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外国诗译界:欧美当代诗人12家(之一)]菲利普·拉金:从个人出发,从日常出发
作者:舒丹丹

《星星·诗歌》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为诗人,拉金的一生可以说是平淡简静,波澜不惊。虽说晚年的拉金在英国诗坛已经声名显赫,但他大部分的时光仍在赫尔大学图书馆里平静地度过。拉金自己曾说,他的传记可以从二十一岁写起而不会遗漏任何重大事件,因为对于拉金来说,“童年/是遗忘了的厌倦”(《来临》)。事实上,拉金二十一岁以后的个人生活也充满了独身隐士式的平淡。1955年,拉金任赫尔大学图书馆馆长,他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直到1985年因喉癌在赫尔去世。或许正是这种平凡的生活轨迹,使得拉金采取了一种以个人经验为根基的诗歌方式,拉金的诗歌形象也常以第一人称的“普通人”自居。他冷眼体察社会,以冷静机智的笔触,写平凡人的生活,聚焦个人情感,生动地折射出战后英国世像百态和复杂的时代情绪。
       与他平淡的生活一样,拉金的诗歌既没有宏阔的叙事背景,也没有装模作样的故弄玄虚,他的诗呈现一种“非玄学”(intranscendital)的特点,善于将生活中平凡而沉闷的细节提炼为“通而不俗”、富于回味的诗歌品质。拉金崇尚诗歌的个人性,认为诗歌是诗人对其独特经验所作的一种情感保存。诗作因此常常从生活事实与个人经验入手,评论周遭所闻所见,直接而冷静地剖析诗人自我的内心世界。比如《在场的理由》,灵感源于诗人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段:“小号的声音,嘹亮而专断,/引我走到亮灯的玻璃旁/窥看这些跳舞的入——”诗人剖析里面的年轻人与场外的自己彼此“在场的理由”——跳舞的人是为了追求异性,而“召唤我的是那高悬的、喉咙粗野的钟”。诗人转而以一个条件从句和补足语坦言自己“判断错误”,“或撒谎”。这种以选择、补足、条件、让步等从句结尾而造成反讽、自嘲的诗歌技巧是拉金所擅长的,增强了作品的回味与张力。
       对于生活细节,拉金的体会非常细腻,诗歌意念的展开也非常独特,常常不期然给人一种震撼。早期的《为什么昨夜我又梦见了你》,就已经预示了诗人独特的感性与某些成熟的特质。另一首别致的情诗《广播》,描述诗人在家里通过收听广播想象女友参加现场音乐会的情形:“在所有的脸中,我念想你的脸”,“留下我绝望地搜寻/你的手,在那样的空气里微弱的,鼓掌。”这是绝对新鲜而独特的情感经验,也是前人从未写过的动人的诗歌节。
       拉金的诗都与他的生活和自我绑在一起,他诚恳而平实地述说生活的事实与一己之感受,但这不会使他的诗歌表面化,反而使它们更深入人心。他回避那些见诸政治和宗教的抽象和晦涩,因为那些对他的影响还没有强烈到足以成为他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他用自己的语言方式为强烈的情感找到了最恰当的表达,对于诗中所谈论的事物,他永远掌握着一种恰如其分的语调与分寸,既不拔高也不低俯。拉金说:“我倾向于非常轻柔地牵着读者的手进
       入诗作,说,这是最初的经验或对象,而现在你瞧,它使我想到这、那和别的,然后渐渐达到精彩的结尾。”他的所有作品,也诚实地为这句话做了一个极好的注解。
       拉金的诗歌注重事实,但题材相对狭窄,不过,他的诗歌传达的却是战后英国一代人共有的经验与感受,呼应着一代人的精神现实,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共鸣,这正是拉金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拉金大多数好诗都带着一种淡淡的伤感,一种克制的怀旧与失落。他写年华的流逝,生的厌倦,爱与婚姻的悲哀,以及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惧;他嘲讽,感性,低调,坚执,浸入骨髓的悲观……这一切之下,仍是对人生对生命严肃的沉思。他从一己之感受出发,折射的却无不是一代人共有的内心隐念。拉金曾宣称,“我写诗是既为我自己也为别人保存我所见,所思,所感的事物。”“……一个人可以径直退回到自身的生活中去,从中觅取写作素材……而无须努力抬高自己去迎合一种存在于我自身生活之外的诗歌概念。”
       拉金描述着自己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缺乏奇特的想象力,事实上,他的诗充盈着非凡的想象,并以具体可感的细节将想象力具象化。诗歌《1914》自称是献给一战阵亡者的“纪念碑”,但1914年拉金尚未出生,他却能够生动地想象出一战前的英国那种纯真与淳朴的社会秩序:帽子上的花边、八字胡、法寻与沙弗林硬币、甚至轿式老爷车后面的灰尘……诗歌中充满来自日常生活的鲜活意象。
       品质独特的拉金诗歌渊源有自。他推崇哈代,语言风格有意受哈代影响。诗体优雅,语气节制,用词凝炼奇趣,象具体而微。拉金有一首关于月亮的新奇独特的诗《悲伤的脚步》,“小便后摸索回床/我拉开厚窗帘,惊讶于/急速的云,清透的月光。”月亮的出场在“小便”之后,诗人的孤独凄凉被反衬出来,令人心碎。这是独属于拉金的语言风格,一种非凡的美与真,诗意与粗鄙的混合物。拉金讲究形式,诗歌的平衡感非常好。后期诗歌中引入粗鄙的俚语、口语甚至聚讼纷纭的“脏词”,但仍遵循着传统英诗典雅的格律。在二十世纪英诗越来越漠视用韵的大趋势下,这一点,拉金是有意为之。也许正因为这个,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厄尔(Robert LOWell)称赞拉金是当代“在形式方面最令人满意的英国诗人”。
       (注,本文所引译诗均引自舒丹丹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