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化]美国奥运军团备战观察
作者:谢泽畅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898枚金牌、692枚银牌、604枚铜牌,翻开美国的奥运参赛史,14次位居金牌榜第一,取得第二和第三分别为8次和2次,就奥运历史战绩而言,完全配得上世界第一体育强国的称号。
       作为官方管理机构的美国奥委会5月30日推出了全新的官方网站。与本赛季NBA刚刚推出的宣传口号“Where Amazing Happens(奇迹发生之地)”异曲同工的是,美国奥委会为此次出征北京奥运定下了“Amazing Awaits(奇迹即将发生)”的全新口号。
       那么,美国奥运代表团会在大洋彼岸的北京奥运赛场上创造怎样的竞技奇迹呢?让我们寻找一些美国人备战北京奥运的蛛丝马迹。
       选拔赛透露出备战信息
       田径和游泳是传统奥运大项,也是美国队实力最强的两个项目。
       6月27日至7月6日的俄勒冈大学海沃德体育场是美国运动员通往北京的必经之路,因此参赛选手们也会不遗余力地拿出自己的最强实力。可以想见,当数十位前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汇集与此,世界纪录随时都有可能化为历史。
       为了适应场地,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凯蒂·霍夫(2007世锦赛摘取女子200米、400米个人混合泳、4×200米自由泳三项冠军的19岁泳将)以及其他一些美国游泳名将早在6月上旬就来到内布拉斯卡州奥马哈奎斯特中心,通过这里举行的邀请赛热身备战。
       而伊安·克洛克、阿隆·佩尔索尔和布兰登·汉森等实力型选手则选择参加在得克萨斯进行的一项国内游泳邀请赛,以作为选拔赛的热身赛。奥运会和世锦赛双料冠军克洛克表示:“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当我参加最终选拔赛的时候,依然对这个泳池保持新鲜感,以便激发我的兴奋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手云集的美国游泳选拔赛堪称“小游泳世锦赛”。
       美国队的高科技秘诀
       在科罗拉多的斯普林斯,游泳运动员们在一个水槽形状的池子里训练。在这个池子里,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水流速度,模拟在不同海拔高度下检验自己的身体状态和训练强度,就像处在一台“液态跑步机”上;在北卡罗莱纳的夏洛特,皮划艇选手们在模拟的水上运动中心挥舞着船桨,而教练却能通过调整水下的液压阀门改变水流速度,甚至用传送带将选手们送回起点;在北亚利桑那大学高海拔训练中心,专家们可以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脚步姿势和步态分析他们的比赛表现……
       科技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口号之一,而这一口号也是美国队备战奥运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遍布美国高校的运动生理研究中心,是美国运动员一直保持世界领先训练水平和竞技状态的重要原因。在美国,有越来越多的教练、运动员、运动医生和专家都将运动成绩的普遍提高归结于科技与训练的紧密结合——视频技术可以检测运动员的状态,运动心理学的理论可以测试运动员的精神状态,高科技的训练装备可以促进运动员的训练质量……
       美国奥委会:打前站,备粮草
       北京奥运会,在经过多方验证和考察后,美国奥委会选择了距离奥运场馆比较近、运动设施比较齐全的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备战的训练基地,于7月底竣工的北师大综合体育馆也成为了美国队的训练场馆,此外,美国队还会使用两个标准400米跑道田径场、1个游泳跳水馆和1个娱乐中心和会议场地。美国奥委会出资50万美元作为租借体育设施和场地6周的费用。
       此外,由华裔田径教练李犁率领的美国田径队选择了位于大连的辽宁省田径培训中心作为赛前的训练基地,这里曾是当年大名鼎鼎的“马家军”训练场。田径是奥运会产生金牌最多的项目,也是美国队夺金的重中之重,100多人的美国田径队选择远离大部队进行单独训练,足见其潜心备战的良苦用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照顾好600名运动员、上千名教练与官员的衣食住行,简直称得上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以吃为例,为了保证美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期间的食品结构,美国奥委会与其食品赞助商家乐氏和泰森食品公司达成协议,在开幕式之前两个月将25000磅瘦肉蛋白运到中国,此后还会相继从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国本土运送鸡、牛、猪肉供应美国代表团。
       中国礼仪培训,改变美国际形象
       2006年都灵冬奥会期间,美国短道速滑选手查德·海德里克和沙尼·戴维斯公开对骂的一幕让整个美国代表团蒙羞。从那以后,美国奥委会下定决心不惜血本改善其国际形象。第一步就是制订具体的计划,对有希望进入美国奥运代表团大名单的运动员进行中国文化培训。
       首批接受培训的是60位美国奥运代表队和残奥代表队的官员。培训的内容涉及中国的餐桌礼仪、如何建立商业合作关系、如何问路等等。去年,美国奥委会实施了全新的“奥林匹克大使”计划,让这些官员频繁往来中美两地,将更多的文化知识带回美国,传授给其辖下的运动员们。
       此外,美国奥委会还特意为本国运动员开办了一次特别的中国文化培训课程,让他们了解中国礼仪,熟悉中国人文风情,从而使他们的北京之行更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