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灾情就是命令 各部委紧急动员
作者:王世玲 叶建国 孙 雷 王晓明 王 露 李明三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里是北京,远离震源汶川2000公里外。5月12日下午3时,汶川大地震确认半个小时之后,长安街两侧的相关部委紧急行动,这里的决策同样关系着3千里之外灾区的生死时速。
       “我是应急小组成员,已接到通知,马上开赴成都。”下午4点,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李传友研究员说,“同行的人有很多。”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马宗晋留守北京,提供决策。
       急调5000帐篷
       实际上,民政部的救灾工作几乎也是在汶川大地震消息确认后不到半个小时,即开始紧急行动。
       5月12日下午3点,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努力和四川民政厅厅长联系,但未能成功。此时,从电视里看到,成都街头到处是惊惶失措避震的群众。更要命的是,打往成都的电话几乎全线中断。
       此时,王振耀联系了西安——离汶川最近的地区之一。王振耀将从西安调5000顶帐篷支援四川。外界鲜为知晓的是,在我国目前救灾救济体系上,此前已经设立了13个中央及救灾物资储备库、成都虽有一个,但是规模较小,“按照我的经验判断,因为汶川地震震源浅,所以,破坏可能会非常大,需要转移的人口也会很多。”
       除此之外,财政援助拨款也是救灾当务之急。“等国务院救灾工作组到了当地,带去的北斗卫星通讯系统就可以和北京方面取得联系。”王振耀告诉记者。
       按照减灾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在5月12日晚上就可以确定拨款数额。他同时告诉记者,因为随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的包括财政部在内的主要的部门的领导,有些物资和款项的拨付可以当场确定。
       王振耀随后赶往民政部。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也告诉记者,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12日15时40分紧急启动国家应急救灾二级响应,并于12日22时15分将响应等级提升为一级响应,国务院救灾工作组于当晚赶赴地震灾区,协助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5月13日上午9点09分,马宗晋正和王振耀都在民政部紧急召开的会议上。
       连夜送血
       5月12日下午5点,当四川地震发生两个半小时后,记者致电卫生部办公厅电话,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卫生部正在密切等待国家应急整体安排,已经积极准备国家医疗救助队随时开往灾区。但还在等待命令。
       12日晚约11点,卫生部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启动应急措施。包括联系四川周边省份卫生部门救治事宜,和京、津各大医院派驻灾区医疗救助的医务人员人数和构成。随即,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已经和卫生部应急办和部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和医疗队奔赴灾区现场。
       此时,卫生部已连夜组织700多人的应急队伍,根据前方需要随时赶赴灾区。四川、重庆的10支医疗队已赶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紧接着,卫生部紧急命令,急调了6000人次血(每人次200毫升)支援地震灾区。为保证急救血液供应,卫生部已经从北京、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连夜调拨大量血液和血浆代容物,于5月13日上午随同医疗队紧急调往灾区。
       13日早上,记者获悉,四川、重庆派往灾区的医疗队达100多支。5月13日上午,由北京、天津、江苏和山东组派200多人的医护队伍继续奔赴四川灾区。
       5月13日上午10点,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卫生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布置救灾医疗队和疾控队情况。11时左右,卫生部副部长高强在卫生部大会议厅亲自召开了动员会。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副部长马晓伟亲自送医疗救助队上车。
       海陆空挺进汶川
       交通部应急中心从12日下午3点即已经开始准备组织救援。13号凌晨1点,成立了应急指挥中心。
       交通部公路司司长戴东昌说手机要保持畅通,随时等待前线发来的消息。他告诉记者,专家组带了20多部海事卫星电话去灾区。但飞机6点还没有起飞。
       下午6点,交通部应急中心告诉记者,由于公路进展缓慢,空降又因为大雨降不了,他们现在已经在通过水路,沿岷江把医务人员及一些医疗用品送往震区中央。
       但是由于大雨,双流机场实行管制,所有救灾物资优先降落。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告诉记者,铁道部部长刘志军12号已经连夜到了成都,现在跟着温家宝总理去德阳了。
       铁道部从昆明向成都开行了两列运送救援部队的专列,运送救援人员2800余人;运送郑州、武汉至成都灾区的食品、药品、油品和帐篷115车。同时,对救灾人员和物资立即挂运,加速放行,尽快送达。
       由于汶川灾区没有铁路和机场,也没有高速公路,所以现在要进入灾区,只能加紧抢通公路。
       13日下午6点,成都双流机场已经恢复双向通行。交通部专家组带去的20多部海事卫星电话,届时将派上紧急用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紧急启动了最高等级应急通信方案,12日晚,中国移动总部已紧急调度了广东、贵州、重庆、河南、云南等5个省公司的8辆应急车和60台柴油发电机赶赴四川支援。
       12日深夜中国电信紧急调度陕西机动通信局支援四川,云南等地积极汇集卫星电话调拨四川。
       (摘自5月14日《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为该报记者)
       地图!地图!新闻出版总署在行动
       5月12日大地震之后,有关灾区的地图一时成为稀缺资源。地震初期,对于汶川、北川这样地形复杂且与外界完全隔绝的山区县,在天气恶劣,无法获得卫星拍照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救援,通过哪些渠道进入,地图就成为了救灾的一大关键!
       为了让抗震前线指挥系统人员能尽快得到灾区地图,新闻出版总署在得知这个消息后,迅速与在北京的地图出版社和远在成都的印刷厂取得联系,在最短时间内赶制了大量灾区地图,为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薛松岩在向《新华月报》讲述当时的情形时,仍禁不住有些激动。
       其实,如此高效的千里驰援,在新闻出版总署并不是孤例。据薛松岩介绍,在灾后学生复课遇到困难时,署里又迅速在京蓉两地组织400万套教材,以使灾区的孩子们能及时复课。
       5月20日,《新华月报》专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时,了解到更多这方面的故事,比如在断水、断电、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总署支持当地新闻出版机构动员大量人力赶印快报、简报,让人民第一时间了解震情;慰问一线记者,踊跃募捐筹款等等,新闻出版战线上这样的故事已流淌成一曲全民抗震救灾的壮歌,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详见本期第58页《专访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开放的中国媒体赢得世界的心》(郭凤琴 本刊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