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来一个,干一个!”
作者:王乾荣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标题里这个话,似乎充满火药味,像坚守阵地的指挥员对战士发出的动员令。其实这话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女士说的。
       今年五月,我参加河南济源市“中国作家创作基地”揭幕仪式。王屋山下的这个小城,虽然是愚公故里,但是在全国,知道王屋山和愚公的多多,听说济源者甚少。不过刚进入济源,我就有一个强烈印象——这城市实在太美了!我想,一个地方能把市容经营得如此现代、文明、美丽,其他方面,肯定错不了。果然,在揭幕仪式上赵素萍市长的致辞里,我听到了济源崛起的奇迹。她说了一大堆成就,听得我们十分振奋。而其中一个细节,被这个城市的光辉深深震撼的别的作家,可能没在意,却引起我十分的兴趣,即赵市长说的,济源市没有一块“牛皮癣”。
       “牛皮癣”即违法小广告。我想起2003年看北京人艺话剧《北街南院》,舞台布景一座房子外墙上,就写着“办证,1368……”字样。这个舞美师,真是个写实主义者。这些年,全国从一般城乡到首都北京,胡乱涂写的办证、治疗性病等野广告,比比可见,几乎无孔不入。大张旗鼓、挑战般地宣告造假,尤其是公然亵渎公权力,十分不像话。
       有两个案子。一是《北京青年报》报道,一个人加盖伪造的“集邮公司财务章”和“法定代表人名章”,诈骗人民币5000万元。一是《北京日报》报道,两年来,北京海关查获盖了“公章”的伪造护照223本。没有便利的“办证”,这两个案子的犯罪嫌疑人,能作案吗?
       办证,即办理证件、证明,是国家权力机关或有关合法机构为了“证真”而履行的一项极其严肃的职权,关键须有一枚公章。我们以前崇拜印章、证件,一见官印,就想到权威,一见私章,就断定是“某一人”,一见证件证书,即认可其效力。“文革”中两派夺权,为一个公章打得你死我活。在我们头脑中,“证真”的印章和证件本身,就像公理而无需再次证明。如今人心不古,真受到假的普遍挑战,包括“证真”之真,也未能幸免。为了“证明”一个假的东西是“真”,不法之徒把“证明真的东西”也做成了“跟真一样的假”。于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把众人甚至执法者,陷入了真假莫辨的尴尬,很多作奸犯科之事,便大行其道了。
       而人们对“办证”广告,也麻木了,无奈地接受了它的存在。丑和恶,可以如此毫不掩饰!这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奇耻大辱。我非常奇怪的是,这些“办证”者为什么如此猖獗,有恃无恐?我只能得出如下结论:政府管理部门要么渎职,熟视无睹,不以为耻;要么无能,毫无办法治理。我想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有如此丢脸的野蛮现象吧!
       这就是我对济源市消灭了野广告特别感兴趣的原因。他们是怎么治理这个“顽症”的?赵市长言简意赅:“来一个,干一个!”她没有疾言厉色,而是笑着说的,但是我感到了她的坚决和信心。关于具体操作,我采访了赵市长,但我不想透露。我只说,他们的口号虽然严厉,但是执法绝对文明,受到市民的热烈支持和拥护。我不说具体办法,是因为各地有各地的情况,不可机械套用。关键在,你想不想真管?你这个地方官,当得有没有意思?
       那位说,经济文化建设,反腐败,就让官儿们忙得够呛,“牛皮癣”,先让它“牛”着吧。可“牛皮癣”本身,就反映着腐败!一个人荷包鼓涨,行为潇洒,可他华丽的衣着上沾着脓血,丑陋无比,腥臭四散,你能说,这是一个文明人吗?你肯定还会追问:这污秽,到底是如何滋生的?谁应该回答并解决这个问题?
       【老北荐自《检察日报》2008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