免除了人们砍柴的劳累,又有效地保护了山林。在这里,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美景的袅袅炊烟已成为历史。
       最显眼的,是村中心那座占地12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砖木结构的楼体外表贴上了洁白的瓷砖,室内粉刷一新,《党支部职责》、《村民小组规则》等十几个组织的制度、规定张贴在墙上。这就是村党支部和村民小组的办公楼,再配上700多平方米的混凝土场地,这里成了全村53户农民的活动中心。此外,村内48部程控电话和10多部移动电话紧密地联系着山外的文山、昆明、广东、福建……
       给人感受最深的,是江龙村党员们高度的责任感和脚踏实地为民谋利益的精神。江龙村共有10名党员,无论是过去的党小组,还是现在的党支部,他们除在各种公益事业和村的建设中都能发挥带头作用外,自家的经济发展也不落后。他们有的靠打工盖起了新瓦房,有的靠经商供出了两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有的靠养殖业购买了汽车……村党支部就像坚强的脊梁,让江龙人挺起了胸膛。
       在这里,既有现代都市的文明气息,也有没被现代工业污染的优美环境。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小山村,这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按小康示范村的标准,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这个村子,就是金秋时节我们看到的西畴县兴街镇戈木村委会下属的江龙村。
       今日的江龙村生机勃勃,昔日的江龙村却充满辛酸。
       过去的江龙村,人均耕地只有0.8亩,又缺水,苦一年,只够吃半年,连周围的村寨都瞧不起,他们戏称江龙村是“口袋队、包谷饭、蚂蚁黄”。
       江龙村的人虽穷,但有志气,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他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使家乡变富变美!
       十多年来,村党组织带领江龙村50多户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先是连续奋战10个月,投工两万多个,打通了南丘垭口,引来南丘河水,解决了灌溉问题,提高了粮食产量,解决了吃饭问题。后来连续两年投工投资,修通了近三千米长的三面光水渠,改善灌溉条件。接着,他们在水利部门的帮助下,又自筹资金找水源,架水管,把自来水引进每户人家;集资改造表村电网;购置电视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庭院改造、修建厩舍;家家户户建沼气池……这样每年办一件实事,使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在实施“云岭先峰”工程中,党支部又明确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扩大养殖业规模,壮大打工经济,建设小康村的目标。
       在争取列入全县今年小康示范村建设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怎么办?
       党支部引导村民回顾近几年来奋斗的历程,使绝大多数村民清楚地看到,党组织带领大家干的一件件实事,虽然大家出钱出力,但都得到了回报,得享受的是自己。建设小康村,不仅为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造福,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当然也有少数人想等有国家补助后再干。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注意做好这些人的思想工作,使这些人认识到:全县900多个自然村,每年建小康村的指标只有10个,要等多少年才能排得上队?等不如干!
       党支部在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并分析了本村的承受能力后,及时拿出了今年先干活动室、活动场地和道路,明年推广三元良种猪的计划,得到群众拥护。
       6月9日晚上,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形成共识,明确分工,组成施工组、材料组、质检组、协调组四个组,每组由两名党员负责,责任到人。6月10日上午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动员,分配任务,责任到户。
       6月13日,装修村党支部办公楼和浇灌村民活动场地的工作全面展开,按照党支部的计划安排,全村家家出人,木工组、泥工组担负了技术性较强的活,整个工地热火朝天,经过十多天的努力,县里优化教育布点闲置下来的村小学教学楼焕然一新,7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浇灌成了混凝土,成为村的亮点。
       紧接着,修筑街道的工程展开,规划中的街道要占着部分人家的耕地、厩舍,要砍掉一些果树。为使工作顺利开展,放线的第一天,党支部首先从被占地最多的党员魏大聪家开始。由于党员带了头,后来,无论是要搬厩舍的,或是被占菜地或要砍果树的,没有一户提出反对,家家按党支部和村小组的要求备料和施工。主要劳力在外打工的,近者请假回家完成任务,远的寄钱回家请工帮忙。
       党员带头干,村民卖力干,各项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年近七旬的老党员、从原兴街镇人大主席位子上退休回村的魏大明和从原戈木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位子上退下来的魏大力,以他们丰富的经验,不仅为村里的建设出谋划策,还利用各种关系为村里寻求支持和帮助。在施工中,他们总是在第一线的各个关键环节把好关口。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组长刘忠恩和支委、副组长刘德顺充分依靠党员,集中群众智慧,舍小家顾大家,带头苦干实干,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从6月份浇灌的第一天起,刘忠恩和刘德顺就是从天不亮忙起,一直干到次日凌晨两三点钟,他们两家的农用车始终为村内的建设服务,轮胎都跑爆了几条。不说不能外出跑生意赚钱,光说为村内服务,每家在车上要倒贴上千元。两三个月来,群众说他们俩苦瘦了十来斤,他们俩说,群众比他们更辛苦。
       看到这宽敞平坦的大路和办公楼,村民们高兴地说:“我们的村子有点像城市了。”
       “党支部就是要领导村民脱贫致富,就是要为村民谋利益。”村支书、村小组长刘忠恩这样说。
       “共产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就是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老党员魏大明、魏大力这样说。
       “村党支部和党员们领导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回村居住的退休教师刘超仁这样说。
       这些话语都很朴实,但都落实到了行动上,正是这样的党支部和共产党员,正是这样的群众,在没有国家补助,在没有上级派工作队具体帮助的情况下,在小康村建设中迈开了大步。
       建设小康村是为自己,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这就是江龙村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