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墨尔本——“全球最适宜居住城市”;墨尔本市长苏震西——“世界最佳市长”。这些光环背后的经验,令人好奇探究,更特别的是,苏震西本人,是位华人。
“我们最注重的就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天津的滨海新区是一个新的楷模,也是一个新的平台,可以供我们一起来探索。”世界环境日(6月5日)前夕,苏震西在北京大学组织的国际大学生环境论坛期间接受专访,解释了自己带领墨尔本接连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被《经济学人》评为全球宜居城市的原因,并对中国提出了建议——言语中寄予厚望。
这是他第七次正式访问中国,对于他来说,与墨尔本作为友好城市的天津,“是我的第二故乡”。
坐在记者面前的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因为都是华人。而中华文化中的和谐观和孟子的“仁政”思想,也深刻影响了苏震西管理城市、服务市民的行动理念——这可以看作他作为市长如何引导着墨尔本的“宜居”文化。
“我们想要告诉人们的就是,大家都希望在一个环保的环境里工作,这样会提高效率,降低能耗。”苏震西说道。
华人移民到“世界最佳市长”
在墨尔本,约翰·苏——苏震西的英文名字广为人知,但17岁之前,苏震西都生活在香港。祖籍中国广东顺德的他,在1963年同家人一起移民澳大利亚。
初到墨尔本时,他的英文不是很流利,带有浓重的母语口音。当时正是“白澳政策”时期,外国留学生常常受到不平等对待和歧视,苏震西和友人一起发动了反对“白澳政策”的运动,并帮助建立了大学留学生联盟和中国学生会。
毕业后,苏震西被一所著名的理工学院聘请为工程数学讲师。然而由于是亚裔教师,苏震西时常受到困扰和侮辱,学生也经常闹事。1976年,苏震西放下教鞭,开办了一间只有六七张桌子的小小中餐馆,迈出从事饮食业的第一步。
经过10年奋斗,苏震西在墨尔本唐人街成功创立了龙舫海鲜酒楼,深受中外顾客的喜爱,全盛时期他同时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经营30多间酒楼食肆,拥有500多名员工。
年轻时,苏震西就对澳大利亚华人的苦况深有体会,这奠定了他日后为华人争取权益和为社会服务的基础。在墨尔本,几乎每一个华人社团都邀请他做名誉顾问,他对当地社会的贡献良多,服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老人、妇女、青少年、社区服务、文化体育活动、华人历史、城市建设和国际交流等等,而且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绩。
苏震西是一个很低调的人,他从不夸耀自己的成功,而是赞赏团体的力量,这正是他喜爱赛龙舟运动的原因之一。他曾经担任维多利亚省龙舟协会主席,每年的龙舟赛事,他总是全力赞助。
1991年,苏震西作为独立候选人参加市议员竞选,并获得成功。2001年,苏震西在墨尔本市长选举中击败多名实力雄厚的竞争者,成为墨尔本第一位直选市长,也是墨尔本第一位、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二位担任首府城市市长职务的海外出生的华人。2004年,苏震西又以极大优势成功连任,成为迄今为止墨尔本历史上在任时间最长的市长。
在他任市长期间,墨尔本分别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被主流媒体《经济学人》评为世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同时还被誉为最安全的城市。
这也是他在2006年12月国际组织“城市市长”发起的评选活动中被网民选为“世界最佳市长”的重要原因。“城市市长”是一个非营利组织,其评寻“世界最佳市长”的目的是表彰为当地民众做出持久贡献、并致力于在国家和国际层次上为城市谋福利的市长。

关爱青年受到崇拜
墨尔本民众对苏震西获得“世界最佳市长”的称号都感到非常自豪,但他们并不感到惊讶。有澳大利亚媒体评论说,苏震西获奖是众望所归,这直接反映了他受市民拥护和爱戴的程度。
“城市市长”组织评价苏震西时说,受到市民如此支持和爱戴的市长在全世界恐怕还不是很多。2006年3月,英联邦运动会在墨尔本举行,当地老百姓爱戴苏震西的程度几乎到了“崇拜”的地步。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在该届英联邦运动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一提到苏震西的名字就会响起掌声和欢呼声,就连同样在场的英国爱德华王子和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也不如苏震西那么受欢迎。
此外,苏震西认为年轻人是墨尔本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对青年事业的关心使他赢得了年轻人的心。一位在“城市市长”网站给苏震西投票的网民留言说:“约翰·苏激发了这座城市民众的想象力,在对待年轻人方面尤其如此。”
另一位网民留言说:“约翰·苏像一块磁石把所有墨尔本人联合在一起。他是一个温文尔雅、不摆架子的人,他真心地把他的人民放在心上。(他总是)准备好一个微笑,一颗温暖的心,关心着每一个生活在墨尔本的人。”
市民们都把苏震西看作多元文化的象征。在墨尔本街头,很多当地居民都穿着胸前印有“约翰·苏,他是我的兄弟”字样的T恤。在商店里,也有印着这些字样的搪瓷杯子、帽子以及贴纸出售。澳大利亚著名的“音乐人”说唱乐队还谱写了一首名为《约翰·苏,他是我的兄弟》的歌曲。
“我崇尚合作与和谐。来自全世界140多个民族的人居住在墨尔本,他们说200多种不同的语言,但都和谐共处,享受着安宁与和平。”苏震西在之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如此袒露心声。他表示,他在家乡学校里学到的孟子“仁政”思想对自己的执政也产生了影响。“对百姓仁慈、一心为民、为百姓做事、为百姓谋幸福,这些信条对当好市长都很重要。”
(综合6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和2007年2月25日《广州日报》,作者分别为两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