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李金华:“铁面审计长”高迁
作者:张馨月 孙荣飞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3月13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李金华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这也意味着他将正式告别23载审计生涯。
       李金华的卸任,外界曾有一些担忧,“审计风暴”的力度会不会减弱?
       面对这样的疑问,李金华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不会。”“可以肯定,我离开之后,审计风暴还会继续下去。”
       “风暴”背后的压力
       23年前,李金华只身背着包从陕西坐火车来到北京就任成立不久的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那个时候,他尚不知道审计署的门朝哪边开;23年后,他在光环和赞誉声中从审计长的舞台上谢幕,带着他对审计背后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给大众一个符号式的背影。
       “他是国家财富的守护者,领导着突出体现执政能力的政府部门。一个大声说出实话,勇于面对问题的国家公务员。一个正直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精彩诠释了什么是执政为民。”——这是2004年,李金华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辞。
       将国家审计署和李金华推向前台的是公众命名的“审计风暴”,尽管这样的说法,从李金华到普通的审计工作者并不表示认同。
       10年前,李金华升任审计长。
       1999年6月,李金华向九届全国人大作《关于1998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审计情况》的报告,这是第一次的公开审计报告,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此后,掀起了第一场令全社会沸腾的“审计风暴”。随着每次审计报告的出炉,风暴不断。
       李金华在后来曾表示,1999年的这一次“审计风暴”是出台最艰难的一次,因为披露的多是权力机关的问题。
       但这一次“审计风暴”很快就过去了。第二次是在2003年,审计报告之后舆论界也宣传了一番,但持续时间不长,因为“非典”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威力最大也最为人们熟知的一次“风暴”很快接踵而至。
       2004年6月23日,李金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呈送了一份前所未有措辞严厉的审计报告之后,迎接他的又是长时间的掌声。
       在这份沉甸甸的审计“清单”中,7个中央部委被曝光,几十亿的资金黑洞让人触目惊心。报告中的18项内容每一项都足够震撼。
       这一场“审计风暴”,时间之长,涉及人员之多,影响之大,之前是没有的。也就是在那一年,李金华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然而,一直主张“无所畏无所求”的李金华很少提及这一场“风暴”背后,他和众多审计工作者所承受的压力。
       李金华身边的一位审计工作者,曾任审计署办公厅副主任,现任《中国审计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刘玉慧2005年春在审计署内部的演讲稿中描述了那个看似平静却又不平常的下午。
       “那天下午,我们办公厅的几位领导及参加起草报告的几位同志不约而同的,早早等在楼道里,等审计长出来,我们把审计长一直送到电梯口,谁都没说一句话。在电梯门关上的瞬间,我们看到审计长很有力地向我们挥了一下手,我们知道他示意我们回去,同时也表达着一种信心和彼此都懂的心情。”
       那个晚上,这些在李金华身边的工作人员第一次请他吃了一顿饭。那天,大家怀着同样的心情,谁也没有多说什么。
       “我们再清楚不过,审计长作的这个报告形成过程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更看重审计公开背后的信息
       李金华曾经自己分析过因何会形成这样的“审计风暴”。
       李金华表示,审计更多地揭露的是权力部门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是一个国家民主与法制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民主与法制的工具。
       在他看来应该更看重审计公开背后的信息:审计是站在人民的角度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审计结果公开不仅是推动被审计机关加强管理,更是透露,政府用老百姓的钱要对老百姓有交代,增加透明度。
       “首先是把这个形式推出来,让老百姓看到一种希望,得到更多的信心。”李金华说。
       审计工作的每一次深入透明都得到了肯定和支持。
       5年来,温家宝总理每年都听取审计署的工作汇报并作重要指示,要求“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审计工作”,提出“审计的最终目的是要从制度和体制上解决问题”,审计机关要“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继续加大效益审计的力度”。
       2007年12月24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审计署视察工作,与审计系统厅局长们座谈。
       “温总理整整讲了一个半小时。”一位在场的审计工作者回想起来依然很激动。
       在讲话中,温总理充分肯定了5年来的审计工作,强调了审计机关和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地位。
       总理对审计工作者给予重托,“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关注民生和社会建设问题”,“对于审计发现的典型案件,不仅要审深审透,严肃处理,还要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从完善制度、机制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心中难免还有遗憾”
       在现实背景下,如何让审计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李金华常常思考的问题。
       中国选择了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不相同的审计制度,中国的审计环境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一样,国有资产数额巨大,还要对国有银行进行审计,而国外大部分是股份制的,需要审计的对象太多,而全国审计系统只有8万人。
       2006年的审计报告发布之后,一位新华网的网友留下了这样一段评论:“首先要感谢李金华这样为国为民负责的干部。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不是用‘好人’的问题,而是制度建设、监督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好人’建设国家,更重要的是需要完善的制度建设。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年一次的审计风暴让普通的老百姓也从最初简单的叫好变得更加理性起来。
       而这正是李金华的遗憾,“还有很多制度问题没能解决”。
       李金华一直主张,要将揭露问题与促进整改相结合。“世界上,唯独中国的审计部门不但要查问题,还督促整改问题。别的国家审计机关对整改没整改是不管的,报告给议会,就完成任务了。”
       “权力要发展,制约就须得跟上。光有权力没有制约就糟了。”这句话被视为李金华的“临别赠言”。
       “铁面审计长”的道歉
       铮铮铁骨的李金华也有流泪的时候,为数不多的几次几乎都是讲到自己的部下们。
       “同志们工作很辛苦,待遇也不高,我没有能力去给大家改善条件,增发工资,但我可以以我的努力去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李金华在审计机关内部的会议上说。
       2007年12月27日下午,李金华作为审计长最后一次坐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主席台上,已经接任“党组书记”的副审计长刘家义代表全体审计工作者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向李金华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人们纷纷站起来,仿佛要把所有的感情融入这掌声中,“谢谢大家。”李金华起身向大家鞠躬,许多老审计人眼中已是泪光闪闪。
       “退休以后,我们共勉,要继续地关心审计工作,支持审计工作,同时也不给在位的同志找麻烦。”李金华对那些和自己一样将要告别审计生涯的老伙伴们说。(张馨月、孙荣飞)
       (3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