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普京历史性首访伊朗
作者:包小龙 赵汉臣 韩 霜

《新华月报(天下)》 2007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0月16日,伊朗总统内贾德欢迎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
       安全部队出动,士兵荷枪实弹,直升机盘旋而过……在伊朗当局空前严密的戒备之下,俄罗斯总统普京于当地时间10月16日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里海沿岸国家峰会。由此,普京成为继斯大林1943年参加苏、美、英三国德黑兰首脑会议之后,第一个造访伊朗的俄罗斯国家元首。
       这也难怪,伊朗方面从上到下都对普京到访高度重视,不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罕见地与其举行了会见,连老百姓也对此津津乐道。
       伊领导人高规格接待
       普京的专机在10月16日9时抵达德黑兰机场后,伊朗外交部长穆塔基亲自上前迎接走下飞机的普京。普京一边对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一边和穆塔基谈笑风生。
       不仅如此,伊朗总统内贾德还在当日的峰会开始前,亲自为普京接风。伊朗“新闻电视台”报道称,内贾德在著名的萨德阿巴德宫举行了非常正式的欢迎仪式,内贾德还陪同普京检阅了仪仗队。随后,内贾德和普京一起出席了峰会的开幕式。因为普京专机迟到,峰会特别推迟了一小时。
       此外,伊朗多家媒体都关注了普京和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会谈。媒体评论认为,对于一个到访的非穆斯林国家领导人来说,这种会见是非常罕见的,是“难得的荣誉”。
       媒体造势 百姓捧场
       普京的到来,让伊朗媒体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普京的飞机刚一降落在伊朗的土地上,该国国家广播电台的网站就发出消息,“普京总统刚刚抵达了德黑兰”。与此同时,“新闻电视台”也刊出了即时图片:图片上,一架标着“俄罗斯”标志的大型白色飞机降落在德黑兰机场的跑道上。
       不少媒体发表评论称,普京的访问是对西方不断施压伊朗核进程的沉重一击,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更是盛赞普京此行是里程碑式的访问,显示了俄罗斯“不屈服于美国压力的独立性”。
       其实,伊朗对普京到访的期待早在10月初就已经显现。10月1日,伊朗伊斯兰议会外交事务与国安委员会主席波洛杰迪曾公开表示,普京访伊将成为两国关系的转折点。此后,媒体便不断为普京到访预热。
       虽然将两天的访伊行程缩短成一天,但普京的到来还是给德黑兰带来了震动。不仅媒体大篇幅报道,老百姓也津津乐道。许多人认为,普京作为60多年来首位到访伊朗的俄罗斯元首,给伊朗“带来了面子”。
       突访背后暗藏玄机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伊朗核问题阴云密布,西方国家的制裁声浪远未平息,因此,劝说德黑兰重回谈判桌是普京此行重要任务之一。而普京与哈梅内伊及内贾德会晤后,俄伊双方也强调应用政治外交手段,在谈判和对话框架内解决上述问题。俄罗斯不希望伊朗沦为下一个伊拉克,出发点还是维护本国战略利益。由于早先的“东方阵营”及其外围力量已不复存在,目前的俄罗斯经常直接暴露在动辄发难的西方敌对势力面前。而内贾德已与查韦斯、卢卡申科等人成长为抢眼的“反美旗手”,这有助于俄方重新获得与西方角力的缓冲带。
       此外,普京此次伊朗之行的另一个重头戏,在于推进双方的能源合作。普京与哈梅内伊会晤中,再次谈到了令西方颇为不爽的建立“天然气欧佩克”的构想。而在两国发表的共同声明中,直接涉及能源和经济合作的内容占了相当篇幅。
       普京与内贾德会晤后也明确表示,俄方将履行自己的义务,完成伊朗首座核电站——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不过,他拒绝就核电站启用和交付核燃料的时间做出承诺。
       (10月19日“国际在线”。标题有改动)
       背景
       内贾德:“纽约之行”阻碍多
       在普京访问伊朗之前,伊朗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曾于9月24日抵达美国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做演讲,并于9月25日出席联合国大会。但由于内贾德原拟在美国纽约开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动被美方一一拒绝,因此可以说,内贾德“纽约之行”的效果远低于其预期。
       哥大演讲遇尴尬
       尽管抗议不断,内贾德的一言一行仍然成为瞩目焦点。他于9月24日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不少学生清晨4点就到现场排队等候座位,网上分派的座位公布90分钟内就派发完毕。
       到哥伦比亚演讲时,内贾德还没登上讲台就遭到校长李·博林格的恶意评论。
       向700多名听众介绍内贾德之时,博林格说:“总统先生,你展现了一个狭隘、残酷的独裁者所拥有的一切特征。”
       
       因为向内贾德发出邀请,博林格及哥伦比亚大学成为批评对象。但校方解释,唯有这样,才能展示所谓的言论自由精神。谈到伊朗核计划,博林格问内贾德:“我怀疑,你能否有如此的知识分子的勇气回答有关提问?”
