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策划]周耀庭:魂牵梦萦是红豆
作者:毛荣方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8年2月,柬埔寨传来消息:占地11.08平方公里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隆重举行奠基仪式,这一特区建设的控股企业是来自我国太湖之滨的红豆集团。这标志着,枝繁叶茂的红豆集团在创新发展的征途上又跨出了喜人的一步。
       “事业比儿子更重要”
       1983年,周耀庭受命担任了港下针织厂的厂长。他进厂第一年就实现了产值翻番,接着他又“借梯登楼”,依靠银行贷款,先是购进国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后又从国外引进了从针织、印染、绣花到制衣的一条龙现代化流水线。
       可是这些先进的设备要靠人来管理。周耀庭情急中跑到上海请来几个退休的老师傅,总算解了生产上的燃眉之急。但长久呢?那时候国家不分配大学生到乡镇企业,当然,大学生也不愿到乡镇企业来工作。
       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大儿子周海江。1987年周海江从深圳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河海大学当教师。周海江后来成为红豆集团也是江苏省第一位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大学生。
       随着年龄与日俱增,也随着周海江的成长和成熟,很多领导和朋友又不失时机地催促周耀庭:“可以向儿子交班啦!”
       其实,进入新世纪以来,周耀庭的一个想法已经在酝酿,那就是借鉴现代企业的做法,要在红豆海选新总裁。不仅这一次,今后还要形成一个制度。
       好心人笑开了,不得不提醒他,“你儿子要是选不上呢?那你可是骑上马就下不来了!”周耀庭平静地回答:“真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那就谁都不能例外!”他在一页纸上郑重地写下:“事业比儿子更重要!”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有记者问周耀庭:“红豆集团多次跨越式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周耀庭不假思索地回答:“文化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是的,红豆集团从创业、发展到壮大,企业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集团现有近2万名员工,其中一半以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者。这支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红豆方面军”,得益于红豆文化的凝聚力,勇担社会责任的亲和力。
       在红豆集团,周耀庭只有10%的股份,连同儿女,周家也只占了30%多。他在给800名股东产权的同时,还不忘对普通员工以实实在在的人性化关爱。2007年,红豆两次提升了全体员工工资,每次均在10%左右。2008年上半年,在宏观形势紧张、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红豆又调整了一次工资,幅度达到15%。这些年来,红豆一线员工不仅没流失,反而新增了3000多人,保证了扩大生产的需要。
       以红豆品牌为核心,整合优质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不断推动企业裂变,是周耀庭和红豆集团弘扬红豆文化的又一成功经验。从牛仔服、西裤生产大本营广东,到服装王国浙江,大半个中国都有为红豆代工的生产厂家,总数达到了160多家。
       “红豆”是第一批服装中国驰名商标,独具中国民族文化的美好情愫。让这一品牌文化不断提升价值,并始终保持鲜活的魅力,更显示出周耀庭高人一筹的商战决策能力。
       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红豆已成为中国服装产品系列最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但周耀庭并不满足。此时适逢上菱集团旗下的上海申达摩托车由于产品老化、多年亏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周耀庭抓住机遇,果断出手,与对方签订了有偿转让协议,被媒体惊呼为“一颗小红豆打破上海大围墙”。
       成功地实现跨行业发展后,他们又配套进军轮胎行业,坐稳了国内摩托车轮胎的头把交椅,接着很快又上马了更新换代的全钢子午线轮胎,占领了行业的发展高地。
       2002年,红豆适时挺进房地产业,紧接着又站到了生物制药领域的最前端。
       从1983年至今不过25年,当初只能生产棉胎和手套的小小针织厂,现在演变为年销售180多亿元,横跨服装、机械、橡胶、地产和生物制药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周耀庭以他不断改革创新、拉长产业链、向高端奋进的实践告诉人们,红豆这株小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毛荣方)
       (摘自8月27日《江苏经济报》)
       
       张瑞敏
       上榜理由:把海尔从一个集体企业变成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
       1984年,张瑞敏由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他确立了“名牌战略”,带领员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奇迹。24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7年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信息化时代,海尔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着力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被管理界称为是“海尔的信息化革命”。张瑞敏的目标是使海尔成为世界名牌。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销售额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四;按品牌销量统计,海尔已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
       张瑞敏和他的同事们已经把海尔从一个集体企业变成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并且他们正在通过流程机制的建立和卓越商业模式的打造,创造和满足全球用户需求,使中国在世界市场舞台上有了真正优良的企业形象。
       2005年11月,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50位最受尊敬的商业领袖”,张瑞敏荣居第26位,是唯一一位上榜的中国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