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社会]旺旺医院:艰难的生存
作者:言 咏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医改地方意见
       与其囿于义理之争,不若眼光向下看看各地人们脚踏实地的探求。其成败得失,是对新医改方案所提出的最好意见:在公立医院资源呈显性稀缺的情势下,如何积极降低民营医院的准入门槛;将医院的药房统一托管到政府的手中,如此“医药分离”果真就能堵住其间的利益黑洞吗?凡此种种,无不勾勒出新医改方案的可能和不可能。
       湖南旺旺医院的门诊大厅给人秩序井然的感觉:高高挑起的中庭让空间显得很开阔,角落里是鲜艳的儿童游乐场和简易的咖啡吧。这里看不到公立医院里惯常使用的塑料椅子,取而代之的是可以让病人随时躺下的软面长凳。
       走上二楼,与化验室咫尺之隔处就有一个卫生间,墙上向着化验室开出一个小窗口,免去患者端着检体奔波送检之苦。这种方便患者的布局随处可见:在消化中心各科室的附近安排胃镜肠镜检查室,在骨科、心肺中心的附近安排放射科。
       借助一个花费了300万美元开发的管理系统,医生在患者挂号后即可以看到其基本信息,如果是复诊,还能查询以往的病历记录。开完处方之后,系统立刻算出总费用并显示在屏幕上,病人不用再去大厅排队划价。
       这家医院坐落在长沙芙蓉区区政府气派的大楼对面,外墙上的“旺仔娃娃”标识流露出医院的民间基因,它的投资者是以生产仙贝和雪米饼而广为人知的台湾旺旺集团。
       在医院几乎各个朝向的外墙上,都醒目地挂着庆祝其成为省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巨大横幅。能获得全面医保资质的民营医院凤毛麟角,而在一个承诺“全民皆保”的时代里,这成为它们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
       旺旺医院2005年成立,是中国第一家合资民营的大型综合医院,之前外来资本和社会资本所进入的,大都是妇幼、眼科等专科领域。
       私生子的尴尬位置
       2001年9月11日,台湾旺旺集团申请兴办合资医院,它当时的中方合作者占30%,旺旺占70%的股份。这是政策规定外资持股的上限。
       2001年是一个好时机。这一年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它需要兑现曾经所做出的开放承诺。
       审批进行得很顺利,次年4月2日,旺旺拿到批复。李永国对这个日子记忆犹新,因为政策规定当年4月以前获得批复的合资医院,购买医疗设备可以有机会免税。两天之差让旺旺医院损失颇大,“这些设备有两个多亿啊”,李永国说。
       旺旺和湖南渊源颇深。它1994年在湖南建立其在大陆的第一家工厂,14年以来,在当地培育了良好的人脉资源和政商关系。
       2005年12月31日,湖南旺旺医院宣布正式对外营业。从申请到开业,旺旺集团一直低调行事,开业那天只举行了一个小型发布会。
       在低调获得出生证后,李永国比喻自己的医院就像是父亲突然从外面带回来的私生子,它的生存环境不舒畅。
       为了避开政府把控更严的领域,旺旺医院申请的是营利性医院,这让它承担了比公立医院沉重得多的税负和成本:水电费不是比照公共事业,而是按餐饮、歌舞厅等服务行业征收;对于医院这种前十年都可能赔钱的行业来说,3年免税期的优惠只是聊胜于无;今年汶川地震,旺旺医院收诊了51位灾民,但政府发放的补贴需要上税;三鹿问题奶粉筛查,每人次至少需要花费66元,政府补贴30元,这个收入也得上税。旺旺医院现在正在跟政府沟通血的问题,从血站拿回的血,政府规定不能加价,但医院要交营利事业税,所以是输一袋血赔一次本。
       虽然政府给了民营医院自主定价的权力,但实际上,这种权力形同虚设。旺旺医院最初希望药品供应商去掉回扣部分,以更低价格卖药给他们,他们再按国家最高限价卖给患者,这样利润空间大一些。但这个操作模式遇到了两个困境,一个是和物价局的矛盾,物价局希望旺旺医院采取药品加价15%的销售方式;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难买到低成本的药。当供应商和其他医院形成了价格利益联盟时,谁愿意低价卖给旺旺,从而暴露自己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呢?
