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聚焦中美军事热线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天下)》 2007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访华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中美两国军队之间建立起军事热线,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条与外国军方的军事热线,这条热线的开通在中美军事关系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一条兼具象征与实际意义的热线
       1996年台海危机之后,当时的美国太平洋司令普理赫就曾提出设立军事热线的想法。2001年南海撞机事件后,中美两军的联系曾一度中断,两国军事交往走入低谷。近几年来,中美军事之间的关系逐步得以恢复,甚至可以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中美军事高层展开互访,两国国防部防务磋商机制不断完善,两军交流日益走向实质化。
       2006年第八次中美防务磋商会上,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罗德曼正式向中方提出了建立军事热线的计划。中方经过考虑,决定接受这个计划。今年4月美国派出一支技术小组来华与解放军共同解决架线等技术问题。“军事热线的设立有其象征性的意义,因为它展现了双方对彼此建立互信的承诺。”美国前太平洋总部司令邓尼斯·布雷尔上将曾这样评价。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战略室主任夏立平告诉记者,军事热线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军事关系的改善关键看两国政治关系的大势,当前中美政治关系处于稳步发展的阶段,军事关系也随之发展。
       接受记者采访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任晓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中美关系史研究会会长陶文钊都认为,这条热线兼具象征意义和实质意义,二者相互联系。
       热线的建立,首先表明了双方建立互信的意愿和努力。军事热线作为双方逐步建立互信的一部分,使得双方多了一条交流的渠道,便于两军之间进一步加强联络与沟通,特别是在危机处理中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反恐事件中热线作用会比较突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双方就开始了建立信任措施的努力,包括海上信任措施和约定中美核武器互不瞄准等。虽然在撞机事件后双方军事交往陷入低迷,但是双方军队内部的主流都是支持加强交流与沟通的。经过多年的磋商和讨论,军事热线终于设立成功,这也表明双方在开放与互信方面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夏立平认为,中美军事在安全领域的共同利益在不断增加。
       “共同利益”表现在两个领域:一 是传统安全领域,例如中美双方都希望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与和平稳定,都不希望台海问题激化,在这些问题上增加一条军事热线的沟通将有利于双方定期或者在有危机发生的情况下了解对方立场,对于缓和局势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二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比如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防止全球变暖、防止恶性传染病的传播和海盗等,这些日益全球化的问题必须合作才可能解决。
       夏立平说,中美目前已经开展了海上搜救等方面的联合军演,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当发生恐怖袭击等事件时,热线的作用就会比较突出。
       尽管如此,任晓指出,疑虑和不信任仍是双方交往最大的障碍。中国最近发射成功的“嫦娥一号”也在美国引起了一些担忧之声。
       夏立平也认为,中美双方目前还未在解除疑虑、增加透明度方面达成一致。美国虽然一再强调中国军事透明度不够,但是美国也没法表达清楚,他们要的究竟是何种透明。如何增加透明度是由多方因素决定的,美国军事在全球以威慑战略为主,公开军事力量是这种威慑战略的一部分。
       开通已经敲定细节尚待商榷
       夏立平告诉记者,中美军事热线一些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是建立何种级别的热线(是两国国防部长之间还是美军太平洋总部和南京军区之间),双方还需要进一步磋商。
       五角大楼里上世纪60年代设立的美苏军事热线是24小时值班的,每天需要联系若干次以确定线路畅通。联系方式主要是传真、电传和电话。夏立平认为中美之间的热线可以增加电子邮件这个方式。(邱丹)
       (《望东方周刊》2007年第46期,作者为该刊特约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