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三位农民工成为耀眼明星
作者:韩晓红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从江苏睢宁农村来到上海普陀区华日服装有限公司打工的朱雪芹、从四川广安武胜中星镇到广东三水区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打工的胡小燕和来自重庆城建控股(集团)第一市政工程公司路面处农工班的康厚明这几天成为中外媒体聚焦的人物,因为他们是农民工人大代表。
       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1.5亿人,是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专家认为,从农民工这个特殊群体选出的代表,步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履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生动体现。朱雪芹、胡小燕、康厚明这三位农民工代表既标志着最基层的人可以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又代表着一个庞大群体的利益和在一线辛劳人们的心声。
       ◆利益的代表和榜样的力量
       朱雪芹,12年前她是从江苏到上海的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打工妹,如今31岁的她已当选为人大代表。朱雪芹关注的面是很广的。她告诉记者,改革开放30年了,第一代进城闯荡的农民工年岁已大,多数回到老家,然而却得不到生活和医疗的保障。如今,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农民工陆续进入城市,未来的他们能老有所养吗?这一直都是她关注的问题。她将这一族群的生存状态归纳为“4+2+1”现象,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加夫妻加孩子。他们的生存质量令人堪忧,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她介绍说,从2002年开始,上海针对外来从业人员推出了综合保险,解决了农民工最关心的工伤、医疗保险和养老三大难题。她希望这些经验能在全国推广,为更多的农民工解决问题。
       胡小燕今年34岁,1998年从四川农村到广东佛山打工,2002年应聘进入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有限公司工作,从成品车间分级员到质检员,从质检员通过竞争上岗担任质量总检职务,之后又被提拔为车间主管,精湛的业务令同行佩服。2008年1月21日下午,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经过无记名投票,胡小燕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我是以农民工身份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肯定要为农民工说话,依法维护农民工的权益。”胡小燕说,她准备了一份《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的建议》,希望全社会让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她在建议中从收入、治安、社会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劳动保证等六方面提出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的具体措施,这些内容凝聚了广大农民工的心声。
       来自重庆的康厚明在各路记者的“围堵”下颇感“新闻疲劳”,他恳切地希望媒体能够更多地从积极的一面去宣传农民工。他认为,加强城市、市民和农民工之间的沟通,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给打工妹和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胡小燕是一对留守儿童的母亲,她的双胞胎女儿还留在四川老家读小学六年级,所以她十分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现在很多农村的夫妇双双出外打工,农民工下一代的教育就很难办。希望政府对此给予更多关注和关爱。”因此,她准备在这次会议上提交《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呼吁由当地政府对留守儿童进行普查登记,开通亲情热线,方便外出务工的父母随时与子女沟通。
       当记者问及作为女性农民工在社会上是否承受更大的压力和受到更多的歧视时,朱雪芹代表说,过去的压力的确很大,现在要好多了。这主要由于新一代女农民工已不再那么传统,观念在改变,思想也比较解放,很多人开始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加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关注,使农民工的社会地位的确在提升。如上海普陀区就做得很好,出台了好多保障农民工的政策,工会和企业还签订了女农民工专项合同,给予了女农民工很多的优惠条件。朱雪芹还呼吁要加强女性的孕检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她希望广大女性要加强学习,增长知识,提高素质,“这样对国家对家庭都会减轻负担。”(韩晓红)
       (3月6日《中国妇女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