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茶客留言]茶客留言
作者:陈 章等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陈 章(广东陆丰)
       2008年第6期《杂文月刊·下》三篇茶客留言,其中就有河北侯洁敏和湖北宋昌亮两位先生用赞许的口气提到杂志《读者》。我也是《读者》的老读者,订阅了它20多年,几年前,却因一个特殊的原因,中断了与它的因缘。
       2004年底,深圳文友林永炼给我来电,说,恭喜你啦,大作《专家种种》刊于今年第20期《读者》……
       初学写作者,习作能登《读者》大雅之堂,当时我着实高兴了一阵。下班时,我先到报亭,买回该期《读者》,回家看了自己的文章,却似被当头泼了一瓢凉水。原因是,我文章中下面一段话,被删掉了:“通过他们的教诲,我知道了地球怎样形成,天体如何运行,恐龙因何灭绝等自然科学常识;也明白了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如今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至少还要100年等社会科学常识。每听完这些专家演讲,我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恰恰应了幽默作家孔庆东先生一说:“我常常为了某一两句话而敷衍成篇,然发表时偏偏就那一两句话被编辑劁了。”
       与孔先生一样,拙作《专家种种》也是我为了上面那段话而敷衍成篇的,而《读者》选发时,偏偏就把那段话删了,能不叫人感到十分无趣吗?
       其实,《专家种种》一文早就发表于2001年第7期《杂文月刊》,当时该刊全文照登。后来,它又被王乾荣先生原汤原汁选进《2004年度全国最佳杂文》。却被《读者》阉了一截!我至今还不明白,上述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点“常识”,哪点有悖主旋律?干吗要删?就这样,从2005年开始,我就不订《读者》了。
       然《读者》在我家的香火并未因此断绝,2005年下半年,我女儿读中学,开始用零花钱买课外书了,《读者》又是她每期必买、而且是首选的杂志。说来真令“读书人一声长叹”。
       龚长坚(广东珠海)
       《杂文月刊》2008年6月(下)的《茶客留言》中,侯洁敏读者谈到,“身为中学教师,通常情况下,我不会把这本杂志推荐给我的学生,因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过多接触社会阴暗面会让他们对社会失去信心,会让他们失去生活的激情。”我不认同这个说法,理由如下:
       一、我认为在中学阶段,杂文是对思想、文化的良好启蒙。如果经常引导学生适当读些杂文,可以给他们的头脑植入思辩、分析的因子,有助于他们将来形成凡事善于独立思考、遇到问题敢于怀疑、批判和创新的工作及生活态度。其实中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不少杂文,如鲁迅的作品,这都是学生必学的文章。
       二、我们的教育习惯强行给学生复制、批发世界观和人生观,以致国民性的改造迟迟无法完成,自由、民主、法制社会的构建困难重重。
       三、学生们迟早要食人间烟火的,我担心的倒是他们思想简单、幼稚,不知道社会的阴暗面和痼疾之所在,面对种种困惑,“对社会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激情”。
       四、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的职责尤其重要,你们的言行会影响下一代人的成长。听说教育部打算把中学课本里仅存揭示“社会阴暗面”的鲁迅文章砍掉,在此我要说,刀下留情,救救孩子!
       刘曰建(北京丰台)
       不把话说尽的文章耐读,《刘绍棠的“娘打孩子论”》(杂文月刊2008.6下),具有这种品格。文章短,只有1/3页。文章说蓝翎在刘绍棠家“刺”浩然,刘绍棠说浩然是好人,还说“浩然,我们俩都是党的孩子,只不过呢,你是听话的孩子,我是调皮的孩子,结果是咱们俩都挨了打。”捧读再三,生出两点看法。
       一是对浩然的评价。说浩然是“好人”,这大家都知道,他对自幼抚养他的姐姐孝敬有加,对大字不识的妻子“糟糠之妻不下堂”,也没什么绯闻,在“八亿人民八个戏,一个作家”时,他没有得意忘形。这都符合国人的好人标准。可他直到去世前还说不同意“十年浩劫”的说法,必然“引火烧身”。上点岁数的人对《艳阳天》、《金光大道》等是熟悉的,笔者就曾反复阅读,很是欣赏,现在噩梦醒来再看就觉异样。所表现的真实背景没有艳阳天而是阴霾满天,不是金光大道而是坑坑洼洼的不平路。小说是为错误路线歌功颂德。
       二是“娘打孩子论”,有段时间很盛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个曲姓“右派”到处作报告,原谅“娘打孩子”),现在知道是刘绍棠首先提出。“娘”打刘绍棠是错划他“右派”,这不是他个人的悲剧,有幸“改正”的右派55万人,据一位老革命家说,其中够上右派的不足5千人,99%以上都是错划!“娘打孩子”打出了弥天冤案。“娘”打浩然,是属“四人帮”倒台后的“审查”,后来对浩然还有很好的安排。“娘”打刘绍棠和浩然,不可同日而语。“娘打孩子论”既有封建味道,还有愚忠意识,少用为好。要用,首先要确定“娘”的资格,否则什么人都要当“娘”,又不干娘的事,胡作非为了,还说“娘打孩子”是家务事,是非连清官都搞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