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与死神赛跑:济南军区四万重兵千里驰援汶川
作者:张乡林 龙 君 吴兴龙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特 写
       “5.12”汶川大地震,牵动国人心,也牵动着以救人民于水火为己任的全军将士的心。有着光荣革命传统,远在千里之外的济南军区4万官兵,在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后,即刻从空中、从陆路向震中挺进——
       2008年,大自然好像有意考验中华民族。横行南国的冰雪之灾刚平息不久,多少年不遇的特大地震灾害又降临巴蜀大地。提高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召唤,好像对济南军区部队更加“情有独钟”,刚协助完成齐鲁“4.28”撞车事件善后事宜,“5.12”地震就把他们拉到了巴山蜀水。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灾区,让等待救援的灾区人民感到更多生的希望,这支部队与“死神”展开了赛跑。
       灾情就是命令。高度关注,闻风而动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害波及周边百余个市县,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灾情就是命令。党中央、中央军委迅速作出部署,发出紧急救援的指示。济南军区接到命令后,军区党委连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确定先期出动18000余名官兵参加抗震救灾。
       全区部队闻风而动,火速收拢归建在外出差、休假、驻训人员,纷纷成立应急指挥机构,转入应急作战准备状态,把官兵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汶川这个地方。枕戈待旦,只等上级一声令下。
       灾情紧急,军令如山。
       5月13日凌晨4时41分,济南军区首长率先迅速组建抗震先遣指挥组。18时,他们与军区总医院等医疗单位组成的5支医疗分队共计3000余人同机抵达成都,下机后马不停蹄分赴灾区一线。
       同日凌晨,某红军师接到上级出征命令。4时30分,某红军师先遣指挥组带着所属“秋收起义团”700名官兵组成抗震救灾先遣支队,在第一时间以摩托化机动准时出发。其余9300多名官兵分别采取铁路输送和空中输送方式,分头向汶川一带集结。
       6时10分,河南省许昌市某铁路军转站经过一整夜的忙碌,搭载着“杨根思连”所在某机步旅第一梯队2000余名官兵,紧急向灾区开进。两个小时后,该旅第二梯队2000余名官兵紧跟其后。
       就在离许昌不远的信阳,曾在98长江抗洪抢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某摩步旅于13日凌晨3时20分接到命令。该旅3000余名官兵同时异地登上南下四川的专列。
       在古都安阳,素有“中原猛虎”之称的某摩步师,“5.12”地震刚一发生,全师官兵顿时警觉起来。12日22时,他们接到上级以第二梯队出征驰援的通知,虽然作为军区第二梯队,他们仍连夜部署准备出征任务。数百名副团职以上领导和营连主官,通过双向可视视频系统,研究开赴灾区的应急方案。军事主官带领作训、军需、油料等救灾主要部门,一对一分配任务,让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14日14时接到预先出征号令,该师由于前期准备充足,全师1万余人,及其配属的解放军153医院、371医院医疗救助部队、工程机械部队5000余人,同时分摩托化、铁路输送、空运三种方式奔赴汶川地震灾害的重创区——青川县。先头部队3000官兵不到14个小时就站在了灾区现场。
       时间就是生命。昼夜兼程,分秒必争
       空中无线广播电台里,高速公路服务站的电视上,列车车厢的移动荧屏上,都在滚动报道着受灾人数不断攀升,余震不断加重灾情,分分秒秒都有人员向死神走近。“早到一分钟,就有可能多救几个人。”某集团军政委高建国的这句话,让官兵愈发感到,时间对于灾区人民而言,就意味着生命。
       在济南、在新郑、在洛阳机场,三地万余官兵整装列阵,神情严肃,迈着急促的步伐,先后踏上各型军机。空运的是灾区最急需的医疗人员,是部队最有战斗力的精锐力量。飞机速度最快,空运将士更感责任最重。官兵们知道,此时他们在与时间赛跑,在与死神赛跑。
       
       5月13日18时,由先遣指挥组、军区总医院、第456医院等组成的5支医疗队,同机抵达成都双流机场;5月15日8时40分,某师3000名指战员,经12批次空中输送至成都,随即投入到14个受灾严重的县镇展开救援。
       在京珠高速、在晋新高速、在连霍高速、在京昆高速、在108国道,各型机动军车安全而平稳、有序而高速,向西南方向开进,其目的地都是四川汶川灾区。某红军师两名司机轮流驾驶,车辆一路不歇,急速开进;某摩步师每车仅有一名司机,为克服瞌睡,他们有的掐大腿,有的拍脑袋,有的拿辣椒、大蒜或芥末往鼻子上抹……司机王勇几乎把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都拧得红紫了。此次远程机动无疑是对司机的一次极限挑战,带车干部也是轮流替换,时刻关注路况,提醒司机,确保行车高速安全。
