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伊拉克战争如何影响美国
作者:晓 闵 崔杰通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美国人心情复杂地迎来了伊拉克战争5周年。5年前的3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3月19日),美英领导的30万军队打响了伊拉克战争。48小时内,几千枚导弹落在伊拉克,短短几周美军便占领巴格达,布什总统兴奋地宣布“伊拉克主要战事已结束”。但之后的一切令各界始料不及,美军深陷伊拉克,4000名美军丧命,美国已经付出了8000亿美元,但“仍看不到尽头”。有美国媒体忧心忡忡地表示,伊战的时间目前仅次于越南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昂贵程度仅次于二战,美国的权力和国际威望正因此陷入衰落。
       伊战,想忘却但难忘却
       记得伊拉克战争吗?距伊战5周年不到两天之际,美联社以“伊拉克战争像电视故事一样消失”为题提出了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奇怪的问题。不过,报道强调,“这个问题并不完全是玩笑,在过去几个月中伊战几乎从电视屏幕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着魔的总统竞选活动和步履蹒跚的经济”。报道不失惆怅与不满地说,“美国人仍在那里作战,死亡”。
       美国公布的数字表明,今年前10周,与伊战相关的新闻在美国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只占3%,去年同期却占了23%;在三大有线电视新闻频道中,伊战报道量已从去年同期的24%降到了今年的1%。去年8月,近一半美国人能准确回答出多少美军士兵在伊拉克送命,但目前降到了28%。去年9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女主持冒着危险深入伊拉克前线作报道,换来的却是20年来的最低收视率。正如CNN记者阿瓦斯所说:“人人都对这场战争感到厌倦。”没人愿意一年到头不断被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的事务纠缠。纽约市民米拉贝拉对记者说,美国人已很厌烦伊战了,这根本就是一场不该打的战争,它让美国失去了尊严,拖垮了美国经济。
       “伊拉克可能从公众心头淡化,但它在两党中仍是一个政治话题”。《纽约时报》3月18日题为“纪念日突出伊战在大选中的角色”的报道这样认为。《华尔街日报》则说,“伊战再次成为政治冲突点”。伊战5周年前,美国2008年总统参选人中影响最大的希拉里、奥巴马和麦凯恩就此激烈交锋。
       美国《政治家杂志》说,目前摆在所有人心头的一个问题是:美军在伊拉克还要度过几个纪念日?对此,麦凯恩说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应持续100年”。美国专家通过分析包括英国在马来西亚和苏联在阿富汗等在内的历史事件,认为结束伊战至少需要9~10年。
       摆不脱的伊战痕迹
       记者住所的大楼保安、55岁的大卫最近一反常态,见到人总是笑脸相迎。趁他心情好时,记者问他为何近一年来总是心事重重?他说:“女儿上周刚从伊拉克前线平安归来,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否则整天担惊受怕。”不过,华盛顿国会大厦前经常出现的反战人士就不像大卫那么幸运了。他们大多是孩子或亲人命丧伊拉克的士兵家属,伊战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家破人亡。
       《旧金山纪事报》曾说,自美军2003年占领伊拉克以来,美国人对战争影响的感受远远超出了战场。几年来伊拉克问题几乎成为美国最主要的政治议题。2004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大力反对伊战;两年后国会选举,在民意调查表明多数美国人支持从伊拉克撤军后,民主党控制了国会,民主党的佩洛西评论说,“这次大选是关于伊拉克的大选”。2008年总统选举中,伊战的话题一度主导了选举。
       除了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报道外,各大书店中有关伊战的书籍迅速摆上了书架,比如《黑夜降临:在美国战争阴影下的伊拉克人民》、《暗杀者之门:美国在伊拉克》、《大惨败:美军在伊拉克的冒险》,有的还成了畅销书。反映伊战的影视作品也不断推出,甚至一度发生了意识形态冲突。2003年,《拯救杰西卡·林奇》给人们描绘了一幅英雄主义的图景,2004年重量级人物摩尔导演的《华氏9·11》等电影则批评了布什政府。之后,纪录片《炮火下的宫殿》、《一望无际》等也赚取了多方眼球。
