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创作谈]见证我们内心的慈悲
作者:艾 伟

《长篇小说选刊》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爱人有罪》很早已经构思了。2002年我写了大约8万字,感到难以为继,就停下了。鲁建是因为俞智丽坐牢的,他对俞智丽的爱和恨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当他们旧情复发,走到一起时,面临非常复杂的人性状况,这需要我好好用心地去理解。小说情感的信服力一直是我非常看重的小说元素。小说写作的难点是,如果你把你的主人公当作一个朋友,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是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的,你必须与他们共同呼吸。要写出那种爱恨纠缠的复杂性异常艰难,中途我停了两次。我一度甚至想放弃这个作品,但我终于在2005年写完了它。
       我想主人公俞智丽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这个人物的形象某种意义上关涉救赎和信仰,但我不是用基督教的方法去理解这个人物,理解这个世界。它是中国式的,更为复杂,更为沉重,也更为私人。俞智丽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没有一个绝对者可以依靠,于是她通向了自我依靠、自我榨取的道路。
       小说发表后,我看到很多读者在他们的博客上写了读后感。我发现他们把俞智丽和鲁建当成了朋友。这是我非常看重的反馈。我看到有一个网友说,看了很难受,但心里却是慈悲。另一个网友在他的博客上写道:“俞智丽很可怜,也很深刻……何谓慈悲,慈悲又从哪里来?”如读者感受的,这是一个关于“慈悲”的小说,在这个凄楚故事里,我试图让读者看到人生的欢悲与惨烈,从而见证我们内心的慈悲情怀。
       出版社也曾拿小说在网上连载,连载到结尾处,很多网友留言希望小说主人公鲁建和俞智丽有好的结果。读者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鲁建和俞智丽都是善良的人,是好人,读者都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吧。写作时我确实想到过这个问题。我知道,如果结尾有一个看上去“大团圆”的结果,读者是会高兴的。我也同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我还是坚持原来的想法,以悲剧结尾,因为我没有办法,小说写到这里已没法刹车了,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同我对这个世界的悲观看法有关。
       《爱人有罪》是计划中的《爱人三部曲》的第二部。2002年出版的《爱人同志》是第一部。这个系列的主题是关心女性命运,探讨两性之间的无以言说的阴影和疼痛。写完这两部长篇后,我发现《爱人同志》里的张小影和《爱人有罪》里的俞智丽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物,但她们都非常善良,富有献身精神。所以,我觉得《爱人三部曲》也可以叫成《慈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