       博林格发表上述讲话时,内贾德就在3米之内。他依然保持微笑,镇定地走到话筒前开始演讲。对于博林格的“挑衅”,内贾德没有正面回应,但他演讲中的一段话似乎对此有所指。
       他说:“依照伊朗的传统,如果邀请别人来演讲,我们实际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因此不会在演讲开始前就来一串抱怨,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为学生和教员‘接种疫苗’。”
       对于博林格的开场白,内贾德轻描淡写地说:“不过,我可不愿一开始就被这种不友好的待遇影响。”
       演讲之后的提问环节中,内贾德不乏幽默表现,与主持人的机智对答赢得听众笑声。
       主持人问:“您和您的政府是否寻求摧毁以色列?”内贾德回答:“我们爱所有人,是犹太人的朋友。”主持人接着问道:“请以简单的‘是’或‘否’回答问题。”内贾德反问:“巴勒斯坦问题是不是有重要国际意义,请以‘是’或‘否’回答。”
       联大“终结”核争论
       联大讲坛是内贾德纽约之行的“主战场”。他于9月25日在联大会议上的讲话,单方面宣布关于伊朗核问题的争论已经“终结”。
       内贾德继续伊朗政府的一贯口径,即伊朗发展核计划以民用为目的,不会用于制造核武器。他说:“世界没必要向伊朗证明,伊朗正在造核弹;伊朗必须说服世界,伊朗没有朝这个方向前进。”
       对于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决议,内贾德为伊朗叫冤。他称,这是将伊朗核问题“政治化”。他认为,伊朗核问题所面临的是“法律程序问题”,因此应该交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处理。
       他说:“我正式宣布,所谓的核问题终结,已经成为普通的机构事务问题……当然,伊朗愿意同各方举行建设性会谈。”
       自去年以来,联合国安理会两次通过制裁决议,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遭到伊朗拒绝。目前,美国等国家正在寻求通过对伊朗的第三轮制裁决议。
       针对伊朗核问题,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8月30日发布的报告说,伊朗目前生产核燃料的进度慢于预期,并称赞伊朗在澄清过去核活动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袁原)
       (9月27日“新华网”。标题有改动)
       时评
       普京伊朗行显示俄外交独立性
       伊朗正与美国紧张对峙,国际处境也十分孤立,然而,普京却毅然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伊朗喜出望外,美国恼怒,国际舆论瞠目。
       当然,普京此举并非为了取悦伊朗,更无意激怒美国,而是为了显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立性,俄不屈服于美国的压力。
       苏联解体后,美俄关系曾经有一段“蜜月期”,但这也恰是俄外交的“屈辱期”,俄在国际舞台上事事要看美国的脸色行事。普京执政的后期扭转了这种局面,在涉及俄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俄敢对美说“不”,并且寸步不让。俄伊关系即为一例。
       伊朗对于俄罗斯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在俄战略空间不断遭美挤压的情况下,伊朗是俄南翼唯一的战略支撑点。俄希望伊朗继续独立于美,而绝不赞同美实现伊朗政权的更迭。俄不支持伊朗拥有核武器,但又很清楚美国在伊核问题上的终极目标是改变伊朗现政权。因此,在对伊朗实施制裁和动武的问题上,俄与美的立场针锋相对。普京此次访伊,明确宣示了俄的这一立场。针对美国不排除对伊朗动武选择的政策,普京说,“我们不仅应该拒绝使用武力,而且也应拒绝提及动武的可能性”。
       普京赴德黑兰出席里海五国峰会还反映了美俄对里海能源的激烈争夺。里海的油气资源占全球的1/3。苏联解体后,美国立即染指里海沿岸各国的油气资源,试图修建一条从哈萨克斯坦穿越里海海底经阿塞拜疆到达地中海的输气管道,打破俄对天然气的垄断。对此,俄罗斯和伊朗都十分敏感,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强调此次会议的目的是要将外部势力排除出里海地区。峰会发表的联合声明宣布,“只有里海沿岸国家允许使用里海的资源”。
       伊朗从普京到访和五国峰会中所获颇丰。俄罗斯领导人此时此刻现身德黑兰本身就是对面临制裁和美国武力威慑的伊朗是莫大的支持。五国峰会又声明,任何沿岸国不允许其领土用来军事攻击另一个沿岸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字国都有权和平利用核能,对伊朗十分有利。不过,伊朗大概会清醒地看到,它此次得到的支持政治性大于实质性。对美关系仍是俄外交的首要,俄毕竟不会与伊朗一道反美。(华黎明)
       (10月21日《新京报》,作者为中国驻伊朗前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