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环球]最后的动画皇帝
作者:陈 赛

《新华月报(天下)》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乔·巴巴拉活了95岁,一生有70多年的时间在做动画,有人称他是“黄金时代最后一个动画皇帝”。
       2006年12月18日,动画业最老的老人乔·巴巴拉去世了。他笔下的“猫和老鼠”还在世界各个角落跑来跑去,追逐不休,汤姆还是那么愚蠢倒霉,杰瑞还是那么顽皮,狡计百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生出来,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猫和老鼠》咯咯直乐;一代又一代的人老了,电视机前播的还是《猫和老鼠》,他们抿着嘴笑得意味深长。
       乔·巴巴拉的去世,唤起了很多人对那个纯真年代的怀念。一个老人给电视网写信说:“我们看着50年代的动画片长大,动画片教给我们友情、幽默、是非善恶,没人受伤更没人死亡。可现在我的孙子们看的净是一些荒唐的东西,像海绵鲍勃,两个头的怪龙,他们毫无愧意地让孩子们看暴力、贪婪、真正邪恶的东西!”
       乔·巴巴拉活了95岁,一生有70多年的时间在做动画,有人称他是“黄金时代最后一个动画皇帝”。做动画的人好像都很长寿,《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动画师乔·格朗特2005年去世,97岁了还在为迪斯尼画画,邦尼兔和达菲鸭的动画师查克·琼斯2002年去世时89岁;贝蒂和白雪公主的造型设计师去世时已经快100岁了。美国动画评论家约翰·坎马克说:“这可能和血液循环有关,他们天天拿着铅笔画画,血液随着笔端流动,神奇地抓住了生命的节奏和活力。”
       1911年,乔·巴巴拉出生于纽约一个意大利移民聚居区,父亲是个理发师。他从小喜欢画画,在天主教小学读书时,修女常常让他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耶稣。17岁时,他在华尔街的一家银行做了小职员,在阴暗的地下室数钱,用中午的面条换漫画杂志看。当时他对漫画只是喜欢而已,没想过要做什么,直到有一天,在电影院里看到迪斯尼的动画《骷髅的舞蹈》,骷髅们活泼的大腿舞看得他目瞪口呆。 他失魂落魄地回到家,画了一只米老鼠寄给迪斯尼,希望为他工作。迪斯尼回了信,却没有守约与他在纽约见面。
       不久,他在麦克斯·弗来彻工作室找到了一份工作,那是好莱坞最早的动画工作室之一,出品过贝蒂、大力水手等卡通明星。上班第一天,他给导演看了一些自己随手画的小笑话,导演很满意,说以后他每画一个笑话就能赚1美元。第二天,导演提拔他去填色、勾线。第三天,他辞职回到银行,因为勾线很枯燥,比数钱还要枯燥。然后大萧条到来,他被解雇了。从这段早年的逸事中,隐约可以看出乔巴巴拉在绘画和搞笑方面的天才,他的性格里有浮躁、不喜爱拘束的一面,但行事果断、意志坚定。
       1937年夏天,乔·巴巴拉被米高梅的动画部门录取,并遇到了比尔·汉纳。他们组成了美国动画史上最强的二人黄金组合,乔·巴巴拉擅长画画和插科打诨,飞扬洒脱,而比尔·汉纳温文尔雅,对动画的节奏和时机把握水平一流,是最好的导演,这样的组合以后在动画史上再也难以寻觅。他们的合作从20世纪30时代延续到世纪末,直到比尔·汉纳2001年去世。比尔·汉纳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是一个好的艺术家,但乔·巴巴拉是我见过最能在线条中捕捉情绪和表情的人。”
       那时候,米高梅动画部的主管们很保守,喜欢的角色都是些温吞的老好人,乔·巴巴拉和比尔·汉纳就做了一个小短片与他们对着干,主角是一只坏脾气的猫和一个圆脸颊的小老鼠,女主人要猫去抓老鼠,又不能打破屋里的任何东西,否则就会被踢出家门,老鼠当然就一路捣乱。这是他们一起合作的第一部片子,也是《猫和老鼠》的原型,那时老鼠还没有名字,猫也不叫汤姆,而是贾斯珀(Jasper)。后来这部短片得到了奥斯卡的提名,米高梅在内部进行了一次征名活动,最后“汤姆和杰瑞”胜出,起名字的人还拿到了一笔50美元的奖金。
       《猫和老鼠》他们一画就画了17年,为米高梅捧回了7个奥斯卡小金人。那时候,6分钟的片子要画上6个星期,每个星期才能画出1分钟。从1939年到1957年,《猫和老鼠》中的每一张原稿都是乔·巴巴拉亲手画的,从不假手他人,这部动画片也是他终身最为得意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电视的出现,电影业日渐萧条,好莱坞的大制片厂纷纷砍掉了动画部门,米高梅也不例外。1959年,乔·巴巴拉和比尔·汉纳失业了,和当时很多失业的动画师一样无处可去,一筹莫展。但乔巴巴拉·巴巴拉不是普通的动画师。和迪斯尼一样,他有商业天赋,很快意识到了动画在电视业的前途。他和比尔·汉纳一起成立了一个动画工作室,取名“汉纳-巴巴拉工作室”,专门为电视台供片。这个工作室当然没有迪斯尼那么大,却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动画业的发展方向。
