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环球]比尔·盖茨:“魔王”壮举
作者:祥 子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0年前,一个叫做布拉德·坦普雷顿的电脑工程师试图用几个通俗易懂的句子来形容比尔·盖茨的财富。他说,如果盖茨掉了一张1000美元的钞票,他根本没有必要理会,因为有了弯腰捡钱的这4秒钟,他完全可以挣到更多的钱——是年,盖茨赚了78亿美元,相当于每天2000万美元,每秒250美元。
       在1995年到2007年的13个年头里,盖茨蝉联《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榜的首位。上个世纪末,他的个人财富一度接近1000亿美元,相当于当时GDP排在世界第50位的罗马尼亚一年的GDP。
       10年后,2008年6月27日,世界财富榜上名列第三的盖茨结束了他在微软的最后一个全职工作日。离职一周前,他告诉英国BBC晚点新闻(Newsnight)的主持人,他要把自己580亿美元的财产悉数捐给他与妻子名下的慈善基金会——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我们决定不留给我们的孩子。我们想把它(财产)回馈给社会,用在影响力最积极的地方。”盖茨说。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08年第24期
       “我们正没日没夜地写软件呢”
       盖茨曾经并不热衷于散财,他对于将财富捐出一部分用于慈善的要求不置可否的时候,颇招致诟病。和他的好朋友巴菲特一样,盖茨一度认为“上午还在讨论怎么赚钱,下午就想怎么把钱给别人,是很分裂的”。
       但有趣的是,多年以后,盖茨再谈起此事,用了另一种表述。“巴菲特认为应该退休之后再考虑慈善,因为他觉得一边挣钱一边散钱很分裂,但我本来就习惯同时做很多件事情,我不觉得这样分裂。”
       是什么改变了盖茨的想法,让他自从投入慈善事业就一发不可收拾进而到了如今奋不顾身的地步?
       据说著名银行家J.P.摩根曾说过:“一个人做事总有两个理由,一个是冠冕堂皇的理由,一个是真正的理由。”
       对于比尔·盖茨这个“理由”的猜测,从负疚感到转移财产避税到宗教信仰到高贵品质到单纯的大方,莫衷一是。但对更多的人来说,他为什么这么做并不重要,他做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关键。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规模庞大。
       从几个数据可证其世界第一之名:基金会目前管理资产373亿美元,雇员543人,从成立至今用于慈善事业的资金达到165亿美元,仅2007年就有20.07亿美元。
       盖茨的母亲玛丽是西雅图著名民运领导人。她积极地支持西雅图的慈善事业,盖茨还在创业初期,她就曾对儿子说:“你该为西雅图的联合公益基金会发起倡议。”盖茨总是回答她:“我们正没日没夜写软件呢。”
       玛丽就一直催促一直催促,直到盖茨受不了答应为止。
       在一次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盖茨谈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那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里研究一个新软件,我父亲突然来到办公室,手里还拿着张纸,上面是每年死于轮状病毒的非洲儿童的人数图标。”轮状病毒在美国早已消失,而非洲仍有数百万儿童死于此病。“我很震惊,刹那间我突然意识到,慈善家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1994年,盖茨娶了梅琳达。在将盖茨的视线从微软转向世界范围这件事上,梅琳达居功至伟。单身期间,她曾到非洲旅行,亲眼见到了非洲孩子的困苦,感受至深。
       为新娘举办的午宴上,玛丽向这对新人念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得到的越多,回馈的也应该越多。”几个月后,玛丽逝世。这句话被写进了后来的盖茨基金会宗旨里。
       就在这一年,比尔·盖茨成立了他的第一个慈善基金会——威廉姆·H·盖茨基金会,以他父亲的名字命名。曾经也是西雅图慈善组织领导的老比尔这时刚好从律师行退休,就担当起了盖茨基金会的工作。威廉姆·盖茨基金会启动资金1.06亿美元,接下来的4年里,盖茨又追加了20亿。基金会的援助重点是全球健康问题。
       1997年初,比尔·盖茨授权帕蒂·斯冬妮成立第二个基金会。
       斯冬妮1988年加入微软,多年来一直是微软唯一的女性高级执行官。1997年初她退出微软的时候,带走的财富足够她一生无忧。所以,她作为盖茨基金会CEO,并为CBS、亚马逊网以及金考公司的董事会服务,不收取一分钱费用。
       1999年,盖茨决定把两个基金会合二为一,成为今日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3位盖茨作为联名主席,斯冬妮担任首席执行官。尽管一直在追加捐赠,但盖茨很谨慎地把决策层维持在4个人的范围内。
       “在这里谁会真的用这玩意儿?”
