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回放感动我们的十个瞬间
作者:何 苗 曹婧逸 孙姗姗 童芬芬 滕 瑾 刘婷婷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巨大的灾难从天而降,残垣断壁,恍然如宇宙的断崖边
       触目的数字在不断增加,截至5月27日16时,共造成67183人死亡,361822人受伤,无数的人无家可归
       汶川、北川、青川,昔日美丽的家园,如今几乎被夷为平地
       濒危的生命,瓦砾下依然迸发着顽强的力量;坚强的双手,不屈中依然执著着生还的希望
       苍生泣血,太多的泪水,从我们的脸颊滑落
       为我们遇难的父老乡亲,为我们被困的母亲孩子,为我们生还的兄弟姐妹……
       坚持,忍耐,关爱,一个个让我们感动的瞬间见证着奇迹的发生
       决不放弃,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希望
       人性的光辉,闪耀在废墟之上
       瞬间一
       如果你能活着,记住我爱你
       5月13日中午,救援队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没有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救援队走向下一片废墟时,队长好像意识到什么,忽然返身跑回来,他费力地把手伸进她的身下摸索,高声喊,“还有个孩子,他还活着!”一番艰难的努力后,人们终于把孩子救了出来。他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孩子毫发未伤。随行的医生过来准备给孩子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瞬间二
       只要能让她少点伤痛,就让她咬吧
       空降兵某团黄继光生前所在连一级士官李武手臂上一排深深的牙印,格外引人注目。从18日到19日,空降兵李武一直在地震遇难者遗体掩埋现场维持秩序。为了防止死难者亲属情绪失控,妨碍现场遗体掩埋,当地政府规定在掩埋过程中,每具遗体下葬时只能有一名亲属进入墓地送葬。15日17时,当里圈负责掩埋的战士们准备将一具遗体下葬时,一位十来岁的小姑娘从人群中哭着冲了出来,想钻入掩埋现场。李武一面阻拦她进入,一面安抚她。突然,小姑娘抓起了李武的一只胳膊,猛地咬了上去。面对情绪失控的小姑娘,李武强忍身上的剧痛和心中的悲伤,纹丝不动。小姑娘见李武没有反映,就拔出衣服上一枚胸针,对着他的胳膊狠狠扎了下去。约3厘米长的胸针一下子全扎入了李武手臂,霎时间,涌出的鲜血迅速染红了他整条胳膊,顺着肘部滴淌下来。在场的所有老百姓都被这一幕惊呆了。一位老大爷走出人群,轻轻拉起小姑娘,“孩子啊,叔叔的心也疼着啊,我们回家吧。”李武说:“当时真正痛的不在手上而在心里,只要我的伤痛,能减轻她的一点伤痛,那就让她咬吧!”
       瞬间三
       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
       地震发生后,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一栋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就在此时,几个刚从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
       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顾一切的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钻的战士被其他的战士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瞬间四
       我们都在,不要担心
       在大地一次又一次晃动的间隙,都江堰人民医院的麻醉师陈峰,对手术台上的病人杨方友轻轻地说:“我们都在,不要担心。”杨方友没有说话,他信任为他留下的医生。
       64岁的杨方友在5月12日中午12时左右被推进了手术间。手术开始了,突然,一阵剧烈的震动袭来。医生曾令春惊惶地喊了声:“地震!”7名医护人员奔向了手术室的大门,紧紧抱住木门。手术台上的无影灯,闪了一下,熄灭了!令人心悸的震动终于停止了。曾令春看了看同事们的脸,每张脸都因为恐惧变得煞白。他们放下了抱着手术室大门的手,曾令春和麻醉师陈峰都说:“赶紧。”继续手术!没有人有异议。离手术室的大门咫尺之近,却没有人冲出大门逃生。中断的手术再次开始了。
       瞬间五
       我不会走的!坚持!
