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每月推荐]溯流而上
作者:晓 静

《星星·诗歌》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读雨林的《蓖麻的教育》,仿佛经历了一场溯流而上的时光之旅,让人回到那个年代,那个年代里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中的人和事。由此想到,诗的题材真实很宽广,对敏感到诗人来说,有时仅仅需要沿人生溯流而上,忠实于自己的记忆便会与生命未路上的诗意迎而相遇。
       雨林这首诗所涉及到的是“成长”的主题。这一主题在经典的小说和电影里时有表现。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它,亦算一种尝试。而诗中的“成长”背景,是一个特殊年代里的特殊事件。它多少有些戏剧化,会唤醒许多亲历者已经模糊了的集体记忆。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呀。那时,有多少孩子在祖国的大地上遍种蓖麻。它们被教育:“祖国的花园岂容杂草丛生”;他们被告知“蓖麻油有毒,不能食用,但可以给机器和飞机加油”。于是,种蓖麻,便成为一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事件。哈罗继·布鲁姆说:“诗的力量的定义之一:它把思想和记忆十分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至于我们无法把两种过程分开”。雨林的这首诗,就这样把记忆中的事件和他当下对事件的思考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以一首诗歌中个人的弱小经历,穿行于横行无忌的历史中,留下一阵深长的回声。
       整首诗的叙事表现得舒缓、节制,以诗的感觉来捕捉情景和细节,语言具有诗的意蕴和弹性。一些恰到好处的机趣与幽默,让叙事背景中的庄严感发生鲜活的生命成长的气息。
       这首诗是对记忆的忠诚。说诗歌和所有的文学都是回忆的产物也不为过。时间是生命的对手,而时间的流逝又是诗歌的温暖眠床。雨林的这首诗从时间之水中掬起了真实的一捧,使一个年代的记忆在一些人心了得的复活。当然,如果诗人对此的审视更深一些,诗意更浓一些,情感更饱满一些,那就更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