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化]风云诡异 慧眼识变
作者:林明杰

《新华月报(天下)》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市场乍暖还寒
       从表面的数据统计来看,2006年里拍卖中国艺术品业绩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拍卖行有100家,共举办了684场拍卖,总成交额近150亿元。其中,业绩超过10亿元的拍企有4家:佳士得香港公司(25.7亿元)、香港苏富比(15.5亿元)、中国嘉德(12.56亿元)、北京瀚海。业绩在10亿元以下、1亿元以上的拍卖行有29家,主要分布在北京。
       但是,这些风风火火的数据却无法驱散人们在拍卖现场切身体会到的“寒意”,哪怕我们相信这些数据没有“注水”的成分。早在春季拍卖时,拍卖会上就已弥漫着观望的气氛,已经有一些投机者“割肉”出货。到了秋季拍卖,即使生意最红火的几家大拍卖行,人气和买气也明显不能与去年相比。一些规模较小、拍品平平的拍卖行则更是秋风萧瑟。许多拍卖行预先已有心理准备。这从他们对所拍卖的艺术品估价上可见一斑。尤其是中国名家书画的估价下降明显。而最后的拍卖成绩,总体上也比去年顶峰阶段下降。以统计数据较为可靠的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为例,2005年秋拍成交额约为1.4亿元,2006年春拍为1亿多元,秋拍时降为7000万元。
       中国书画受“冻”
       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这一波寒潮中,中国书画可以说是首当其冲受“冻”的。其中,在前一年被联手炒作的民国画家王一亭作品的市场行情终于支撑不住,骤然下跌,大量流标,成交价从此前的动辄十多万元、数十万元,跌至数万元。由此推倒了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的多米诺骨牌,再也没有了动辄百分之百的成交率,大多数拍卖会的真实成交都在五成至七成。
       仔细分析发现,在书画拍卖整体回落之际,中国古代书画却呈现出上升趋势。在中国嘉德、中贸圣佳、西泠印社等拍卖会上,中国古代书画捷报频传,石涛的《莲社图》被拍至1177万元,陆远的《岁朝喜庆图》以1650万元成交……据了解,越来越多收藏家和收藏机构将目光聚焦在古代书画上。有关专家分析,从较为容易入手的近现代书画收藏上升到古代书画收藏,这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好收藏家的必然过程。而不少收藏家和投资者则认为,古代书画盘子小,作品少,不可能大量囤积同一名家的作品,不容易炒作;另外,古代书画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较高,仿冒起来也比近现代作品难得多。
       一些著名收藏家藏品的专场拍卖业绩也不错。如北京匡时、荣宝斋等推出的一些藏家专场,作品来源可靠,藏家内行,信誉度高,倍增买家信心。从中也可以看到,买家越来越要求买精品,买放心。
       不少业内人士对中国书画市场的回落表现得非常坦然。收藏家刘春华认为,这样的行情才是正常的。过滤了炒作的成分,市场回归了理性,降低了风险性。
       朵云轩负责人李年才认为,中国书画的收藏家越来越成熟,他们变得“挑剔”了。这是可喜的迹象。所以从拍卖中可以看到,艺术水准平平的“大路货”即使顶着名家的帽子,依然卖不出好价钱;艺术水准高超,题材稀少的精品,依然受到追捧。张大千的兄长张善以画虎著称,但他一般的虎图不过数万元至十数万元,而春拍中,他的一件《凤凰图》非常精到,题材也极少见,买家竞争激烈,抬到了50多万元。程十发的一般作品价格也在下滑,但他的精品力作依然受欢迎。最近,他的一张小小的白描扇片精品,以10多万元成交。
       油画市场报喜
       与中国书画拍卖的平淡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中国油画拍卖却不断传出喜讯,放出“卫星”。
       2006年春拍期间,在上海新成立的泓盛拍卖行推出陈逸飞的代表作《玉堂春暖》,并以1100万的价格成交。香港佳士得秋拍中,徐悲鸿的油画《奴隶与狮》以5388万港元成交,创下中国油画的世界拍卖新纪录。
       在世艺术名家的行情更好。北京翰海2006秋季拍卖会上,吴冠中的油画长卷《长江万里图》拍出379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一举创下两项价格纪录:吴氏个人作品的最高价和中国当代油画作品国内最高价。
