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芜湖模式:医药真分得开?
作者:丁 杨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招标在即,药品供应商排起长队,为什么没有人来找我?因为我们的医药分离三权分立——我只是整个制度中执行层面的一环,找我也没用。” 安徽省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下称“药管中心”)主任苏元元得意地跟记者说。
       10个多月前正式挂牌成立的芜湖药管中心,是国内首家由政府全额拨款的药品管理机构,芜湖市8家市属公立医院药剂科的药房和工作人员,全部划转至该中心名下。芜湖这8家公立医院从此没有了药房,药品生意全部归政府打理,政府试图通过此项“医药分离”改革,改变公立医院弊端重重的药品供应链,业内称其为“芜湖模式”。
       分家
       苏元元表示:“医院占用药款资金是出于经营困难,而医生接受商业贿赂是由于收入水平过低造成的,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政府投入不足。”政府的投入只占医院收入的6%-8%,这仅仅够医院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工资。
       提出政府主导医药分离改革设想的中共芜湖市市委书记陈树隆认为,要有效解决药品购销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就必须将药品生意从医院中剥离出来。
       原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的小宋,向记者讲述着一夜之间换了东家的经历:“药房盘点结束后,2008年1月1日起,我就不再是二院的人了,所有人事关系、工资关系都调到了药管中心,虽然还在原来的办公室,工作内容也还是以统计院方药品需求为主,但科室已经改名为‘药品调配中心’了。”药品调配中心管理三个下属单位:门诊药房、病区药房和药库。
       通过如此改革,药房和人员都是政府的人,药品的收入也要上交药管中心。据苏元元介绍,各药品调配中心以每周结算的方式将药品收入上交,药管局再上交到市财政局、卫生厅。市财政采取收支两条线,每年通过考核,将药品收入以财政补贴的形式部分下放到医院。由此,医院与药品收支完全分离。
       以药养医几十年,部分医院药品收入甚至占到整个经营收入的50%以上,一旦离开药,医院怎么办?
       苏元元算了一笔账:芜湖8家医院年用药总价为2亿元,按照医院零售利润15%的规定计算,医院正常的药品收入应该在3000万元,再加上各种形式的赞助费、推广费等,大概在4000万元左右。据此测算,芜湖市政府在医药分家后,计划每年对医院投入5000万元作为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连续五年不变,2008年的财政补贴已经全部到位。另外,政府在保证原来财政补贴不变的前提下,协调市社保局,将8家医院现有离退休职工全部划归社保,以此减轻医院负担。针对全市8家医院欠药商7000万至8000万元药款的状况,政府为医院提供2500万元无偿借款。药房剥离后,医院失去了原流动资金资源,为此政府协调医保局,将医保后付制改为每月按照去年发生金额预付80%。此外,市政府还协调省物价局,将市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高至省级标准。
       芜湖市卫生局局长韩肃表示,政府通过加大投入和给予相关政策,使医院在此改革中所得大于所失,也使药商的利益得以保障,并统一降低药价5%,截至目前已经让利患者800万元。
       但前来就治的患者对这5%却不领情,“百十来块的药,降几块钱,没感觉。”在芜湖中医院取药的杨阿姨说。
       三权分立
       药管中心在机构设置上体现决策、执行、监管“三权分立”的原则,决策层由陈树隆亲自担纲任管理委员会一把手,执行层则由药管中心以及8家医院的院长组成,监察局、卫生局、药监局和市纪委则组成监委会进行监督。
       苏元元认为,以前药品的购销以及使用权都集中于医院院长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药管中心的三权分立制度,能有效地防止腐败。
       但三权分立制度并不被所有人看好,反对者指出,三权分立的体系设置中,监管方依然是内部监察部门,并没有中立的第三方监管机制,难以取信于民。有一种可能是,从各家医院的分散腐败转变为政府部门的集中腐败。
       9月26日,安徽芜湖市招标采购交易中心网站登出公告:受芜湖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心委托,对芜湖市参加医药分开的8家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项目进行集中采购。招标中心代理处负责人高守华说,“这次招标引起了全国药商的广泛关注。”
       苏元元认为此次采购项目备受瞩目出于两个原因,一是芜湖现在由从前分散的8个医院变成一个统一的2亿元的大盘子;另一方面药管中心开出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条件:两个月回款。“政府是有信用保证的,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哪家医院能真正做到这样的回款条件。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再降低药价20%!”
       药管中心更看重药商的规模,例如2亿元的盘子仅设置两家配送企业,招标公告中规定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净资产500万元以上、连续经营3年以上等。“必须保证充足的仓储和配送能力,”苏元元说,“我们希望有实力的企业承担重任,排除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从而达到行业洗牌净化市场的目的。”
       然而业内人士表示,排除小企业有政府垄断资源之嫌,而垄断和集权,正是腐败滋生的温床。
       跨国药企经销人员小耿告诉记者,芜湖模式对他们这样大型的外企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大企业的政府公关一向做得很好,以前要每个医院去跑,现在直接跟一个部门谈就可以了,只需要继续公关。”而小企业和区域性的大代理商也就是俗称的 “大包”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他们没有地方资源,政府公关要从头做起需要很雄厚的实力,他们做不成。”
       当记者询问招投标流程是否具有中立的第三方监管机制时,高守华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真的分开?
       芜湖模式探索了10个月,医与药是否真正分开了?
       小吴是芜湖一家大型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他的日常工作就是穿梭于各大医院,向医生们推销药品,解释每开出一剂处方医生可以拿到多少回扣或者提成。每到月底,拿到药房医生的统方数据后,小吴还要将相关酬劳安全送到开处方的医生手上。
       芜湖药管中心成立后,小吴依旧忙碌,继续着他以往的工作。“虽然药房不归医院了,但这对医生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他说,“医生只要像以前一样开处方,我们还是要给回扣的。”
       “没有感觉到影响,”芜湖市第二医院肿瘤科王医生说,“我们只负责开药方,至于谁管药房和我们有什么关系?”王认为,其收入结构并没有什么变化。
       对此,苏元元表示,“我们在推进医药分离的改革中,没有采用‘休克疗法’,而是‘平稳过渡,顺利启动’,医院原来临床所用药品品种和进货渠道仍维持不变”。这就意味着小吴的工作仍在继续。
       反对者认为,在“药厂-药商-医生-药房-患者”这条利益链上,通过医生处方,成本几块钱的药到了患者手里就变成了几十块甚至上百块,这也是药品链条中最受诟病的一环。而芜湖模式,改革的只是药房的所有者,并未触及此关键一环。
       但由于药品收入已经与医院无关,医院方面开始调整医疗服务费与药费的比例。“假如医保卡里有4000元,如果药费用了3000元,医疗服务费就只有1000元,”小吴分析说,“以前药费归医院,所以无所谓,现在药费是政府的,药费用得越多医院医疗费的收入就会相应减少,所以现在大部分医院都规定药费所占比例不能超过医疗费的占比。”因此,现在医院方面严格要求医生必须尽量使用价格较低的药品。
       “以前医院院长管处方都是假管,现在可是真管了!”做了20多年医院院长的苏元元对此深有体会,“通过对处方的管理,过于昂贵的药品逐渐被淘汰出局,直接惠及拿药的百姓,具有长期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