       比尔·盖茨在很多不同的场合讲过自己的一个尴尬故事:
       早期的盖茨基金会向非洲国家的贫困社区捐赠了许多电脑。盖茨一次到非洲访问,在当地一个部落,他愕然发现一台电脑是那里唯一的电器。当着盖茨的面,当地人小心翼翼地插上电,开机,竟然真的能启动,所有人都欢欣鼓舞。“我四周看了看,嗯,在这个地方,电脑也许不是最有用的东西。在这里谁会真的用这玩意儿?”
       盖茨基金会最早的项目集中于科技领域——向贫困地区捐赠电脑和微软软件。斯冬妮说过:“人人都想把事情做好,所以比尔一开始选择科技作为他的慈善领域不足为奇,毕竟他在这里有20多年经验。”但那次事件让他意识到,接触科技信息也许不是这世上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他们开始考虑选择最需要的项目。“我们选择问题的原则是:什么问题会影响大多数人,以及什么问题是过去所忽略的。”
       “每天,都有上千名儿童由于无法接种价值15美分的麻疹疫苗而丧失生命。全球大约有3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用低于2美元。在美国,进入九年级的学生只有1/3能从中学毕业,并获得成功进入大学的机会和开始工作的技能。而那些中途辍学的孩子们,绝大部分是非洲裔及拉丁美洲裔的美国人。”
       在这封盖茨和梅琳达的公开信的第一段,概括了今天的盖茨基金会的3个主要方向——全球发展、全球健康以及美国国内问题。
       2006年,盖茨基金会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份礼物。盖茨的多年密友巴菲特宣布,把自己名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900万股股票逐年捐给盖茨基金会。按照当时市值计算,这些股票价值370亿美元。换句话说,每年,巴菲特为盖茨基金会的捐赠达到约15亿美元。
       巴菲特在捐款时有一个附加要求:盖茨夫妇必须一直负责基金的政策制定和运转。此后不久,盖茨宣布,盖茨基金会将把这笔钱用于治疗世上最严重的疾病,并改善美国的教育状况。
       “在这个时候,我们没理由不相信我们能治好最严重的20种疾病。”盖茨雄心勃勃地表示。事实上,盖茨基金会一直在支持医疗机构研发出有效的艾滋病防治疫苗。
       “这次你是真的不同意?”
       当盖茨逐步扩大盖茨基金会的规模之后,基金会就面临一大难题:根据美国法律规定,基金会每年用于慈善救助的钱必须达到所有资金的5%。对拥有300多亿美元的盖茨基金会来说,每年必须花掉10几亿并保证不浪费,不是件容易的事。
       斯冬妮和老比尔联合管理基金会日常事务,但大部分时候老比尔都让斯冬妮管理行政。“我们尽量不参加同一个会议,因为没必要。分头行动,我们可以做的事就会更多。”
       而盖茨和梅琳达则把握基金会的整体方向以及捐赠的优先顺序。很少在媒体面前露面的梅琳达更加专注于日常运作。“梅琳达对儿童和婴儿特别关注,而盖茨更关心医学干预和新的工具,总想知道通过新的科技手段能做成什么事情。”斯冬妮说。
       他们4个人日常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联系,很少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负责筛选项目,剔除大部分不符合基金会目标的请求,然后提交他们认为可以资助的项目给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和梅琳达会考虑并讨论这些项目。
       每一笔超过100万美元的捐赠都由他们亲自批准,可以设想,如果按平均每笔捐赠100万来计算,盖茨每年也许要亲手签署1000多个项目。
       
       盖茨会在交上来的名单上写下问题,例如“告诉我更多关于呼吸疾病的细节。”或“为什么是这个国家?”或“如果进行顺利的话,下一步是什么?”当然,他有时候也直接在一笔400万美元的捐款申请上简单地写个“行”或“不”。
       不过大家都知道他的否定答案往往不坚决。他自己也承认:“有时我说完‘不’,他们又转过来问我,这次你是真的不同意?”