       伊战还催生了一批反战者,他们经常举出形形色色的标语,出现在美国大城市的街道上。最出名的反战母亲辛迪·希恩曾于2005年8月在得州布什度假地附近扎下帐篷。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死亡士兵的家属以及数万名伤兵。一份美军的精神健康报告说,由于陷入战事达5年之久,美军士兵在第3次或第4次被派往战场时,他们中有精神健康问题的比例大幅提高。有媒体称,美军的自杀率也创下了纪录。
       4000人与3万亿
       5周年之际,4000人与3万亿几乎成了美国各界议论最多的两个数字。4000是死亡美军士兵的数字;3万亿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估计美国可能要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支付3万亿美元。这两个数字被视为对美国开战代价的阶段性总结。2002年9月,白宫经济顾问林赛告诉《华尔街日报》,伊拉克战争花费将在1000亿~200亿美元之间。他的话立即遭到白宫批评,称这种估计“太高了”。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称这是“胡扯”。
       《旧金山纪事报》3月18日报道说,伊拉克战争已是美国历史上最昂贵的战争之一。伊拉克战争的价签如今已是朝鲜战争的两倍,比持续了十几年之久的越南战争多了1/3,是1991年海湾战争花费的10倍,是一战的两倍。只有二战比伊拉克战争更昂贵,历时6年的二战中,1600万美国军队与德日在两线作战,花费了约5万亿美元。
       《盐湖城论坛报》3月17日的社论说,美国承担不起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无论是生命上还是财政上。《洛杉矶时报》题为“战争的价签”的报道说,截至2008年,联邦政府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作战行动上支出8000亿美元。报道说,伊拉克战争是美国独立战争以来美国首次对外借款应对支出的战争,下一代人将为此向债权国支付利息。美国人还将面临9万亿美元的国债,这个数字因伊战提高了12%。1991年的海湾战争只持续了1个月,联邦政府为受伤老兵每年付出了43亿美元。按这个趋势,下一代美国人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老兵需要花费6000亿美元。报道称,伊战开始时石油25美元1桶,伊战对油价上涨的推动为每桶5美元至10美元。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从口袋里掏出了3000亿至8000亿美元给石油生产国。
       权力、威望、影响力衰落?
       美国报业巨头麦克莱齐报业网刊登了题为“伊战代价:美国权力、威望与影响力的衰落”的文章。文章援引美国专家约瑟夫·奈等人撰写的一个报告称,“9·11以来,美国一直对外出口恐惧与愤怒,而不是希望与乐观主义的传统价值。各界对美国权力的猜疑正在加深。”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近期对3400名美国高级军官进行的调查访问发现,6成受访军官认为美军的力量与5年前相比变弱了。
       不少美国民众将当前的美国经济衰退归咎于伊战,还有人直言美国已负担不起。美国独立媒体研究机构题为“伊拉克战争正在杀死我们的经济”的报道称,2007年美国的伊战预算为1380亿美元,1380亿美元意味着失去了100万个工作岗位。《洛杉矶时报》题为“战争价签”的报道说,部分美国人可能从战争中受益,因为有国防合同。但总体上,战争没有刺激经济,因为伊拉克战争的费用很多花在了雇用菲律宾和尼泊尔等国家的次级生产商身上。这种支出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很小。
       美国之音3月17日刊登题为“伊战严重损害美国国际形象”的报道称,2003年以来,抗议美国已经成为平常事,不只是在传统上反对美国政策的国家,还包括加拿大、日本等华盛顿的盟国。华盛顿的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主席安德鲁认为,伊战是2001年以来全球范围出现的反美主义的一个原因。英国历史学教授威廉姆斯说,2003年之前,中东人希望像美国人一样,开美国车,说英语,希望有朝一日生活在美国,看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在当地的轰动如同一枚巨型炸弹。但2007年,由于战争原因,人们喜欢的影片戏剧性地变成了《伊拉克恶狼谷》,影片讲述的是美军凌辱土耳其士兵,将平民抓进监狱,供医生切割器官售卖的故事。威廉姆斯说,美国通过帮助建立联合国、在非洲抗击艾滋病、人道主义救援等积聚的善意被伊战销蚀。这种损害需要几代人才可能治愈。
       (3月19日《环球时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