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奥运场外的失意政客
作者:吴 君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8月8日,“鸟巢”上演史上最热闹的“地球峰会”: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聚首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为北京加油,向走进“鸟巢”的本国健儿挥手致意……
       然而,在北京“奥运外交”光芒之外,当初放言拒绝出席北京奥运的那几位外国政要,似乎显得有些孤独和尴尬。
       默克尔:心病难医
       “德国总理没有出国参加奥运开幕式的传统”,这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拒绝出席北京奥运的托辞。
       看似温和中立的托辞,其背后是默克尔对中国的固执与偏见。今年3月中旬,西藏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后,德国就成了抵制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急先锋,不仅德国媒体异口同声地奏起了“反华大合唱”,默克尔也公然在接见达赖上玩起了“太极拳”,不过她最终还是以出访为由拒绝接见达赖。
       自默克尔上台后,改变了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对华友好的态度,转而向中国发动“价值观外交”攻势,频频对中国施压。但其一系列损害中德关系的举措,遭到了来自政府内部以及德国商界的巨大压力。于是,默克尔找了一个十分苍白的理由。
       然而,法国总统萨科齐转而表态参加北京奥运,欧洲“法德轴心”在对华政策上再次背离。奥运开幕前夕,包括“德国之声”在内的德国媒体,以及前总理施罗德等人呼吁默克尔改变决定。只是,默克尔显然还是无法战胜自己。
       哈珀:愈加孤单
       “加拿大人不希望我出卖加拿大的价值观念。”加拿大总理哈珀的拒绝态度最为直接。
       哈珀在人权问题上一贯很活跃,曾经多次批评中国。在西藏发生“3·14”事件后,他跟风加入抵制奥运浪潮。可随着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统萨科齐等相继宣布参加北京奥运,哈珀变得形单影只。加拿大媒体就此报道说:“哈珀在4月表示他不会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在那个时候,他似乎有人作伴。但眼看奥运就要举行了,我们的总理看起来越来越孤单。”
       加拿大《环球邮报》撰文呼吁,如果哈珀一味地固执己见,将会被甩出西方国家与中国打交道的圈子。在内外压力下,哈珀宣布派一个由外长领衔的高级代表团出席北京奥运。孤独的哈珀,在众多“好友”现身北京之时,他或许只能呆在电视机前为本国运动员加油了。
       克拉克:政治投机
       相比之下,以“行程原因”为由缺席北京奥运会的新西兰女总理克拉克,其一举一动则有些让人猜不透了。她一面反复表示非常支持北京奥运,还曾专门撰文表达“对北京奥运会的期待”;另一面,她又在7月29日西方人权组织“大赦国际”抗议中国的横幅上签名,并表示“不出席奥运开幕式”。克拉克眼花缭乱的“摇摆舞”令新西兰民众大跌眼镜。
       还有一些政客缺席的理由五花八门: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是因为“北京天气太热”,乌克兰总统尤先科则称,因国内水灾临时取消北京之行,但舆论认为其背后不排除要与他的东欧伙伴保持一致的考虑。波兰总理图斯克则宣称自己为第一个拒绝北京奥运而感到“自豪”。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哈德利一语中的: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不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政治投机”。(特约撰稿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