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山奇景]走进剥隘
作者:唐仕明

《含笑花》 2004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对于古镇剥隘,我是心仪已久。今年,我有幸到了这古老小镇。这里物产丰富,民风纯朴,从南宋开始,这里就是古大理国到邕州商贸往来的要衢之一,已成为滇、桂、粤、湘等省际民间商品贸易的聚散重地。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独有的旖旎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进剥隘,我如同穿越时空的隧道。早在宋代,这里的封闭之门已被打开,喧嚣的脚步在此停留。人们开始过着一种经商与农耕文明相结合的生活。正是这种商业农耕相结合的文化,将古镇传统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现代人面前。
        走进剥隘,古老的小巷、粤东会馆、码头……好像一切都漂浮在清清的驮娘江之上。走进剥隘的暮色,有一种“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如同带色粉墨,在一张偌大的宣纸上渲染开来。
        尽管古镇已被风雨侵蚀,但依然繁闹。小巷店铺林立,河畔上隐约可以听到小贩的叫卖声,驮娘江上桨声依旧咿咿呀呀唱着。历经了数百年沧桑的古镇,依旧固守着数百年前的风骨。与世无争的老屋、小巷依旧安详地展露着往日的温馨,在静谧幽深中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在这里,保存着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时代的民居,有院落建筑群,穿斗抬梁式混合构架。也有一般式民居。古镇建筑群三面环水,背靠雄奇大山,虽数量不多,面积不大,却风格独特。那悠长的小巷,既窄又长。这里原本就是商家之地,为了经商方便,各种建筑的屋檐既宽又长,可以为行人遮风挡雨,摆摊经营。
        小镇的人很质朴,也很友善。正因为有了这样维和集福的秉性,才能融进古镇的宁静与和谐。兴许是因为团结,河水才一绕而过,形成了与“云南第一湾”相似的景象。
        漫步在这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文明气息的小镇,偶尔可遇乡下纯朴的姑娘上街购物,一路发出爽朗的笑声。要说小镇的古朴,那有百年历史的码头才是最真实的写照。剥隘码头建于光绪年间,位于古镇临江路右江南岸,全长44.4米,宽2.65至3.35米不等,一路青砖铺砌而成,共8段77级台阶,有一墙门,门上砌有凹形匾,上书“大码头”、“壬戌罗季春月”等,匾上塑有一蝙蝠,口中衔环凹匾,上书“滇粤痒津”,这些大码头在大理国时期通往邕州直达临安大驿站,当时肩负着“滇、桂、粤、湘”和通往沿海一带的运输大业。
        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古镇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演驿着它的兴旺与衰落,古镇的青砖碧瓦不朽,它承载了古镇厚重的历史印迹,根本就是一首既古朴又现代的抒情诗,一杯清醇悠然,韵味无穷的百年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