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县级报刊选萃]大雁塔,请你告诉我(节选)
作者:陈志鹏

《含笑花》 2003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古语,仅仅是梦呓般的传说。在西安游览七天,目光穿越时空,心事维系历史,确实有历经无数个春秋的感受。
        故地重游,“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昆明到西安,历经两千多年岁月剥蚀的古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返老还童,容光焕发。然而,柯老那忧劳成疾而过早显出苍老的伟岸身躯,那被智慧磨得发亮的头颅,那气宇轩昂的丰采,那坦荡宽阔的胸襟,那博古通今的学识,那气贯长虹的狂飙风格……如影随形地伴随我游览,如魂附身地与我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多年前,我们曾在大雁塔高谈阔论。柯老叮嘱我:要认识西安的历史,应该读读卢照邻的《长安古意》。“文革”初期从红卫兵的小报传单上惊闻柯老已仙逝的噩耗时我已身陷囹圄,悲藏心底,卢照邻的诗句如响箭在脑际回响: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更改;
       昔日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此后,每当谈及文艺问题时,常常忆及于此。
       几天来所见所闻中,时刻不离对柯老的思念,从《长安古意》中,咀嚼出他老人家用暗喻手法以古论今,给我以警示。虽然我感悟得太晚太晚,但柯老对一个仅有一面之交的晚辈,以赤心坦诚相见,用心良苦,叫我怎能不感激涕零!怎能不铭记终身!
        于是,我在一座座古迹前凝眸沉思,让思想展开两翼在历史的隧道里飞翔。
        柯仲平从祖国的南疆小城广南到昆明,投身声援五·四爱国运动的行列,走香港,赴上海,奔日本,参加创造社、狂飙社,以笔作枪,向着封建营垒开火,几次被捕入狱,铁棍打不弯脊梁,脚镣锁不住双腿,手铐捆不住翅膀,黑沉沉的苏州监狱里他昂首高歌:“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在断头台上宣言,梁山自有忠义在,好汉们不受招安!”(此诗凭1960年谈话记录)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铲除封建陵墓的根基,争取人类的解放。
        在宝塔山下,在延水河边,柯老是大众文艺大军中的一员骁将。他用岩浆喷涌的热情,燃起街头诗歌运动的狂飙,用对人民深沉的挚爱,对敌人刻骨的仇恨,植根民众的生活土壤,与民众同欢共愤,高扬民众剧社的大旗;为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立,殚精竭虑,鞠躬尽瘁,赢得人们的尊敬,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给我们后继者以无穷的精神力量。在延安参观时,有感于柯仲平前辈的一生,我发自内心地写下一首诗:
        君辞宝塔凌烟去,我抱滇池卷泪来。
        狂飙腾焰耀中华,义薄云天照万代。
        苍天无眼不假年,1964年10月柯老与世长辞。据柯老夫人王琳大姐介绍,是患主动脉瘤穿孔不治致命。我始终不敢相信,1960年10月我们见面时,他虽瘦削却显得精悍,游碑林,上钟楼,登大雁塔,他的脚步并不比我这个二十出头的伙子慢,笑谈中声若洪钟,毫无衰态。而且只是六十有二,刚逾花甲…… “文化大革命”终于揭开了谜底:柯老支持写《刘志丹传》并身体力行,以叙事长诗的形式为陕北革命领路人刘志丹立传,因而获罪。
        对革命赤胆忠心、精忠虔诚而介狂狷的柯仲平怎能想到阳光下还有阴霾,前进路上有地雷,革命营垒里有暗箭?他歌颂刘志丹是为了歌颂革命,为了以前驱者崇高的英雄形象激励后人去争取更美好的明天。他为之含冤负屈以至过早地离开人间,实在是“莫须有”的悲剧重演!
        想及于此,禁不住对多年前柯老带我参观过的大雁塔发问:你为迷途陷于死亡边缘的唐玄奘引路到西天取回真经的功绩,有巍巍64米的七层高塔作证;柯仲平“们”为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作的贡献怎么计算?大雁塔,请你告诉我:狂飙的磊落怎样才能照亮每个人的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