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化]高润祥鉴赏 董其昌书画艺术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35岁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四十多年的仕宦生涯。期间在职15年,跨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
       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的书画家、书画理论家,“松江派”创始人。丰富的学养、多方面的才艺,为董其昌的书画创作灵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下笔有神,称雄一代,从而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成为一位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他在山水画、书法、美术鉴赏、美术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已引起国际学者的关注,1989年在上海松江、1992年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分别召开了国际董其昌艺术成就讨论会。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美术家,他已超越国界,走向了世界。
       董其昌的山水画“潇洒生动”,讲究用墨的技巧,水墨画兼擅泼墨、惜墨的手法,浓淡、干湿自然合拍,着墨不多,却意境深邃,韵味无穷;无须炫异矜奇,而真气横溢,充塞纸间。董其昌十分注重师法古人的传统技法,题材变化较少,但在笔和墨的运用上,有独特的造诣。他的绘画作品,经常是临仿宋元名家的画法,并在题识中加以标榜,虽然处处讲摹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够自成风格,其画法特点,在师承古代名家的基础上,以书法的笔墨修养,融绘画的皴、擦、点划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树石、烟云流润,柔中有骨力,转折灵变,墨色层次分明,拙中带秀,清隽雅逸。
       董其昌作画强调写意,使绮丽多姿的山水更富浪漫主义色彩。他每每绘完山水,题以诗文,行楷簇簇如行蚕,闪闪如迅霆飞电,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和谐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如《遥峰泼翠图》,整个画面不过是远景而已,笔墨也很简单,但神韵、骨力俱足。画面的前部作一隅坡脚,缀以数块荒石。坡脚上有三株老树,交错而立。中间一株是夹叶树,稍事勾勒,却枝叶备见;旁边两株的树叶,则充分发挥泼墨的作用,左以直抹示盘曲,右以横点示傲岸,浓淡相间,一派生机。画面上部以淡墨一抹而就,远山横贯,仅见轮廓隐入天际,山体却茫茫然,仿佛烟岚萦绕,雄浑无比。作者再用浓墨在一片淡远的景色中,染出几处高低错落的树叶,远近有致,层次丰富,烟云流动,充塞渚岸。左侧绘有小坡,坡上以横墨抹出数株直树。中间汪洋大水,不施笔墨,而万顷湖面浩瀚无涯之气势跃然纸上。整幅立轴虽不设色,但面貌清丽,有咫尺千里之势,给人以深远宁静的感觉。再如他暮年所作《关山雪霁图》,山峦林壑,绵延无际。右方重峦叠嶂,气势沉雄。中间幽壑重重,峭壁矗立,村落、丛林、流泉、山径,错落有致杂而不乱;大江曲折跌宕其间,虽有千岩万壑,亦无窒碍不通的感觉。左方云烟弥漫,浸淫树石,路遥山重,隐入微茫,深远莫测,意味不尽。图中以渴笔勾勒峰峦山石,皴擦的运用极其准确、灵活,而线条流走轻快,疏密得宜。意境朴厚深邃,很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意。全图用笔老辣生拙,骨力练达,墨气鲜润,绝去甜俗,以疏旷之笔,画出凝寒淡远的景致。卷尾数行行楷跋文,书体娟秀刚劲,更使此图富有书卷气,爽朗潇洒,自具风格。
       董其昌的书法左右明清三百年。他博采众长,融颜、二王、苏米于一家,秀丽洒脱,刚健超逸,融会变化,尤其擅长行、楷书。董其昌早年从颜真卿入手,后改学虞世南。他认为唐书不如魏、晋,于是又学钟繇、王羲之,兼取李邕、徐浩、米芾等各家之长,自谓于率易中得秀色,其分行布白,疏宕秀逸,具有特色,晚年仍归入颜真卿。董其昌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董其昌的行书前期多变,至七十岁以后则以淡墨枯笔为多,行气疏朗,颇有返璞归真、消尽火气的意趣;结字以欹为正,笔法自然含蓄,寓变化于简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