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民主党派换届“旗帜性人物”接棒
作者:魏 武 李 斌 苏永通 邓江波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7年12月3日,林文漪、蒋树声分别高票连任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央主席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中国八个民主党派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由此拉开帷幕。
       一个细节格外引人关注——和5年前的八个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均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出席不同,这次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各民主党派开幕式并致贺词的均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向民主党派代表大会致贺词,这是用实际行动表达中共中央在推进、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诚意和决心。”民进中央前主席许嘉璐说。
       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分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共有70多万人。按照中国的政治路线图,中共是居于执政和政治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则是与中共进行亲密合作的友党。
       “新一代”成主力军
       此次民主党派中央换届,是自1997年、2002年之后,又一次中央机构集中换届。
       “很紧,很多准备工作。”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告诉记者。2007年11月29日,民盟十大召开。民盟是八大党派中成员数量最多的政党,最新数据为18.1万人。
       随后台盟、民进、九三学社、民革、农工党、民建、致公党陆续召开大会,会期多在4天左右。随后各党派的“一中全会”召开,新的常委、副主席和主席也逐渐亮相。
       此次民主党派中央将实现一次巨大的跨代接班。1977年恢复高考后接受大学教育的“新一代”将大量进入各党派中央委员会,他们多在55岁以下。
       “此次换届,‘文革’以前培养的知识分子几乎全部卸任。”民革中央委员朱维究说,“年龄在那儿摆着呢。”
       10年浩劫,令民主党派内部形成近10岁的年龄断层。以九三学社为例,据统计,242名现任中央委员,60岁以上老委员比例近半(112人),50岁以下委员仅68名。
       1997年前后,中国的民主党派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换届,老一代领导人大部分退出中央领导岗位。1996年底辞职的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和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当时分别为85岁和86岁高龄。
       接班者则多在1949年之后接受高等教育,1980年代后加入民主党派。而尽管如此,当初上任的5位主席,现在都已超过70岁。
       2002年,1949年后出生、“文革”后上大学的“新一代”开始进入中央机构——他们现在是中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
       以中共为例,新的中央委员,多数为建国后出生,尤其是54岁的习近平和52岁的李克强,其崭新面貌备受瞩目。
       而此次民主党派中央换届,“新一代”也逐渐成为主力军。而原九三学社中央秘书长刘荣汉认为,这一届“想跟上中共还不大可能”,民主党派(在年龄上)“2012年才能和中共合拍”。
       新老接班规范化
       地方统战部门近日纷纷为进京的各党代表举行欢送会。此前,随着中共地方党委换届,各民主党派地方也陆续完成“政治交接”,大量40多岁的新主委备受关注。
       2007年6月当选民盟北京市委主委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只有45岁,他领导的新一届常委平均年龄48岁,全部拥有高级职称。
       此次各党派中央换届,恰逢中共召开十七大之后。而按照统一部署,之前各地方民主党派多在地方中共换届之后陆续实现新老交替,并选出进京的全国代表。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近日召开的动员大会上还强调,要把九三学社九大开成一次“中央领导班子进退机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的大会”。
       九三学社中央顾问洪绂曾说,党内已形成共识,“那就是到了年龄,不到届,中间也换”。年龄70岁以上的5位民主党派一把手任期已达两届,按照各党派章程“一般不超过两届”、“特殊情况下也不能超过三届”的原则,他们将在这次换届后退出领导岗位。
       记者从民盟、民建、民革和九三学社了解到,各党派全国代表大会以及随后举行的“一中全会”,均采取等额选举方式。
       各民主党派将选择在一些饭店举行大会。人数最多的民盟,将有810多名代表与会。引人瞩目的是,这次民主党派换届均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开幕式并致贺词。
       贯彻十七大精神
       近期,各党派纷纷召开本届最后一次中常会或中全会,部署大会事项。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是主基调,也是今后各党派的首要政治任务。据记者了解,2007年10月29日上午,民盟还专门安排了一次十七大的集体学习。
       贯彻地方党代会精神,则是地方党派换届时的“主旋律”。将中共党代会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此表明自己“跟着党走”。
       筹备会务的工作人员与中共中央统战部保持沟通。“需要他们协调的会帮忙协调,需要帮忙看一看的会帮忙看一看。”刘荣汉告诉记者,党派的政治报告、章程修改内容,以及人事安排计划,都会事先和中共中央统战部沟通协商。尤其是人事安排,由于换届牵涉第二年的人大和政协选举,以及政府的实职安排,协商的范围不仅局限在统战部与党派之间,党派与党派间亦需要协调。“沟通非常细,不像你们想像的。”民革中央委员朱维究说。
       强调传承教育
       除了在人事上与中共换届密切衔接,“政治交接”特别强调党派传统的交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原中央统战部一局(民主党派局)局长游洛屏总结,1997年换届,政治交接重点是继承优良传统;2002年换届,政治交接重点是明确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2007年换届,政治交接重点是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6年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就已经专门对党派换届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其中特别强调换届工作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以此为主题,2007年3月之后,中央统战部和各党派中央陆续部署为期两年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陆续在各党派上上下下试点,重点是各级骨干成员。
       “实际上让政治交接的着力点更为清楚。”一位民主党派副主席告诉记者,“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制度。”
       一些党派将其早期领导人与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之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感人故事,作为教材,教育成员要像先辈那样,即使遭遇挫折,仍无悔地接受中共的领导。
       争取更多实职安排
       按照惯例,此次民主党派中央换届,将影响2008年“两会”的人事安排。一般而言,各民主党派一把手以及第一副主席(或常务副主席),通常会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此外,国务院部委和直属机构也会有实职安排。
       “前几年都在争政协一号提案,现在还要看,谁的实职安排多。”朱维究说。
       洪绂曾1989年起担任两届农业部副部长,是在“14号文件”出台前的几个民主党派副部长之一。他说,在九三学社,内部一致要求增加实职安排,而中央也强调自己有责任举荐人才。
       “形势很好。”这位75岁的老人常年在各地调研,在非中共的万钢和陈竺“入阁”后,对于党外人士的正职安排,许多地方纷纷设定时间表和具体指标。“从上到下,省里都在说多少个正厅,市里多少个正局(应为正处)。”
       2007年,致公党副主席万钢担任科技部部长,成为35年来第一个非中共党籍正部长。洪绂曾说,时任致公党主席的罗豪才积极延揽人才出了名,而九三的主席韩启德,也曾“亲自出马”。
       洪绂曾期盼,2008年党外人士在国务院的实职安排,除了数量上,还有层次上的进一步突破。
       2007年11月17日,刚刚参加完民革中央的中全会的朱维究告诉记者,当天的两大议题是,民革是否后继有人,和参政议政情况。“我们有危机感”。
       有民主党派人士坦陈,与中共干部成长路径不同的是,从政能力与知识文化水平并不完全成正比。中共拥有层级分明的干部队伍,民主党派亟需完善内部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执政党需要的时候,你要提得出来,”她说,争取更多的实职安排,“核心的问题是,你能不能承担,现在感觉比较大的问题是能力不行。”
       (综合新华社2007年12月3日电及2007年11月22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