       一块水泥板倒下来,压在崇州市漩口中学初三学生向孝廉身上。醒来后,她从缝隙里看到外面有亮光,接着再次昏迷。一个声音唤醒了她,那是同学马健的声音。“我哭着对他说,马健你别走,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的,你是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马健一边喊着“坚持,坚持!”一边疯了似的用双手刨着水泥碎块。大约4个小时后,小孝廉终于被刨了出来,而马健的双手已经血肉模糊。已感觉不到伤痛的马健背起孝廉就向门外走去。刚到门口,扒出孝廉的地方墙壁突然倒塌。好险!“如果晚了几分钟,我们两个都出不来了。”
       
       
       瞬间六
       能救而不救,我会惭愧
       12岁的陈浩静静地躺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病床上,双腿和右手打上了厚厚的石膏,胸前满是心电图监护仪的胶贴。20多个小时之前,他还是活蹦乱跳的六年级学生。12日的强震震倒了学校升旗台后的高墙,他被压在了瓦砾之中。
       “他本来可以不这样的。”父亲陈强说。
       陈浩是成都市温江区玉石乡实验小学的学生。发生地震后他本来已跑下了楼梯,穿过了楼边升旗台的他很快就到了安全地带。可转头一望,他看见一个女孩还在旗台的高墙前,想也没多想的他转头跑去,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不幸的事发生了:三四米的砖墙哗啦一下倒了下来,陈浩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而那个他不认识的女同学却安然无事。
       双下肢骨折、腰椎多处骨折、背部几乎没有完好的地方、肺挫伤和肺出血。“要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的。因为能救而不救,我肯定会感到惭愧。”陈浩的语气很平静。
       瞬间七
       搜救犬顽强奋战在第一线
       一只搜救犬工作数十个小时后,爪子都已经磨光,留下四五厘米长的伤口。在被命令接受治疗时,它仍然将身体探向废墟,鼻子不停地用力嗅着。这些小小的身影,从抗震救灾的一开始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至今仍在夜以继日拼了命的工作在第一线!这些不会说话的小东西,它们的小脚丫已经被瓦砾和碎玻璃刺得血肉模糊了,还不知疲倦地工作,留下一路血迹,它们的训练员都心疼地流下了眼泪。他们用自己灵敏的嗅觉、出人意料的耐力,在瓦砾废墟中竭力搜寻,挽救了不少生命。在都江堰抢险的北京军区某工兵团,从废墟中救出的38名幸存者全部是由搜索犬定位后救出的;其中8名被埋在深层的幸存者,是搜索犬率先发现的。
       在灾难面前,我们四条腿的朋友与我们荣辱与共,并肩奋战!
       瞬间八
       125张纸条搭直升机报平安
       纸条,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通讯方式,在大地震中竟然成为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15日,救灾直升机从灾区带回被困灾民所写的125张小纸条,为断绝音讯、忧心如焚的亲人们传回了他们最希望听到的平安消息。这些纸条大小不一,大的有完整的A4纸大小,小的只有拇指宽。有从笔记本上撕扯下来的,也有药品说明书,甚至还有烟盒。可能是留纸条的人时间仓促,很多纸条上的字迹很潦草,但看得出来每个人都很认真小心,有些纸条上重复写了三遍,生怕帮忙打电话的人看不清楚。一些小小的纸条上,还写着好几个人的联系方式。一个烟盒甚至被分成四份用。
       瞬间九
       哪个孩子好救就先救哪个
       李国林,43岁,北川县擂鼓派出所民警。地震后,李国林赶到儿子李王自国所在的北川中学的五层教学楼已变成了三层楼,原来的一楼和二楼都不见了。“李王自国,你在哪里?”李国林拼命地呼喊。很快,在四根横七竖八的水泥预制板缝隙处,他分辨出儿子的声音。“爸爸,我在这儿,快救我!”一想起儿子的求助,李国林就泪水直淌。可当时没有救援设备和机械工具,大家只能用双手刨砖渣救人,而儿子,位于废墟深处一丈多远,左腿被好几块水泥板压住,动弹不得。如果这时从教学楼用撬杠等工具去打个洞,挖出儿子还是有希望的。但是有更多的人容易挖,更容易生还,李国林要求幸存人员从容易处挖起,先救外围的。
       至当日中午,已经成功救出了30多个鲜活的生命,但他的儿子被救出时已停止了呼吸。
       瞬间十
       擦干眼泪,太多人需要我们
       5月12日,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正在4楼举办庆祝护士节的活动。张兰刚走到3楼,突然楼板开始摇晃。“地震了!”站立不稳的张兰赶紧扶住墙壁,“快救新生婴儿!”打不通电话,张兰急得赶紧奔出办公室,在楼道中大声呼喊,并迅速冲向新生儿病房……在地震两天之后,她才得到消息说儿子没事,被送回了父母的家中。而此时,对张兰来说最大的打击是,姑父还被埋在都江堰的一处废墟中,一直没有任何消息。另一名护士罗云莉的父母、弟弟都在汶川,地震后,也一直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但地震后不久,有大批伤员被送到医院临时搭建的病棚中,张兰等3人还没擦干眼泪就投入到救治伤员的战斗中。地震后48小时内,她们一直没有休息。
       (该文摘自5月20日《中华工商时报》,作者为该报记者。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