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出任国际组织高官的中国人
作者:张 翀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继来自中国的张月姣女士出任WTO(世界贸易组织)大法官不到两个月,又一名中国人获得了世界银行任命,成为该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这就是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的林毅夫。
       “中国在人力资源上提供支持对于国际组织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外交事务研究院副院长、国际组织专家苏长和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很多国际问题离开了中国的参与都很难妥善解决。以后还将有更多的中国人进入国际组织的管理层”。
       
       多名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任高官
       《华尔街日报》1月20日报道称,世界银行总裁佐利克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任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主任林毅夫为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很快,世行理事会通过了该项任命。世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拟定研究计划及发展方向上扮演相当重要的决策角色,过去一直由美国或欧洲的人士担任此职,林毅夫是第一位担任此职的“外国人”。
       而仅仅两个月前,来自大陆的律师张月姣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会员国之间争端的常设最高仲裁机构——世贸争端解决委员会的任命,成为中国首位WTO大法官。
       其实此前,也已有多名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高官。2005年,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竞选获胜,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执行局主席;2006年11月9日,在瑞士的日内瓦,得到中国政府高调支持的陈冯富珍当选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开华人主政国际组织先河”,成为中国2006年多边外交胜利的一面旗帜。在陈冯富珍当选第二天,即2006年11月10日,国际电联(ITU)选举中国籍的赵厚麟为副秘书长。
       竞争异常激烈 杂音时有发生
       自1972年恢复联合国席位到2005年的33年间,中国除因政治因素非竞选就任过联合国副秘书长等职位外(目前已有7位中国人担任过联合国副秘书长。2007年2月9日,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沙祖康大使接受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任命,担任联合国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从未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高层职位竞选。但从2005年10月开始,中国人逐渐走上了世界组织高官的角逐场,仅仅两年时间,就收获了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多个高层职位。
       国际组织高官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以现任世卫总干事的陈冯富珍为例,在竞选时就有来自日本、芬兰、土耳其、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国家的多名代表争夺此职位,但拥有13亿人口的祖国做后盾,再加上个人资历优势及努力,陈冯富珍最终获选。
       而中国首位WTO大法官张月姣的上任之路更为“坎坷”,由于台湾代表以“对于这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上诉机构法官人选,台湾方面担心以后处理涉台的案件时,没办法保持公平性”为由阻挠任命,使议程均遭搁置,造成WTO有史以来首次上诉机构法官任命案未通过。由于引起包括美国、欧盟、中国大陆、日本、加拿大、巴西等30个会员国的不满,台湾的阻挠最终没有影响中国首位WTO大法官的上任之路。
       
       世界需要“中国声音” 国际组织需要中国分享经验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声音在很多国际问题上已经不可或缺,一些地区性国际间问题离开了中国的参与已经很难妥善解决”,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外交事务研究院副院长苏长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国际组织已迫切的需要中国在人力资源上提供支持,让更多的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重要职务”。
       通过长期对国际组织的研究,苏长和认为,“国际组织在选拔官员时,不仅要考察候选人在专业领域的造诣,同时是否能用全球的视野看问题,是否能更公正地站在世界的角度对待全球多样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苏长和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几位中国出身的国际组织高官都有国际教育背景,熟悉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能更好的向世界表达中国的声音”。
       苏长和对记者介绍到,各国都清楚,出任国际组织高级职务,除了提升对国际制度的参与这种实质意义之外,更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因此“国际组织高职的争夺是异常激烈的”,“这对于扩大该国的影响力以及增加该国的话语权都非常有意义,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政治上的较量’”。苏长和认为,“多位中国人荣任国际组织高官仅仅是个开始,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今后必将有更多的中国人走向世界”,“我们逐渐会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一问题,因为中国的地位已不容忽视,需要在国际组织中贡献力量、分享经验”。
       (1月22日“环球网”,作者为环球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