       某些慈善观察家认为盖茨基金会这种家族式管理不太靠谱,有人甚至建议盖茨把他妻子和老父派到美国第二大基金会福特基金会,换些对方更有经验的人过来,并且建立人种和性别都很均衡的执行委员会。
       但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戈登·康维却认为盖茨基金会的管理让他印象深刻,并且“很出色地专注于健康领域”。
       “我恨比尔·盖茨”
       盖茨做慈善的方式,并未令人人赞许。
       一次,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前CEO斯冬妮到非洲的加纳做完一个援助项目,刚准备离开,因公开提倡艾滋病教育而备受争议的加纳总统罗林斯要到机场来送行。然后,这位率性的总统真的坐着直升机出现在斯冬妮面前。“像你这样的人,不应该悄无声息地来去。”总统说,“我很高兴知道你们在这里的高尚行为。我一定要来看看你,要感谢比尔·盖茨。”
       不过,随后,罗林斯总统私下提出了他的要求:我们想要的,是使加纳的艾滋病检测降低价格,达到老百姓能承受的地步。
       斯冬妮因此得出结论:政治领袖对基金会在当地的事业至关重要,并且出于各种原因,他们的要求不能公开提出来。
       然而,基金会因此就被批评,和救助国的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走得过近。
       人人都在谈论比尔·盖茨的商业战术、产品、动机、性格和豪宅,以及他将如何处置他的巨额财产。他不给钱的时候,人们抱怨他太吝啬;他开始给钱了,人们抱怨他这么做太晚,给的还不够多;人们抱怨他根本不懂自己在做什么,抱怨他支持的项目太保守,太激进,太大,太小,太平庸,太多风险,太传统,太花哨。
       他的图书馆项目最受诟病,因为他们向图书馆捐赠微软的Windows系统,被认为是软件垄断,为自己的公司开拓市场;他们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疟疾研究越来越广,以至于达到了支配该领域的程度。世界卫生组织担心盖茨基金会的一家独大会阻碍科学家的不同意见,使得在世界范围内共同制定卫生决策的功能逐渐丧失。
       有人甚至专门建立了一个网站,域名就是“我恨比尔·盖茨”(www.ihatebilgates.com)。
       不管非议如何,比尔·盖茨从未停止过对基金会的投入,而基金会也从未停止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援助。
       截至目前,盖茨基金会向第三世界国家捐款的数额甚至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
       2008年2月,斯冬妮退休。在给基金会新的CEO瑞克斯的一封信中,她说:“比尔和梅琳达创建这个基金会,是因为他们相信不管人们生活在哪里,所有人都值得拥有获得健康和生产能力的机会。”她告诫瑞克斯:“人们评判我们做慈善的成绩,不是看我们有多聪明,有多用心,或是我们给出去多少钱,他们只看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力。”
       在比尔·盖茨看来,这个影响力就是他们的工作是否促进了健康条件或医疗机会的改善;是否让更多的高中生能进入大学;是否减少了得疟疾的孩童数量;非洲的穷苦农民是否脱离了原来的生活;无家可归的人是否不再流离失所。
       至于盖茨本人,他说:“我会发更多邮件,打更多电话,问更多问题。”
       (摘自7月3日《南方周末》,作者为该报特约撰稿人。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