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世象杂记]到底是谁不厚道
作者:薛 涌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不久前看到网络上颇为走红的一篇文章,题为《开私车的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颇为吃惊。
       作者的理由是:“在北京开车的人才是弱势群体。常常能在大街上遇到斜刺里杀出来的自行车骑士从你面前绝尘而去,剩下开车人独自冷汗淋漓,或是任凭你如何着急,迈着四方步的行人就是视你如空气,剩下的只有开车人不停地起步停车。我的一位朋友就曾经被一位胡同大爷的语言惊得半天无语。一天,朋友路过一胡同,一位胡同大爷就是在前面不紧不慢地晃悠,朋友实在无奈鸣笛示意,没想到胡同大爷一语惊人:‘有本事你撞我啊,撞了你得养我一辈子!’”
       这逻辑未免让我哭笑不得。我在美国学开车时,教官就不时警告:在繁忙的市区,常常能在大街上遇到斜刺里杀出个什么来,要特别当心。
       关于对行人鸣笛,在纽约这种大都市也可能有。在一般的地方,谁见过呢?我住在波士顿地区,算是热闹的地方了。开车半年多的时间,一次出去等在十字路口,前面一辆车大概走错了路,突然倒车,根本没有意识到我的存在。于是我赶紧鸣笛。这是我第一次鸣笛。那车一下停了下来。我一身冷汗,回来让也是刚学会开车的妻子以后遇到这种危险情况,一定要鸣笛。结果她问我:“怎么鸣笛?”
       我在美国开车,鸣笛一年不过几次。我妻子则是“一年不鸣”。你在人行横道上走,甚至有时候没有走人行道横穿马路(这在美国其实也不少),常常几辆车静悄悄地停下来等着。最壮观的是在大马路上,虽然没有红绿灯,但一个行人出现,左右四条车道上的车队,全静静地停下来。我是从中国来的,还有过马路小跑的习惯,哪怕有红绿灯保驾。再看那些美国人过马路,不紧不慢,有边喝咖啡边走的,有聚精会神打手机的,有笑眯眯牵着小狗慢慢走的,甚至还有停下来和后面的朋友打招呼的,简直视车为无物。车让行人,是无条件的。这是文化,也是法律。
       美国人鸣笛的情况有几种:一是我碰到的那种情况,看见一辆车做危险动作,鸣笛提醒对方;一是反战游行等活动,开车的人对举着标语的人鸣笛,以示支持。一般情况无缘无故鸣笛,多属于粗野行为。最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很火,美国汽车公司纷纷进军中国。美国公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中国市场出售的汽车,喇叭必须重新设计。看看那位开车的“弱势群体”,自己对着别人鸣笛,其行为明明属于在大街上骂人,却还理直气壮地说别人欺负了自己。
       有车是富裕的表现。富裕当然是好事。但为什么富裕以后,人与人之间还会像这位有车族描绘的那样“分外眼红”?是行人“不厚道”,还是开车的人“不厚道”呢?在美国,几乎所有人都会说开车的人太野蛮了——人家好好走路,你凭什么冲人家鸣笛?我们则反过来,走路的人好像是“仇富”,是走路的人“不厚道”。为什么价值观念是这样的对立呢?■
       【杨松荐自《视野》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