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昆明,仇和的新一站
作者:尹鸿伟 张 寒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要负面的报道,看看我们做得不好或者不足,为市委下一步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2007年12月28日,新任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请各个新闻单位提供近期报道,特别提出“要负面的报道”。与国内许多官员拒绝“负面报道”,甚至千方百计封杀“负面报道”相比,人们看到一丝新气象。
       仇和曾是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按照中央的决定,已于2006年1月当选江苏副省长的他,又在2007年年底调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仇和此次调任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热烈关注,有分析称,这一任命显示中央政府想要努力推动地方政府改革的决心。
       高调亮相
       “现在办一个户口下来最长要多长时间?”“为什么要25天,能不能再快一点?”
       这是2007年12月28日进到昆明市便民服务中心之后,仇和关心的第一个问题。
       “仇和速度”已经在经济总量占云南省1/3的昆明体现。“想得到的不一定办到,但想不到的永远办不到,看准的事情,砸锅卖铁也要做!”
       “新昆明”建设所在地呈贡县,一直以私搭乱建而闻名。仇和到昆明第四天,一纸政府令迅速下发到每一名公职人员手中:2008年1月12日前必须自行拆除,否则副科级以上干部就地免职,其他公务员两年考评不合格。
       “昆明不仅是云南的昆明,也是中国的昆明,更是世界的昆明。”仇和表示,新一轮的大发展,要充分发挥地处边陲、依托泛珠三角地区以及作为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代表云南省委公开表示,仇和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改革创新意识强,其在江苏省工作期间“雷厉风行,工作节奏快办法多”;仇和事业心、责任感强,作风深入,注重调研,知识面较宽,为人正派,性格直爽,原则性强,敢于开展批评,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云南省委认为“仇和接任昆明市委书记是合适的”。(以上摘自《南风窗》2008年第2期)
       从太湖蓝藻到滇池治理
       去年夏天太湖蓝藻危机爆发后,江苏省实行“河长制”——从省委书记到县委书记,每个人包一条河的污染治理,将治污责任明确到具体地方官员。仇和也多次提到,在环境治理方面,“让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在环保领域握手”。
       参与太湖水污染治理以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这些都为仇和到云南要做的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昆明,最重要的环境治理工作是滇池治理。滇池是云南第一大湖泊,也是昆明的“母亲湖”,滇池治理对于昆明的意义重大,对云南整个形象也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仇和将会如何加强滇池的治理,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昆明作为春城,能在发展中保持自己生态城市的特色,是人们所希望看到的。
       从发展苏北到拉动西南
       仇和在昆明市干部大会上公开亮相后,当地媒体收到多封市民来信。
       在信里,有市民提到,仇和是个实干改革家,希望能加快昆明缓慢的节奏。也有市民用拉家常的语气告诉仇和,来了就好,要把昆明当成家,把改革者的睿智用在昆明。
       仇和曾说,他每天坚持看45页书,从不中断。这也是仇和到昆明的优势之一,善于更新观念,有长期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理论沉淀。
       另外,仇和的工作作风是敢拼敢闯,到相对落后的地区能展开手脚,“他是适合被放到西部的干部”。
       仇和最近这一年多在江苏省负责的工作之一,是协调江苏相对落后的苏北的发展。这也被认为仇和适合到西部开展工作的原因之一。
       江苏省党校区域经济学教授储东涛认为,苏北和昆明相比,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地理位置重要和相对落后,这两点是相似的。积累到的苏北发展经验,仇和也许会应用到昆明去。
       从宿迁到苏北再到西南,仇和有一个相通的脉络。不断有人猜测,仇和在昆明第一个大的举措会是什么?“从现在开始,我愿做一名合格的纤夫,与昆明各族人民一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拉动昆明市这艘‘巨轮’快速平稳前行。”仇和在履新讲话的最后,道出了自己的愿望。(本部分摘自1月7日《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