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现代农业,如何引领9亿农民
作者:张 毅 顾仲阳

《新华月报(天下)》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产业基础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什么是现代农业?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现代农业就是通过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农业形态,实现农产品数量多、质量好,农民收入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好四大目标。正如一号文件所强调的,“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怎样建设现代农业?一号文件用“六个用”进行回答:“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关键词】 风险防范
       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尽快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保给予保费补贴,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关键词】 科技支撑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近年来,我国超级稻的研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面积的试验田单产水平已达到每亩800公斤以上,但是全国平均水稻单产水平近10年来却始终在420公斤左右徘徊。农业科技只有进村入户,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今后,我国将启动一批重大农业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着力支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技术研发。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专家指出,提高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关键是要发挥两个纽带作用,一是重点加强县级推广部门的建设,让他们向上连接各级科研机构,向下连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示范农户等;二是建立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向上联系上级技术推广部门,向下对当地农民实行现场指导。
       【关键词】 一村一品
       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
       “一村一品”,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目前在我国已渐成规模。2006年的农交会首设“一村一品”馆,赢得了参观者的注意。
       农业部日前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一村一品”村食用农产品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其中30%以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以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部分产品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
       【关键词】 农村市场
       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改善农民进城销售农产品的市场环境。
       从2005年起,商务部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工程”,积极鼓励城市连锁企业,在乡、村发展农家连锁店。截至2006年底,这项工程已覆盖全国63%的县市。目前,全国各类农家店已经超过16万家。
       商务部提出,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发达的流通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至少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发达的物流产业,二是强化农村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四是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具体来说,健全农村市场体系,首先要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流通企业活力;其次要建立和改造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第三要构建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第四要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继续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尽管2006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3年增产,但是粮食安全仍然存在隐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目前,我国粮棉油等重要农产品仍然产不足需。未来我国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供求不平衡的压力将更大。据估算,我国粮食需求每年将增长80亿~100亿斤。而在生产方面,资源约束更加突出,我国已无法开发更多的耕地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只有提高单产这一途径,这正是建设现代农业所要解决的。
       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农产品贸易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出现逆差,2006年前9个月农产品贸易继续保持逆差,逆差额为23亿美元。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将大大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月31日《人民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延伸阅读
       “一号文件”点出富农之本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2007年的“一号文件”,再次给了“三农”工作。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一号文件”强调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明确表明了其在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从2004年开始,四个中央一号文件都锁定“三农”工作,足见中央对农村、农民、农业的重视,也彰显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我国有九亿农民,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从上个世纪的“粮袋子”、“菜篮子”,到现在的“发展现代农业”,工作主题变了,但惠泽亿万农民的目标始终没有变。
       发展现代农业,说到底就是走现代农业之路,让农民富起来。一个事实是,当下城乡差距越来越大:1984年城市居民和农民的收入比例是1.84:1,1994年是2.86:1,到2005年则是3.22:1。面对基础、资源薄弱的农村,城市以其巨大的资源优势和服务优势吸引了众多的农民工。但是城市不可能全部消化两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化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九亿多的农民现状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在相当长时期中,只能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难以吸收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前提条件下进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问题,“一号文件”给出了答案——发展现代农业。
       事实上,发展现代农业也是当下农村的必然选择。土地、教育、环境等诸多问题现已摆在农村面前,面对挑战,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显然难以应对。因此,必须改造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之路。
       早先,我们发展农业,主要靠现代工商业和城市的力量去拉动,强调工业的反哺。诚然,我们需要工业的反哺,但反哺之外,更需农业自身的“现代化”,需要在产业结构中形成工农业利益互补互动的格局。有了利益的互动,城市才不会对来自农村的农产品销售人为设置各种门槛和障碍,粮油涨价的好处才会真正落到农民的头上,失地农民的权益才会得以弥补和保障,城市化目标才会循序渐进地达成。
       发展现代农业,其中一个基本思路是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从而以现代发展理念指引农业,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农业竞争力体现在哪里?恐怕最大的竞争市场还不在农村,而是在城市,不只在国际城市市场,也在国内城市市场。这就需要城市摒弃狭隘的阶层感、地域观,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便利,为农产品的进入敞开大门。至于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则更需要城市提供技术以及人力资源上的支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的现代农民,这是富农的根本,也是关键。
       从分田到户、强化社会化服务,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农业,再到加大投入发展现代农业,中国的农业发展已进入新的战略阶段。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农村面貌将必然出现新变化。
       让农民富起来,而且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的途径,让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自己的成果,这是功德无量的事。“一号文件”给出了富农的根本所在,接下来就看各地的落实和具体操作了。
       (李龙)
        (1月31日《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