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小说视点]兄弟等
作者:余 华等

《长篇小说选刊》 2005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余华《兄弟》
       作品评论:
       作家陈村认为:“余华保持了《许三观卖血记》时的外松内紧,看似没有控制,一切都是精心构造的。他在炫技,在所有出戏的地方做戏,但不觉得过分;他能涉险把故事写到闹剧的边缘,又转成正剧和悲喜剧。”“这小说包含的成分很杂,有点塞万提斯,有点马克·吐温,有点黑色幽默,甚至有点莎士比亚式的反复冲突,不依不饶。读送父亲母亲灵柩回乡的段落,我联想起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小说隐含的哲学背景是什么呢?羊肉吃下去长出的是余华的肉。更多是余华,一个嗜血的、色彩强烈的、大动感情的中国作家。”
       批评家李敬泽认为:“余华在写《兄弟》时不在人物的里面,他站在外面,他已经感受不到《呼喊和细雨》那样来自生命深处的尖锐疼痛,他的目标说到底也就是讲一个有趣的、热闹的,看上去‘深刻’的故事,他当然成功了,但为了这种成功,他必须煽情,必须向读者进行情感勒索,让他的小说充满骇人听闻的暴力、死亡、天长地久的爱情和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噱头。”
       徐贵祥《八月桂花遍地开》
       作品评论:
       秦晋认为,这部小说具有历史文学大创作的品格,是一部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作品。作者通过小说所表达的那种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民族精神意义的深层探究,对人的精神世界、人性和人格的深入揭示,把战争文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雷达认为,继《历史的天空》之后,徐贵祥这部作品对抗战题材的新开拓在于:致力于其丰富性、曲折性和复杂性的重新叙述。作者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历史叙述话语,借助文学的想像力充分彰显其固有的传奇色彩,使得整部小说的人物奇中有奇,情节悬疑重重。
       周梅森《我本英雄》
       作品评论:
       批评家木弓认为,这是一部大格局、大气派的作品,比作者以往其他作品更好,他笔下的政治家形象新颖独特,大放异彩。《我本英雄》摆脱了一般反腐小说的小市民气、市侩气,从唯物史观的思想层次上,从当代政治生活的本质意义上去把握政治家,塑造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政治家们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感受到政治圈中独有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这样的思想基调所产生的赵安邦这样的政治家的形象,变得有血有肉,丰满立体起来了。《我本英雄》激活了周梅森创造的小说模式,使其具有创新的意义,那是丰富新颖的人物形象给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这部小说将以人物的光彩证明作家完全有能力突破模式、突破自己。在当代小说创作中,周梅森的作品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位置。《我本英雄》使这一重要位置更加稳固。
       王雨《水龙》
       作品简介:
       郑水龙在滔滔长江上搭救了沉船落水的水妹和商人成敬宇。水龙爱上了水妹,可水妹却与另一位男人私奔,水龙十多年寻找水妹,痴心不改,最后与水妹终成眷属。小说以感人的情爱纠葛为线索,以独具特色的重庆城区和峡江为场景,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重庆这座古城在风云变幻中人们的大起大落和人生悲欢。
       作品评论:
       阎晶明认为,《水龙》并没有演绎成一部浪漫的乡村爱情故事,作家不断地往其中添加材料,使小说朝着揭示社会历史风貌的方向转移。众多的人物一方面让近现代重庆城里的社会动荡和命运沉浮得到尽可能全面的展现,船运、钱庄、银行、工厂、书院、会馆,都是小说故事展开的场景;商人、市民、军人、职员,都有机会走到前台表演。与此同时,巴山蜀水的风土人情,从雾都火锅到三峡风光,作家的乡土情结在小说里得到了充分表达。
       余德庄认为,我们在书中看到了重庆开埠和近现代川江航运业、金融业、轻纺业等在这片土地上的艰难起步和曲折发展,看到了曾在这片土地上显赫一时的川东书院、湖广会馆、法国水师兵营等的盛极而衰,看到了太古轮沉没、成渝路修建、打枪坝血案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作品宛如为我们打开了一部从重庆开埠到抗战前夕的巴渝社会历史的小型百科全书,读之令人大呼过瘾!
       崔道怡认为,作者刻意精心所部署的环境背景是这部小说的独特亮点,它以角色来演舞台,是一部重在描述都市、风土、民俗的艺术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