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李克强:农业大省与工业大省的实践者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天下)》 2007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52岁,李克强成为中共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最年轻的一位。
       10月22日上午,新一届政治局常委集体亮相,胡锦涛总书记向中外媒体作介绍时,说习近平、李克强是“比较年轻的同志”。
       聚光灯下的李克强在向现场挥手致意时,面带着他一贯的微笑。从开始走进中国政治舞台开始,他展现给外界的形象,很多人用“温文儒雅”、“沉稳内敛”来形容。
       尽管一直都保持低调,但从团中央到任职河南,再到转任辽宁,李克强都受到外界广泛关注。38岁时就出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进入正部级干部行列,“年轻”也是李克强给外界的深刻印象。
       而出身法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李克强,也成为近年来涌现出的人文社科背景官员的代表人物。这种趋势也正好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治国理念的转向相契合。
       法律系高才生与经济学博士
       1955年,李克强生于安徽定远。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李克强具有知青经历。1974年,他到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东陵大队插队,曾任大庙公社大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8年,李克强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那时候,在拨乱反正中恢复的法律专业,还属于“绝密”专业,进入者须品学兼优、根正苗红。
       据他当年的同学姜明安(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著名宪法、行政法学者)介绍,在北大学习其间,李克强学习勤奋刻苦,思想活跃,并且展现出比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任校学生会主席。
       1982年毕业后,李克强任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兼全国学联秘书长,并在第二年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28岁成为正厅级干部。1993年,38岁的李克强出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晋级正部级。
       任职团中央其间,他在北大在职攻读经济学,先后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导师为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影响颇大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李克强的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论文奖。
       河南初试
       1998年成为李克强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之前从未有地方从政经验的他被调赴河南,出任省委副书记、省长,后任省委书记。
       1998年,44岁的李克强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长,也是第一位“博士省长”。在河南的7年经历也历练了他的实际管理经验和从政底蕴。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较为突出。据河南的地方官员回忆,上任伊始,李克强表现平稳持重,在长达4年间并没有通常新官上任的大举措。但随着对河南政经社情的逐步熟稔和行政的丰富积累,李克强开始发力。
       那时“中部崛起”还未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在东部先行和西部大开发中均无位置的河南提出“东引西进”,即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用东部的人才、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开发河南的市场、资源、劳动力和区位优势;鼓励河南优势产业和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西部开发,拓展河南发展空间。
       另一个动作是强调“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力推“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来改变河南的落后面貌。2004年10月,李克强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畅谈“中原崛起”。
       此外,河南当时的另一个广为关注的举措是大批引入高端人才,2004年2月吸引了380多名博士和1820多名硕士,“博士从政”现象一时引领风气。
       到2004年底李克强离开的时候,河南的人均GDP从1998年的4976元上升至2003年的7590元。
       主政辽宁
       离开河南后的下一站是辽宁,李克强出任辽宁省委书记。当时外界普遍解读,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他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将会更加全面,执政经验的积淀也会更加厚实,其从政履历将大为增色。
       同三农问题突出的河南不同,当年的共和国工业基地辽宁,在改革开放之后曾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衰颓和落寞,历史包袱沉重,特别是众多资源枯竭型地区,下岗失业职工众多,社会问题繁杂。
       2004年,经过多年改革磨砺之后,东北迎来国家东北振兴战略的时机,辽宁正是这个战略的龙头。与7年前相比,李克强此时的履新已然驾轻就熟。
       到辽宁后李克强的头一件事是到各地调研。第一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初到阜新就办了两件实事,一是和国家开发行协调解决阜新的失业保险金缺口5000万元;二是同内蒙古联系落实阜矿集团的一起投资事宜。
       到辽宁后的李克强还是保持着一贯的低调,在不多的公开报道中,他的行踪常与慰问下岗困难职工等相关。沈阳铁路局有关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说,李克强经常乘火车去开会和调研,“有时仅一个人,连秘书都不带”。
       熟悉辽宁近年情况的人士分析说,李克强在辽宁的主要工作,可以总结为“两条腿走路”,就是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辽宁”。
       构建“和谐辽宁”的动作中,棚户区的改造令人印象深刻。从2005年3月开始到今年,这个辽宁“一号民心工程”让近120万人的棚户区居民开始了新生活。
       在经济建设上,辽宁把自己定位为“沿海开放省份”,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开发战略。另外还推动辽宁腹地经济发展,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意在推动沿海和腹地的互动。
       在东北振兴战略带动下,辽宁这个东北龙头今年已逐渐重振风采,一个可资证明的经济指标是,2006年,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再度复兴,全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石油加工业和冶金工业,成为辽宁第一大产业。
       前述沈阳铁路局的人士介绍说,李克强特别注重两项数据,“就是全省铁路货运增长量和全省用电增长量”,原因在于,一是数据是实实在在的,水分少,真实可靠;二是更能够反映出辽宁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特别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变化和格局。(陈默、王娜)
       (据新华社消息,2007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李克强不再兼任辽宁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本刊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