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西方国家如何搞“大部制”
作者:董礼胜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英国:决策和执行权相剥离
       最早推行“大部制”的西方国家当属英国。“大部制”作为一种体制在英国推行,是在1970年由英国首相希思领导下的保守党政府完成的。
       当时,英国政府设立了两个大部:一是环境部,合并了原来的住房和地方政府部、公共建设和工程部及运输部,此外还接管了原属于内阁办公厅的污染控制署;二是贸易和工业部,合并了原来已经属于大部的技术部和贸易委员会,并且从就业和生产力部接管了垄断和兼并事务的职责。此外,政府还在内阁办公厅设立了一个跨领域、跨学科的政策评审小组,称为“核心能力部门”,其使命是把整个政府的注意力聚焦于“事关总体战略”的事务上。
       英国实行“大部制”的基础是完成两个剥离:第一,把非决策性的执行任务从各部委剥离出去,交给非政府公共机构;第二,把另一些任务交给私营部门,不再作为政府的职能。
       这种把决策和执行相剥离的好处在于,赋予了行政执行机构较大的灵活性。譬如,执行机构的首席执行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执行机构自己决定内部机构的设置、人员的任用以及工资奖金福利等;在资金使用上,大多数行政执行机构可以收费,并尽可能地采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不过后来,由于工党和保守党在理念上的不同,英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几经反复,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由大转小,1997年开始又由小转大。
       澳大利亚:周密部署确保稳定
       在推行“大部制”方面,澳大利亚是西方国家中的另一个典型。相对于英国经常变来变去的做法,澳大利亚部委的数量和名称都相对比较稳定。
       1987年7月,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霍克在大选获胜连任后3天就宣布了政府机构调整方案,将原有的28个部削减为18个,除两个部(退伍军人部和原住民事务部)之外,每个部都由内阁部长领导。譬如把教育、培训和劳动力市场职能进行统合,设立就业、教育和培训部;把运输、航空和通讯服务进行整合,设立运输和通讯部等。
       在实施政府机构重组的过程中,政府的周密部署和妥善应对,是其得以成功推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行“大部制”的初期,裁员的消息导致公务员人心浮动。为此,政府专门发表白皮书,说明改革政策和将要采取的措施。
       正是由于从决策到执行该果断则果断,该审慎则审慎,这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统计,1987年之前,澳大利亚政府平均每年机构调整18次,而1987年之后仅为每年4次,这说明政治家、公务员和民众已经逐步接受了这一体制。
       美国:涵盖领域内一切职能
       美国联邦行政当局的部级机构只有15个。关于美国的大部,人们谈论最多的是“9·11”事件后于2002年成立的国土安全部。其实,美国其他的部也很大。如运输部就包含了海、陆、空运输,体现了“大运输”的概念;农业部涵盖了类似我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的职能。
       与英国和澳大利亚所不同的是,美国的大部并不存在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安排,而是全方位地涵盖某个领域的一切职能,并且在国内没有其他政府机构分担相近的职能。
       以1977年成立的能源部为例,它的使命是促进国家经济和能源安全,促进科技创新,保障核武器场地的环境清理。围绕这一使命,该部确立了如下5个战略主题:能源安全、核安全、科学发现与革新、环境职责和卓越管理。根据这些主题又确定了16个战略目标。能源部的年度预算超过230亿美元,联邦雇员和合同雇用人员超过10万人。
       在职能完整性上,与能源部相比,美国国土安全部又要更胜一筹。国土安全部至少综合了22个机构,现有18万雇员。这些机构包括交通安全署(原属交通部)、联邦危机管理署、秘密特勤人员(原属财政部)、关键设施办公室和联邦执法培训中心(原属联邦调查局)。这些机构被整合到4个司:即边境和交通安全司、危机准备和应对司、科学技术司及信息分析和基础设施保护司。(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董礼胜)
       (3月12日《世界新闻报》,作者为该报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