       幸运的是,旺旺医院比较顺利地取得了各种医保资格,这是他们坚持使用就诊实名制的一次歪打正着。但医保中也有一些不公正待遇。比如,一些县级医院转病人上来,转到湘雅能报40%,转到旺旺只给报25%,或者完全不能报销。这种歧视对待的出现有时是出于县医院对旺旺的不了解,有时则因为地方保护。像长沙县,自己兴建了一家县医院,因为怕患者流失而一直不与旺旺签医保协议。
       人才的缺乏
       湘雅医学院在长沙难以撼动的地位,让旺旺医院在招贤纳士方面尤显艰难。
       据说旺旺医院成立之初,湘雅系统内曾有不成文的规定,如果系内医生往旺旺发展,其在湘雅服务的家属全部都要离职。
       开业两年多以来,旺旺医院真正从湘雅系任上招来的专家教授很少。李永国说,从湘雅系来旺旺的医生有两类,一类是退休返聘,一类是在湘雅干得不是很愉快的人。
       “其实,只要修改一条法律就能把被公立医院垄断的医生资源释放出来”。李永国说,他一直很诟病《职业医师法》中把医生固死在一家医院,外出行医就是走穴的规定。“我们说务工,经商,行医,不走出去怎么能成为好医生呢?其实医生应该是公共财产、社会资产。”
       李永国自己曾经在湘雅二医院干了二十多年,官至副院长。他离开湘雅二医院时很决然,尽管如今说起这家医院他仍然怀有深厚的感情。李永国表示,公立医院能够给予一个医生的声望,当下新生的民营医院很难做到。他自己已经在公立医院积累和收获了名声,所以放弃公职对他来说几乎没有名利上的损失,但对于更年轻的医生,这却是不得不仔细权衡的因素。
       经过两年多的成长,旺旺医院现在每个工作日接诊的门诊病人人数已经达到1000人,住院病人稍少,每日200人左右,而建院时规划床位是507张。住院病人少和民众对民营医院的信用度有关,在那些赞叹旺旺医院优质硬件设施、优质服务水平的市民中,大部分仍持 “小病来旺旺,大病去湘雅”的态度。近年来福建“莆田系”性病游医的欺诈和暴利行为,让民众对民营医院普遍缺乏信任。
        “鲶鱼效应”能来吗?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台湾的医疗环境和今天的大陆类似,公立医院占据了80%的市场,医生索取红包、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严重。台塑集团兴办长庚医院,以优质的服务参与竞争,导致公立医院不得不进行改革。如今台湾的医疗环境和30年前刚好相反,民营医院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0%,公立医院占20%。
       随着湖南旺旺、南京明基、厦门长庚等一批有可能与公立医院短兵相接的民营医院的出现,人们开始期待,鲶鱼效应会来吗?
       湖南旺旺医院的执行长郑文宪说,他们的出现已经给当地医疗环境带来了影响。自从他们宣布筹建,湘雅系的三大医院及长沙的公立医院都纷纷翻新院楼,改善就医环境。
       谈到大陆能从台湾经验中取得的借鉴,郑文宪认为,让公立医院起死回生最好的方法是引入竞争。“但政府要保证基本的公平,现在的情况是,欢迎你来竞争,同时又在你面前摆了好多门槛,除非你一开始就是一个巨人,否则根本踏不过去,反而他们还在那边醉生梦死呢。”
        “政府根本就不用担心民营,它只要用心去评鉴民营有没有好好做就行了。民营比公营更怕出事,旺旺医院出了事,整个旺旺集团都会被拖垮,所以我们爱惜羽毛,更怕出事,压力比公立医院更大。”郑文宪说。
       李永国乐观地坚信,民营医院是政府迟早总会放开的领域。随着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政府的财力已经无法把所有的都掌握手中。它必须集中力量抓紧公共卫生,抓紧临床医疗中的基本医疗,临床医疗中的非基本部分将会放松,让社会资本替它来管理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