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论“似曾相识”
作者:陈老萌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见到脸熟的人,便觉得“似曾相识”。那么碰到类似的发生过的事情呢,学者们会说,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我这里说的,好像够不上庄严的“历史”。然而,又似乎并非完全与“历史”不相干。
       旧社会看戏,阔人,要人,座位是与众不同的。他们在通常的排座前面,置一张几张方桌,放上排座席不可能有的茶水、点心、水果,我们从电视剧里看到过的。这般前朝景象现在的正规剧场里是看不到了,不料,在电视实播的什么演唱会撞到过好多回。台上京韵声声,台前显眼的几张桌子,与其后面的排排座位,便生出看不见的距离。仔细瞅那坐桌子的面孔,果然是要人,管这方面事的,常常在相关新闻中亮相的。于是,我就远远看到了六十年前“似曾相识”的生活画面。我无意主张绝对平等,某要人在他管事的部门、单位召开大会,设个主席台,坐他三五个要人,或十多二十个,未可厚非。布什开他的正式会议,难免也要坐坐主席台什么的。但看戏的时候,不是礼节性的接待演出,彼此都是来休闲娱乐的观众,前排就座已经给了礼让,何故还要桌子,那么的显眼,碍眼。这些要人肯定说过与群众同甘共苦的话,此时忘得一干二净了。
       “似曾相识”的事越来越多。去年基层人民代表换届选举,我所在的选区,凡投票者可得一份东西,毛巾,袜子,或者别的生活用品。我没有去投那神圣的一票,什么也没得到。听说,有个选区每票发纸币五十元,干脆,爽快。上届选举已有了分发物品的先行者,这一届流行开了,发展成钱币了。又是“似曾相识”,民国末年国大代表贿选,一张选票一碗阳春面,乃是历史上昭著丑闻。如今五十元起码能买到十几碗阳春面吧。
       大概这正是鲁迅说的“沉渣泛起”,一有机会,淘汰的事物便悄悄以致公然地卷土重来。可不,首都某大报登了某名牌大学(不是北大)某教授的文章,呼吁“广泛开展一个‘读《论语》,学做人’的活动,个人,学校,单位都从各自的条件出发,积极参与、推动;有关政府部门给予支持和指导。”标题即“开展……活动”,到底是教授,叫我们“似曾相识”得很远很远,隐隐闻到汉代“独尊儒术”的气味。又到底是教授,“似曾相识”得形而上,不只囿于一张桌子一双袜子,算得上高瞻远瞩。文章有的放矢,感慨当下青年不明白“为什么活着”,他开了药方,“就要从读《论语》做起”。《论语》中精华的丰富,深邃,堪为传统文化瑰宝,那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专靠它来治疗今日青年的精神空虚症,青年的精神可能不怎么空虚了,但他们的精神,怕只是复制成千年以前的旧版,缺失了时代应有的元素。再说,读《论语》是件天长日久的事情,要全社会来个“活动”,我不禁思绪悠悠,想起“文革”中类似的做法。
       近年来怀旧之风大长,很是温馨。不过值得提醒,怀旧若衍变成复旧,便不很温馨了。真的全都复了旧,再想怀旧势必困难。“文革”那年头,怀旧实在是一条不轻的罪名,人人惟恐避之不及的。■
       【刘畅荐自《上海滩·上海闲话》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