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中日共同利益在增加
作者:舒泰峰 赵春丽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日关系站在新的起点
       记者:胡主席此次访问,双方签署了第四份政治文件。你如何评价这一成果?
       徐敦信:我的想法,这个文件应该跟之前的三份文件相提并论,能够对今后中日关系起一个指导作用。它不仅反映了这次访问的成果,也包括对新世纪以来中日关系正反两个方面的总结,是对原来三个文件的继承和发展。
       记者:能不能说中日关系至此已经完全走出了困境?
       徐敦信:现在“破冰”、“融冰”、“迎春”、“暖春”都有了,应当说中日关系站在了新的起点。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要保持长期稳定,不受少受外界干扰。我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两个条件:一,增加互信;二,不断扩大共同利益,共同利益是长期稳定的基础。
       ■中日共同利益在增加
       记者:那么在你看来,中日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在增多还是减少?
       徐敦信:我们需要日本,日本也需要我们,为什么?他们花了钱,花了力气,解决了自己的问题,他们的技术、经验、设备,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要变成现实的利益必须跟外界交往。中国有这么大一个市场,他们肯定希望抓住这个市场。合作不是愿意不愿意,是必然的。农业食品合作,IT、金融方面,都需要合作。
       中日之间还不止是双边,而是已经发展到对地区对世界的和平发展稳定起重要影响的地位。中日之间合作也是为亚洲、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尽应尽的义务,也可以说作为大国的天职吧。
       中日之间的合作前景还是很好的,现在是需要我们好好规划,要我们去制定必要的机制以便有序、快速地推动发展。
       ■中日是邻国,不能搬家的
       记者:中日自建交以来经历了多次的大起大落,在你看来,左右中日关系发展的逻辑是什么?
       徐敦信:我是这样看,中日之间建交36年,总的来说是向前发展的,这条要肯定。特别在经济合作方面,应该说是飞跃式的发展。当今世界,中日的地位,我们各自的需要,造成双方之间必须交往,必须互有需求,这是中日关系虽有问题但仍能够转圜的最基本原因。 (舒泰峰、赵春丽)
       (《望东方周刊》2008年第20期,作者为该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