       任务紧,行军急。白昼与黑夜,对官兵来说毫无差别,车辆都在全速前进;吃饭、休息,毫无作息时间的概念,两天两夜,只吃了两顿热饭,官兵无一人叫苦叫累,都恨不得能插上翅膀,早一分钟飞临一线。“官兵们高昂的士气,良好的精神状态,忘我的战斗激情,让我很受感动,这样的部队一定能救灾民于危难。”与部队同行的电视台记者不禁感言。
       蜀道难,断路险。全长76公里的剑青公路是通往重灾区青川县的必经之路。一边是临江断崖,一边是随时可能塌方的山体,公路地基出现不同程度沉陷。直径2米至20米的巨石散落于道路两旁,小块碎石仍在不停滚落。车队在警调人员的指挥下,有序前进,整体快速向前推进,能抢一分抢一分,能争一秒争一秒,对于存在的危险,官兵早已抛之脑后。
       在许昌、在信阳、在安阳、在洛阳火车站,数千台推土机、挖掘机、铺路桥等重装备,装载在军用专列上紧急驶向四川。提前装载完毕,提前开出车站……一切工作都在往前赶,再往前赶。铁路沿线、旅客列车、货运列车,统一调度让路给军车,各路专列急速驶往灾区。担负看守任务的官兵守在各种装备内,时刻关注物资安全,丝毫不敢分心走神。在狭小的驾驶室内一呆就是十几、几十个小时,夜不能寐,寝食不安,某师千余车(套)装备到达灾区后,立即开赴一线,在青川地区展开道路疏通,垃圾清除,成倍提高了救灾效率。
       高速路口、火车站内、机场厅里,一双双老百姓的眼睛看到一支支部队迅捷的反应,争分夺秒的紧促,无不肃然起敬。“有这样的子弟兵,是我们老百姓的福气!”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激动得几近落泪。
       灾区就是战场。不畏疲惫,连续作战
       截至5月16日16时,济南军区40000重兵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来到了灾区人民的身边。
       某摩步师先头部队进抵青川县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县长陈政永了解情况。陈县长说:“青川县死亡1400余人,伤10000余人,700余人仍埋在废墟中,尤其是木鱼镇中学400余名学生被埋,抢救出100余人;关庄镇和红光乡260余户700余人被山体滑坡全部掩埋。”听到这里,师长胡武帅和官兵们都坐不住了。
       “灾区就是我们的战场。来到战场军人就要展现自己的风采。”在胡师长的指挥下,3000官兵饭都没顾得上吃就投入了战斗。
       通往青川的唯一一条道路在地震中损毁严重,救援机械和装备一时难以进入灾区。困难面前,官兵们用双手扒砖石,靠身体顶围墙,分秒必争地从废墟中抢救伤员。木鱼镇移民区的一片废墟下,掩埋着一个72岁的老人。某团导弹连官兵全然不顾频发的五六级余震,有的双膝跪在地上一层层清理乱石,有的把半个身体伸进砖石空隙里。大家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老人从废墟中解救出来。
       前进乡大坪村的几户村民居住在一座大山的半山腰。地震中,村里房屋全部坍塌,61岁的村民张其强已被掩埋四整天了。某团一营二连士官张帅、上等兵杜文元等6名战士,硬是靠自己的双手,把奄奄一息的张其强从废墟中救了出来。紧接着,他们轮流把张其强背到山下的公路边,送上了救护车。
       这次汶川大地震后的短短4天时间,青川县就发生了600多次强烈余震,许多摇摇欲坠的危房随时可能倒塌。面对这种境况,官兵们一边奋力抢救伤员,一边翻山越岭进入各乡村帮助群众排除危房,消除安全隐患。他们成立了6个排险小分队,疏通抢修道路34公里,排除危房68间,排除险情75处,转移群众847人。
       
       某红军师先头部队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于13日16时徒步进入映秀镇展开救援,并及时将里面的情况报告外界,使外界准确掌握情况,为作出正确救援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军区总医院医疗救助小分队到达汶川县后,就随着该红军师摸到白小河镇。在镇碳素厂,他们在石板底下发现了104岁的老人罗安群。当看到老人还眨巴着眼睛,他们像打了一场胜仗,欣喜若狂。老汉老泪纵横地说:“我这么大岁数,还这样麻烦你们。感谢亲人解放军啊!”
       两个旅抵达灾区后也未作休整,把精力首先放在稳定灾区人民群众的心理工作上。他们针对灾民因受地震惊吓产生的恐惧心理,因失去亲人产生的悲痛心理,及时向灾民开展宣传鼓动,张贴标语口号500余条,开展了三场专题政策宣讲。通过教育引导,让灾民们坚定抗击地震灾害、恢复重建自己美好家园的信心。
       目前,济南军区全体赴灾区抗震救灾的官兵,还冒着不断发生的余震,在灾情最重的县城和乡镇顽强拼搏,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恢复生产生活,重建家园。让我们衷心祝愿可爱的人民子弟兵,早日完成抗震救灾的神圣使命,载着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的祝福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