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本内外]我的诗歌秘密:无知写作
作者:叶 晔

《星星·诗歌》 2005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从来是反对“说”的,诗与诗人的关系相当于眉目传情,词语、句子、段落摆在那里,会自然呈现出色彩、声音、节奏甚至质量和味道。所以说,诗评家是要不得的,嘴巴是最无用的部件,诗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我们一旦发出声音,那么,这首诗就会变得单一、孤单、狭窄。因此“说”是对一首诗的伤害,也即对诗人无限创造力的扼杀。诗作为生活中常挖常新的东西,她必须相对无知,必须与生活保持一种“陌生”。
       因此,对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诗人,书籍是要命的。它会在最大程度上同化我们——试问,我们还有什么所谓的个性?书籍作为生活的二手材料,如果是翻译的,教授的,还有可能是三手、四手的材料。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要原材料,而要那些如同垃圾的书籍呢?丢掉书籍的诗人,我称为“元诗人”——有精神高度有元气的诗人。
       其实书籍也是来自自然,自然就是无知,无知就是本来无一物,我把面向自然的创作,称为“无知写作”。
       因此,我认为诗人完全可以抛开那些书籍,以及书籍中深奥的道理,诗人不是学问家,没有必要弄得什么都懂,什么都懂,一个诗人就死亡了。
       诗人应该向大自然索取,然后结晶。这样的作品才会原汁原味,才是没有经过技术处理的“元诗”。
       诗人最终要用作品讲话,一个诗人,只有他的作品具有感染力、冲击力、震撼力,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改变自己和其他人,他才拥有话语权。
       诗是一个支离破碎的过程,世界的秩序本来是和谐的,鸟在天上,鱼在水中,这些都天经地义,但诗人要做的就是破坏这种原来的秩序,重新创造更新更美的秩序。那是一种陌生的领域,诗人要先于科学家到达那里。
       蛇足:诗人不是一个写作者的身份,诗作为内心的一种洗礼,她不会给写作者带来表面的光环。如荣誉、利益甚至身份的转换都不是诗本身具有的功能,诗的全部仅仅是让写作者变得更干净,让诗本身更干净。干净是一种风格。干净是一风骨。
       ——不错,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