       电影时代动画片的成本太高了,50年代中期一集6分钟的《猫和老鼠》,成本高达4万美元,要画2万到4万张画稿。因为电视动画片的预算有限,乔·巴巴拉和比尔·汉纳就创造了一种“有限动画”的生产方式,简化角色造型,减少背景中的装饰,尽量用少的动作,或者重复使用一些动作,把重心放在台词,而不是华丽的细节上。这样一集动画片的成本被压缩到3000美元,只要3000张画稿。动画大师查克·琼斯曾经嘲笑他们的动画是“画出来的广播”,但这种生产方式对当时的动画业意义重大,使得这个行业在电视时代活了下来。而且,在电视机前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很喜欢这种简单的造型,华丽的色彩,类似情景喜剧的节奏和风格。他们最受欢迎的作品是20世纪60年代的《摩登原始人》,连续拍了6季。与迪斯尼动画儿童式的天真不同,《摩登原始人》第一次引入成年人的思维,把20世纪60年代的道德和价值观放到石器时代重新审视,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
       乔·巴巴拉一生精力旺盛,永远自信满满,80岁的时候看起来还像60岁,画起画来像40岁,随手就能画出一个绝妙的桥段。网上有一个年轻动画师是这样悼念他的:“知道他去世,我并不伤心,反而很羡慕,像他那样的艺术家,一点点看到自己的梦想成真,让一代又一代的人那么快乐。他让我相信,一个终身忙于创作的动画师,可以比任何职业都要快乐。”
       (《三联生活周刊》2007年第1期)
       链接
       《猫和老鼠》的发展史
       蓝灰色的大猫,眼里总是闪着机会主义的光芒,弓着腰在一旁等待机会出击。
       棕色的小老鼠,总是用挑逗的眼神看你,并且常常在不经意间玩弄这只大灰猫。
       他们的名字就叫做汤姆和杰瑞,世界上最有名的猫和老鼠,也是最长寿的一对——他们已经66岁了。如果付工资,汤姆和杰瑞可能是最有钱的一对动物。
       早期诞生
       比尔·汉纳和乔·巴巴拉时代(1940~1958年)
       1937年乔·巴巴拉加入了当时刚刚创立不久的米高梅动画部,一开始的工作是脚本设计。而比尔·汉纳作为动画部的最早一批员工,创作了一部名叫《船长和他的孩子们》的动画片。1938年,他们开始了合作。在接下来的17年里,他们共同创作了超过200部的《猫和老鼠》,赢得了7项奥斯卡奖,当米高梅动画部的弗瑞德离开后,他们就成了动画部的两位主任。
       艰难时期
       基尼·德克时代(1961~1962年)
       就在这一对活宝如日中天的时候,1957年,米高梅解散了动画部,而乔·巴巴拉和比尔·汉纳也失业了,几乎没有任何公司愿意收留他们。直到1960年,愚蠢的米高梅公司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对猫鼠是可以赚大钱的!”他们这时又开始做开《猫和老鼠》,但是制作人并不是比尔·汉纳和乔·巴巴拉,而是基尼·德克。尽管他是个不错的动画制作人,不过他和他的捷克动画班子却没有延续比尔·汉纳和乔·巴巴拉的辉煌。汤姆的小聪明,杰瑞的可爱都找不见了,我们所看到的只是猫和老鼠一次次无聊地扔盘子。幸好他们没有长久制作下去,当他们一年的合约满了后,米高梅同样把他们踢了出去。
       猫鼠的末路
       查克·琼斯时代(1963~1967年)
       1963年,米高梅成功接纳了查克·琼斯这一名世界上最有名的动画大师。查克·琼斯开始重新设计猫和老鼠的主要形象。对于汤姆,他给了它一个更粗更大的眉毛以显示它的凶样,以及那个经常给它带来麻烦的大尾巴。而对于杰瑞,查克则赋予了它日本式卡通的形象:大眼睛!以及更大更挺的耳朵。这一切都让杰瑞变成了少女心爱的宠物。事实上,杰瑞变成了一个芭比娃娃。
       尽管这一切都显示了新工作组的新作风,但查克并没有给《猫和老鼠》带来什么奇迹。在制作了34部《猫和老鼠》的故事后,米高梅终于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关闭苟延残喘的动画制作组。汤姆和杰瑞终于被尘封在了布满灰尘的影像图书馆内。
       缔造者的回归
       后猫鼠时代(1975年至今)
       在猫鼠被锁进了图书馆八年之久后,他们的创作人,比尔·汉纳和乔·巴巴拉终于决定再次创作这一对银幕最佳搭档。而他们的对象是周六晨间电视。
       这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想法。首先,电视台的负责人是《猫和老鼠》的Fans(影迷)。但是他却告诉比尔·汉纳和乔·巴巴拉,现在的家长们不同了,他们喜欢给孩子们看简单、缺少暴力的动画。而早期的猫鼠动画有些地方过于暴力,所以他提出要在动画中减少猫鼠敌对的现象。于是在后猫鼠时代,我们看到的场面经常是猫鼠携起手来去探险或者坐在沙滩上谈心。
       1989年,比尔·汉纳和乔·巴巴拉又给周六晨间电视创作了另一部剧集《汤姆&杰瑞 Kids》(《小猫和小老鼠》),这也是我们看到的戴帽子的小猫以及更小的老鼠。
       大家可能不知道,不少《猫和老鼠》出自中国人笔下。20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大多都看过《猫和老鼠》、《樱桃小丸子》等国外动画片,但几乎无人知道,它们其实多数出自国人之手。20多年来,中国人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世界动画做着代工。在美、日、韩三动漫巨头的背后,是中国上万的动画公司为这些国家做着最低级的加工,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摘自2006年12月20日《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