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蒙牛危机考问中国经济安全
作者:张皓雯 贾海峰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让人担忧的是,在食用油、粮食加工、水务等民生领域,外资公司甚至已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权。
       “股价暴跌,导致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老牛基金会抵押给摩根的股票也面临被出售的危险。这引得境外一些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一方面编织谎言,一面张口以待……能不能及时筹足资金,撤换回被质押在外国机构里的股份,关系到企业话语权的存亡。”
       这是蒙牛董事长牛根生“万言书”中的表白。虽然该文公开之前蒙牛危机已经解除,但境外“资本大鳄”对中国经济安全可能的威胁问题,却悄然浮出水面。
       谁是蒙牛的恶意收购者?
       蒙牛危机的细节大致是:由于信贷紧缩,牛根生曾将其拥有的蒙牛股权抵押给摩根士丹利。近期,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抵押的股权价格已经严重与价值不符,而牛根生又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赎回抵押。
       “如果这些抵押的股权被摩根士丹利在市场上出售或者出让给有敌意的收购对手,虽然股权不多,但在特殊时期极可能成为决定蒙牛控制权归属的一颗重要棋子。”随后,柳传志等中国企业家出手相救,这才有了牛根生的“万言书”,一是致谢,二是希望大家吸取蒙牛的教训。
       至于谁是那个可能恶意收购的外资,蒙牛缄口不言。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最大的机构股东瑞银一边发布研究报告唱空蒙牛,一边迅速将持股比例从7.71%增加到12.23%,有人猜测瑞银也许就是那个“蠢蠢欲动”的“资本大鳄”。
       而瑞银对媒体表示,他们的很多操作都是代替客户而为,所以不便发表评论。
       分析人士则认为,瑞银不一定是想争蒙牛的控制权,它有可能是将股票卖给对蒙牛感兴趣的其他客户,即蒙牛的海外竞争对手。在目前蒙牛股权较为分散和股价较低的情况之下,众多对蒙牛感兴趣的外资都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收购者。
       民生领域的外资魅影
       实际上,外资对于中国乳业的觊觎之心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早在2006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乳业品牌就已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乳业的外资企业达40多家,生产总值占中国乳业总产值的30%。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室主任曹建海告诉记者,外资进入中国乳业,既有行业内的大公司,采取收购或者合资的方式,也有摩根、高盛等投行,通过收购股权,在合适的时候获利退出。“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外资通过投机的方式来获得财富。”曹建海说。
       而乳业只是外资进入中国国计民生领域的一个缩影。
       今年开始,外资加紧了进入生猪养殖业的步伐,其中,既有德意志银行等投机资本,也有泰国正大集团等实业资本。甚至像水务这样的公共领域,外资也早在2002年就开始布局。
       食用油控制权已拱手相让
       更让人担忧的是,在食用油、粮食加工等领域,外资公司甚至已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权。今年9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食用油在2007年对外依存度为59%,6.2%的外资企业控制着全国45.6%的产量。
       跨国粮商在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家企业参股控股,占总股本的66%;而中国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前两名都具有外资背景。目前中资控股的食用油品牌,只有中粮旗下的福临门等。
       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现在食用油的价格虽然并非100%由外资说了算,但外资的影响力相当大,这直接给中国市场的稳定带来了隐患。
       曹建海则注意到,外资在今年加大了进入粮食加工领域的力度。有媒体报道,控制全球粮食贸易80%份额的四大粮商嘉吉、ADM、路易·达孚以及邦基今年都在加紧运作,意在控制中国粮食市场。
       “最危险的是,外资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刘登高忧心忡忡,“如果控制了化肥等农资,就很容易控制粮价。”
       而比起四大粮商的强大力量,中国没有一家企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农民希望粮食涨价,会很配合这些外资企业,这就很可能把国家储备粮计划架空。”曹建海告诉记者。
       只是由于年初开始的一系列相关呼吁,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禁止外资进入粮食流通业,才使得中国粮食逃过一劫。“像矿产、房地产等领域由于价格太高,没有太多空间。农业和林业现在价格偏低,最容易成为外资的目标。”曹建海说。
       而由于外资在中国投资有优惠政策,一样的投资,预期回报比国内企业高,加之地方政府普遍存在外资优于内资的观念,都使得外资更容易介入具有投资价值的领域。
       曹建海建议,国家应该进一步收紧相关领域的外资进入政策,“其实我担心不仅仅是外资,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领域,像粮食和食用油、乳业等与粮食相关的行业,一旦被私人产业垄断,就是不安全的。
       中国水务困局:“首创模式”还是“威立雅模式”?