       但这一年里,最出风头的不是陈逸飞,不是徐悲鸿,也不是吴冠中,而是新锐的当代艺术家张晓刚。这个许多中国人并不熟悉的中国艺术家,长期以来作品主要出现在海外画廊,价格一般在10万元左右,多则数十万元。但春拍时,他的《血缘:同志第一百二十号》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中以809.8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坐上了“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专场的头把交椅。这在国内外收藏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人将此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将狂飙于世界艺术品市场的“冲锋号”;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有关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又一波炒作。然而人们质疑的声音还未消去,张晓刚在佳士得秋拍中再创纪录——其油画作品《天安门》以1800万港元落槌,成交额是估价的9倍。
       刚以为张晓刚独占鳌头了,不料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2000万元人民币落槌。据介绍,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
       有关专家分析,中国油画短短百年,却与转型中的中国紧密相连。它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政治意识形态到民众生存状态。不少艺术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因此它受到关注是顺理成章的。但是中国油画市场方兴未艾,尚欠成熟和规范,庄家行情和炒作成分过重,将为其未来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埋下地雷。从2006年市场中可看出,油画市场在空中楼阁般地炒作后出现疲软。一位拍卖行老总举例说,某油画家2005年作品拍到100多万元,2006年20万元还流标。一些具有政治波普意味的当代艺术作品过多受到外来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和操控,其市场表现目前尽管依然强健,但其复杂性则非外人所可了解。
       摄影作品看涨
       2006年11月23日下午,曾经给亿万中国人带来心灵碰撞的中国“希望工程”标志影像《大眼睛》,在北京华辰秋拍会上以30.8万元拍卖成交。
       这是国内首次影像作品的拍卖会,共有包括《大眼睛》在内的130多幅照片。其中多数为记载重要历史事件、社会变迁和人们生活常态的中国纪实摄影家的代表作品。翁乃强的《回放之一》记录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红卫兵挥舞着手中帽子的场面,最终以22.55万元成交。毛主席的专职摄影师侯波、徐肖冰伉俪的十件作品,均以超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侯波的《毛泽东与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以高出估价6倍的5.5万元成交;侯波的《毛泽东和韶山中学的师生们》以4.18万元成交,高出估价6倍有余;徐肖冰的《延安哨兵》以3.52万元易主,同样大大超过了6000元的估价。132件拍品中成交85件,成交率为六成多。
       虽说影像作品收藏现在前景不错,价格一路看涨,不过专家却说,“拍什么能卖钱、买什么能升值”等问题很复杂,其中有个人的艺术修养、专业知识等各方面因素,所以想加入收藏影像作品行列的朋友,还是得小心谨慎。
       瓷杂古董受捧
       中国古董瓷器拍卖中,最值得一提的当数2006年11月28日香港佳士得秋拍中的清乾隆珐琅彩杏林双燕图碗。该碗以1.5123亿港元的价格成交,打破了清朝瓷器拍卖成交的世界纪录。同场举行另一个玉器拍卖会上,一件乾隆御制白玉雕上方山角杯以1132万元成交,亦创下白玉杯的世界拍卖纪录。
       内地古董瓷杂拍卖也出现了近年来最为红火的情况。不少藏家经过书画市场大起大落的颠簸之后,逐渐看好古董瓷器和杂件。除了明清官窑、元青花精品受到大力追捧,高古瓷器、青铜器、青铜镜、古代和现代玉器、古代竹雕、木雕、石雕等精品的行情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普通瓷杂古董的拍卖成交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有人问,为什么在整体市场行情低迷时,反而诞生了一些天价行情?据分析,这也是世界艺术品市场同样出现过的状况。新崛起的经济力量将投资目光聚焦于顶级艺术品,造成这些艺术品行情暴涨。中产阶级收入受到影响,使得普通艺术品行情不振。当然,也有一些“天价”行情难免有“注水”的嫌疑,需用心辨别。
       回顾2006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一言难尽。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只要我们还有对艺术的真爱,对市场的真诚,一定会看到迷雾消散,风和日丽。
       (2006年12月29日《新民晚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