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策划]中国企业传奇30年(四)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编者按
       跨入千禧年,中国经济的历史并没有拐弯,造英雄的时势依然持续。
       民营企业家们经历了前期的喧哗和躁动,开始沉淀、思索转型。一大批企业开始第三阶段的成长,但在中国加入TWO、竞争即将升级的时代氛围下,在“时不我待”的感染下,一些人驶离了理性的轨道。
       宋如华走得太急了,凭着软件的名义,他迅速复制着“托普产业园”,在大量透支政府资源、银行支持和股民信任后,宋如华跌倒在一件不起眼的“意外”事件上。虚幻的帝国刹那崩溃。唐万新最后也在自己发动的快车“德隆”上眩晕起来。滚雪球般的并购,迷宫般的资产构建,产融结合的积累财富捷径被证明也是极易倒塌的沙上建大厦的游戏。
       强极则挫。但仰融的故事又有点特别,虽然他有能力将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金杯汽车一度推上中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位置,但却无力改变特殊时代背景中的个人命运。民间创富者一开始没有注意的产权界限问题,最后可能成为“阿喀琉斯之踵”。仰融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黄光裕是上述所有人当中最志满意得的一个。受益于中国消费市场的勃兴,短短20年,他已经成为家电连锁业名副其实的老大。与前述三人相比,他所处的行业竞争最激烈、最商业化,涉及政府资源最少,收购国内老大永乐时,他可能要感谢自己一开始选择了家电零售行业。
       新千禧年另一个主线,就是国际化。
       一方面是羽翼丰满的中国企业努力跨出国门,联想、中海油是最典型的两个代表。虽然在并购外资企业的过程中,前者成功、后者失败,结果迥异,但是就他们开启的一个新国际化时代而言,他们的贡献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一个新的精英群体在上世纪末崛起并在本世纪走向成熟。他的名字可以是陈天桥、沈南鹏、季琦、江南春,也可以是现在仍在某个廉价租屋里奋力书写策划书的家伙。与前期白手起家、睡地板、坐硬卧的中国草根民营企业家们相比,他们大多拥有国际化的学识背景、富有创意、创业方式轻盈且令人意外。而李彦宏在2003年遭遇的戏剧性收购事件,最能说明这些人从徘徊到自信的一个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