       随国际、国内水务市场环境的变化,今年以来,威立雅这家来自法国的供水服务运营公司在中国几乎没有拿下任何像样的项目。威立雅西安项目挫败后,很多地方政府和水务公司已不再迷信洋水务,或迫于舆论压力开始“不敢相信外资”,与威立雅水务合作的项目很少。
       威立雅水务目前仍是陕西、甘肃等西部省份的政府顾问,即使如此,今年西部水务市场受西安影响,开始集体反对外资并购,而在沈阳等东北、华北市场上,由于早年与外资合作吃亏,地方政府开始推动国资主导的水务改革,威立雅模式正受到最严峻挑战。
       而对中国水务市场,威立雅水务并没放弃。威立雅将取得项目的重点放在湖北、湖南,但是在此却与首创股份发生交战。
       8月,威立雅水务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安娜造访湖北省政府,希望与湖北省达成进一步合作,但是至今威立雅并没有如愿。
       “目前我们对湖北的事情还比较敏感。”威立雅水务集团中国区一位负责人如是说。另据一位水务行业内人士透露,威立雅自2006年开始运作湖北水务资源。去年年底首创股份与湖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威立雅也想仿效首创走立足流域和区域水务资源市场的路径,但就目前来看,威立雅这种经营策略变阵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去年年底,首创股份与湖南省签署合作协议,尝试在与省级政府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将湘江流域污水治理厂全部拿下。成立不久的湖南首创控股公司已经和张家界、娄底、株洲等地成功签约。这种流域治理的做法在水务行业耳目一新。
       威立雅立刻嗅到其中的商机。上述水务行业内人士表示,威立雅学习和变通的能力很强,首创股份拿下湖南湘江流域污水治理项目不久,“首创模式”还未被其他国内水务企业理解和学会时,威立雅已经将其运用到湖北省身上。
       据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的一份分析报告,湖北省水务市场巨大,面积18.6万平方公里,人口5707万,人均水资源1732立方米,水资源丰富,但是水价偏低,武汉市中心城区水价1.1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出很多。同时,湖北省供水普及率只有66.5%,污水处理率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正是“威立雅模式”理想的投资区域。反观威立雅拿下的兰州等众多项目,无一不是水价具有很大上涨潜力,水处理率极低,需要大量外部资金投资的区域。
       就在威立雅徘徊在湖北省巨大水务市场门外的时候,首创股份于今年成立了湖北首创投资控股公司,全力进军湖北市场,抄威立雅的后路。而威立雅也意外地侵入湖南省水务市场。据一位行业内人士透露,威立雅水务正在和湖南几个水务项目谈判,年内有望拿下。
       威立雅水务和首创股份正面交锋是在今年8月份张家界杨家溪污水厂项目争夺上。张家界政府对外发布该污水厂改制信息后,威立雅水务十分积极,希望与污水厂直接谈判,但是该污水厂却没有直接与威立雅水务接触,而是转而与当地建设局接触,随后他们放弃了与威立雅水务合作的打算,转而投靠首创股份。
       
       但是首创股份目前在湖南拿下的项目都是污水处理项目,对自来水厂等供水项目没有涉及,有分析人士说,威立雅水务此次在湖南谈的几个项目都是供水项目,如果拿下则对首创股份在湖南的市场有一定影响,形成“互有胜负”的局面。
       首创股份总经理潘文堂告诉记者,如果一个区域和流域能够实现水务上下游合作,不管这种合作以哪种形式实现,都会对区域和流域环保治理有很大作用。但是首创股份至今没有拿下湖南湘江流域城市供水项目。
       威立雅水务横扫中国水务市场的法宝就是“高溢价”收购。其在中国水务项目投标会上报价,往往高出竞争对手1倍以上,让竞争企业觉得“怎么算,怎么不赚钱”,进而退出竞争。
       威立雅水务盈利的核心在于一个公式:“△F=aE+bL+cCH+dCur+eCPI”这条公式中,囊括了E(电价)、L(劳动力成本)、CH(化学品成本)、Cur(币值变量)与CPI等参数,△F值,则为以百分比形式出现的调价系数。将这个系数,乘以政府采购的基准价,就能得到当年政府采购的每吨处理价。
       也就是说,威立雅水务卖给地方政府的水价是与这一系列变量挂钩的,随着CPI等变量上涨,地方政府必须逐渐以更高的价格收购威立雅水务的产品。如果地方政府不能使市场水价上涨,就不得不动用财政资金、国有企业收益等来支付威立雅水务的高水价。
       除了利用合同条款保证自身收益外,威立雅水务等外资水务公司收购内地水务项目股权虽然都不超过50%,但是都对项目拥有绝对控制权。一旦地方水务项目与外资合作,则水厂的总经理等负责人全部换成外方的人,由外方发放工资,而且都是高薪。
       在控制了水厂的控制权后,外资水务公司会通过与项目公司的系列关联交易来赚钱。例如,威立雅水务等外资水务公司会给项目公司签署顾问咨询服务协议,项目公司每年要向威立雅水务支付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顾问费,而在市场上,项目公司只要花几十万元就可以聘请国内一流的水务顾问公司做全年顾问咨询。
       除此以外,项目公司还要向外资公司花高价购买设备。
       资本运作是威立雅水务降低自身风险和实现高收益的另一条道路。
       威立雅水务并购内地项目惯用的资本运作手法是:先与内地水务项目和地方政府签署一个保证收益的协议,这个协议包括该地区未来几年水价上调的内容,随后,威立雅会拿这个协议到国际资本市场上去融资,由于水务概念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比较热,而且资本也比较认可政府出具的协议,因此威立雅完全可以轻松融资,“利用别人的钱来给自己赚钱”。
       而受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外资资金对内地水务项目十分热衷,每个水务项目投资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这对国际资本市场属于小额度融资,也较容易成功。
       (综合10月15日《21世纪经济报道》和11月12日《国际先驱导报》,作者分别为两报记者,内容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