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老报旧闻]118期全套《永安月刊》重见天日
作者:张晓然 乐梦融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九成文字与照片未被重新出版 专家认为极具参考与研究价值
       由广东富商郭氏家族于1918年开办的上海永安公司,曾推出一份文化杂志《永安月刊》,该刊1939年5月创刊,至1949年3月止,十年共公开发行了118期。由于杂志刊登了大量海上文人的文学作品,以及摄影、美术、书法佳作,名噪一时。这份杂志在海派文化的研究者心目中极其珍贵,而由于年代久远,至今被发现的只有数十期。有收藏者下过结论:“要保存全份《永安月刊》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近日上海民间收藏家瞿永发推翻了这句定论,他向世人捧出了全套《永安月刊》。封存近70年,重见天日的118本月刊品相完好,翻开泛黄纸张,就见到海派文化的绚丽、昔日“十里洋场”的各色风情。
       据悉,《永安月刊》在国家图书馆仅有几十本,刊物的娘家——上海永安公司也仅收存了20余份残本。新发现的这套来自民间的收藏很有可能是国内唯一留存的全套《永安月刊》。商业公司斥资创办的刊物,多为本企业产品介绍和促销广告,一般不会受到读者青睐。但《永安月刊》创办后,有“补白大王”之称的作家郑逸梅加入编辑部,他偏重文化性,使刊物风格生变,吸引大批读者。杂志刊登的一些海派著名作家、艺术家的作品,以及更多的目前较少知晓的海派作家的作品,都具有雅俗共赏的风格与浓郁的本埠特色。上海社科院副院长、上海历史研究所所长熊月之等专家认为,这批九成以上未被收入已出版的文集的作品,对研究、开掘海派文学和抗日战争上海孤岛生活,以及民国后期上海社会形态极有参考价值,这块未被开垦的海派文化处女地有待深入探索。
       《永安月刊》的封面设计考究,图片华丽,大多采用演艺名星、社会名流的彩色照片。其中以上世纪40年代上海滩当红的电影女明星居多,也不乏戏曲、体育界的名角。如童芷苓、孙景璐、上官云珠、欧阳莎菲、秦怡、白杨等当年“星味”十足;电影明星黄宗英手握马鞭,英姿飒爽;欧阳莎菲则身披白镶边裘衣,明艳动人……第109期封面是鲜见的美女运动员黄婉贞,她在1948年“全运会”上独步泳坛,“美人鱼”身着印有“香港”二字的泳装,舒心惬意地坐在泳池边。1946年世界上首款比基尼诞生,年轻女作家白薇身穿花环文胸、泳裤侧坐微笑的照片即刊发在《永安月刊》封面上,足见当年海派文化的新潮与开放。
       
       从一些已知的上世纪30至40年代杂志《小说月报》《良友》《万象》等中,读者了解到海派文学的重要作家,诸如韩邦庆、叶灵凤、穆时英、施蛰存、茅盾、张爱玲等,但当时也非常活跃的一些海派作家的作品,我们知之甚少,《永安月刊》为读者又打开了一扇窗。如乔存,他发表在《永安月刊》1948年12月号的短篇小说《消失的春天》,描写一位海归青年,在法国姑娘蕾娜和中国情人采仪之间的徘徊,文字缠绵、细腻。还有黄洁荪、郑逸海、张叶舟、新波、念华的大量作品,以及建筑艺术家陈从周辑录的诗人徐志摩遗作和家书等。据统计,118期的《永安月刊》共计600万字左右。
       除了文字外,118期的《永安月刊》还发表了大量摄影书画作品。有后来成为摄影大家的郎静山拍摄的人体摄影作品,还有一幅张大千的《龙女献寿图》,画家吴湖帆、颜文梁、徐悲鸿、齐白石的早期作品也星星点点地散见于各期刊物中。未名作者的漫画、插画聚焦市井生活,幅幅画面生趣盎然。同时,月刊还介绍了大量当年人气颇旺的娱乐场所,如张园、豫园、愚园、百乐门舞厅、兆丰公园(中山公园)等。而剧院、商场、咖啡馆、健身馆、赌场、跑狗场、跑马场等,都在各方文人的笔下活灵活现。
       (摘自9月14日《新民晚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