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强者通吃的教育
作者:秋 风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孩子上小学,回来说,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很兴奋。但过了几天,就不说了。仔细追问,原来,老师不让他参加。还有不少孩子都无缘运动会,老师挑选了一些学生参加,这些学生的体育能力似乎都好一些。这些孩子参加,大约能给班里增加一些荣誉。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我不能不说,这种教育理念太糟糕了。
       中国的学校特别强调班级之间的竞争,学校各色人等都在追求这种集体荣誉。大约因为这种荣誉是相关人士的升迁、收入直接挂钩吧。在这种激励机制下,无数孩子丧失了很多获得欢乐的机会。比如,大约没有哪个孩子不希望参加运动会的,但是,老师只会让那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参加,而没有这种特长的孩子,却不能享受这种欢乐。同样,一个孩子,喜欢游泳,也许他的游泳天赋并不是很好,那他几乎不大可能得到教练的好脸色。在教练那里,最重要的东西不是孩子的欢乐与兴趣,而是参加各种比赛的成绩。
       显然,能力出众的孩子会占大便宜。这种便宜是以大多数孩子被排斥在外为代价的。可以说,整个中国的教育具有一种强烈的正向反馈性质,即资源向所谓的聪明孩子严重倾斜。首先通过无数考试、比赛,教育体系挑选出所谓的成绩出色者,然后,大幅度地把资源向这些孩子倾斜。
       一个具体表现是,政府在拨款、安排师资的时候向名牌学校严重倾斜,这些名牌学校还会再办各种试验班、尖子班,最好的老师都集中在这些班。至于那些普通学校、普通班,则往往连最基本的资源都得不到,进入那些学校、班的学生就自生自灭。中国教育体系体现的是强者通吃的逻辑。
       对于这样的安排,有人提出的理由是:资源有限,那就应当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既然学校的操场不够大,那就该挑选出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来参加比赛,让那些没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上场,岂不是浪费了本来就紧张的体育场资源。只让具有体育特长的孩子参加,可以提高体育场的资源利用效率,也可以让那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其实,各级政府都把资源向名牌学校、向聪明的学生倾斜,都是基于这种效率逻辑,那些聪明的孩子可以迅速地成才。
       但是,在教育领域光讲这种效率逻辑是否足够?
       不管怎样,这个世界上至少还有另外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一种民主的教育理念,即教育,至少是国家利用公共资源所维持的教育,应当承担一种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大体平等之人生起点的功能。不同家庭的处境当然各不相同,每个孩子的天赋也各有不同,因而,其未来必然是不同的。但国家在提供教育的时候,应当不管这些。国家应当闭上眼睛,就像西方的正义女神那样,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向每个孩子提供大体相同的资源。
       在这种体制下,老师会让每个有兴趣的孩子去参加运动会,不管他的成绩有多好或多坏。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具有特长的孩子依然会表现出色,但运动场的竞争却会少一些残酷性。让孩子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竞争中,在任何领域中都给强者过多的荣耀,成人世界对孩子未免过于残酷了。
       【吴清贵荐自《深圳商报》2008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