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独家特稿]自由的写作
作者:戴定南

《长篇小说选刊》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长篇小说选刊》编辑要求写篇创作谈,我惶惑好一阵子,提起笔,仍觉得有些好笑:我也算是一个作家,要写点叫做创作谈这样的文字了吗?
       这本书写得偶然,之前不知何谓创作,之后因了各方面的评论,越听越糊涂,就更加不知所措了。好在作家出版社搞过一个研讨会,有若干专家的评论做样子,我也就依样画葫芦,试着写这篇短文,但在学理上一定是狗屁不通的。
       部分专家的观点说我是原生态写作,或非职业化写作,这是事实。但这观点引申一下,一部分人认为就是因为非职业化,这本书才写得自由而真实,照此说法,非职业化竟是好的。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因为不是专业写作,所以在文学上就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以及毕竟不是专业写作,这样的缺憾似乎也就可以谅解。这些观点我多少都有点纳闷——专业写作或业余写作难道竟可以成为文学评论的标准或视角吗?职业化与否,是体制问题,与文学的好坏无关。正如举国体育的中国出了不少奥运冠军,但不能由此就说非举国体育的国家出的奥运冠军就不是专业运动员一样。
       我不懂写作的标准与规范,我也不认为小说写作有规范。我从未受过此类教育,也拒绝此类教育。我认真读过的长篇小说大约有十余本,从头到末读完了的却没有一本。就我非常有限的小说知识看,每一个人,每一本小说的写法真是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得出结论,小说,甚至于任何一种创作,首先应该是自由的,这正如审美的本质是自由的一样。如果有人规定,必须站着,躺着,或拉着一个女人的手,或读完三百首唐诗,才能看月亮,才能体会到月亮的美,我一定会嘲笑做出这项规定的人有点那个,我也会毫不理会这么一个有点那个的人所作出的霸蛮规定。所以,在写了一本书之后,我不希望被人贴专业写作与业余写作这样的标签,或者贴了标签也不要紧,但不要因此成为阅读或评论我的书的标准与视角。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从文本的角度来读或谈《折腾》这本书。
       具体到《折腾》这本书,从文本的角度,我有三点,算是写作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
       一、这本书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一不小心就会写到三五十万字,在这样一个时代,要一个人读三五十万字的书还真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我要求自己字数不能多,否则就是对读者的不尊重。这个要求给了我一种自律,一是文字要简洁而有意味,二是不能按传统的小说结构来写。将人物,故事,情节铺陈得太四平八稳,左右逢源,而人物之间的关系枝蔓又太多。简洁而有意味,应该说是写散文与随笔的要求,我用来写小说,就成了散文化倾向,是非得失,任人评论。但我固执地认为,小说不应该只有一种写法,文体的创造正是写作的核心价值之一。
       二、每次动笔前,非得等到笔下人物活灵活现不可。从另一角度讲,是人物要我写而非我要写人物。
       三、我试图写出一代人的心灵史,且真切,深刻而有时代感。这多少有点主题先行,甚至于还有点儿功利,所以导致了这本书有了不少败笔。因此,如果有机会再写一本书,我一定告诫自己,要写得更自由些,不要受任何观念的羁绊与约束,哪怕这观念是自己的。
       归根结底,我的体会是:《折腾》这本书,成在写得自由,败在写得还不那么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