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环球]传媒视角 重访东瀛
作者:王维胜

《新华月报(天下)》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996年7月,笔者应邀初访日本,那次主要是考察日本电子信息产业。十年后的2006年11月重访东瀛,是应日本国际善邻协会、日本经团联经济广报中心邀请出席中日传媒研讨会并到NHK、富士电视台、TBS电视台、ITSCOM有线电视台和手冢动漫社交流考察。排在访问名单上的NHK在中国知者甚多,而对手冢动漫社则不甚了解,但一提1980年在中国首播的该公司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就会勾起几代人的梦幻般的回忆。
       手冢动画的倒叙
       “阿童木的铁臂”——曾拉动中国电视节目收视率之最,他和日本影视《阿信》、《望乡》、《追捕》以及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合力直接推动了电视机中国家庭普及化的热潮。
       《新华月报》2006年12月号上半月刊刚刚刊登了《中国动画。一场八十年的梦》,文中详述了手冢动画创始人、日本动画鼻祖手冢治虫先生与中国业界交流的渊源。刊物出版前三天,笔者恰走进手冢动漫总部和制作基地。既然机缘如此巧合,那么此次访日见闻也就从手冢动漫倒叙吧。
       手冢本社在新宿区,经济广报中心的胜尾修先生和吉川英里小姐陪同我们造访。接待我们的是手冢公司版权事业局局长清水义裕先生,他还担任日本动画协会事业委员会委员长。清水先生介绍自己公司时,有两件事情引起了我们关注:一是2006年下半年CCTV播放手冢动漫2003年重拍的彩色版《铁臂阿童木》,这样一件能牵动几代人怀旧情绪的大制作的播放,我们同行的几个中国人竟然不知晓;二是手冢17年前就在北京成立了独资公司——北京写乐动画。就我们而言,肯定会重温“阿童木”动画境界并会向儿女讲: “这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之痴迷的阿童木!”
       同行的湖南卫视《真情》节目制片人陈晓冬看阿童木时刚刚上小学,他也非常不解阿童木重新制作播映为什么没有引起应有的反响。不过他介绍湖南卫视今夏重播也是20多年前CCTV放映的《阿信》,全国收视率竟创下3%多。这在中国电视节目大发展的今天是个骄人的成绩。清水先生听后很高兴。他对湖南卫视“超女”也有了解并希望有合作机会,他也愿意探讨同中国出版社版权合作或者联合编创漫画书。
       我们随后来到玉县的手冢制作基地,主人引导我们观摩了动画制作全过程,并破例让我们走进手冢治虫先生生前的创作室。在美国迪斯尼动画之前,中国和日本在世界动画市场居垄断地位。孙悟空、阿童木就是两大标志形象。创造了这两个不朽形象的万籁鸣和手冢先生1981年相会中国,两位大师的历史性会晤后,手冢先生从两国动画业战略发展出发才决定在北京投资成立写乐动画公司。现在北京写乐的创意制作能力已不亚于总社,并得到总社授权在中国与出版社、电视台开展版权合作和节目落地。
       门里门外看3G
       中国的3G手机在运营商的一波波炒作中令人眼花缭乱,而中国政府确实比较冷静。目前,我国已是一只脚抬起即将跨入3G门槛。此时对比一下已在门中的日本,应有借鉴意义。
       十年前,笔者初访日本,那时日本移动通信普及率大大高于中国,主要为日本制式的手机和价格资费便宜的PHS移动电话。PHS其实就是我们后发而起的“小灵通”,东京、横滨大街上许多小店都卖,有不少是预交一笔电话费就送机。PHS这个系统我国寻呼机巨头华讯曾引进,并在石家庄测试,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果而终。华讯总裁戴焕忠的遗憾被中国电信和UT斯达康成功合作取代。2000年后“小灵通”在中国大行其道,使不少低收入者圆了手机之梦。
       现在重访东京,发现在地铁、城轨车厢里人们几乎都在玩手机。打量一下大多是在看电视节目。NHK综合企划室和贺正幸先生曾在北京工作2年多,讲一口带京味儿的流利汉语,是这次活动的一位干练的组织实施者。经他介绍才知道这些就是3G手机,但并不是3G运营商提供电视信号。这些手机植入一个芯片就能接收电视台地面开路广播(即空中无线广播)信号。这在中国似乎不可想象。重要原因是,中国城市电视台空中广播节目几乎已停止(BTV、CCTV空中广播节目加起来不过两三套),全是通过光纤接同轴电缆入户。移动接收被看似先进的有线电视(CATV)网络几近封杀,这样的系统分布倒给未来中国3G运营商奠定了大把捞钱的基础,3G电视注定被电信商垄断,这块大蛋糕就这么高价待沽了。3G手机收看电视是个梦,日本用户只靠一点手机换代的钱就能美梦成真。中国用户则要花高得无法比拟的移动资费才能梦现彩屏。因为中国无线广播电视节目占有率已太低,很难推出直接接收的手机。
       
       目前,日本移动用户中PHS的大约只占6%。3G手机信息服务非常完备。我们在新宿吃晚饭,有客人要到下榻的酒店拜访。吉川小姐拿起手机按几键,就显示出新宿到品川18分钟,当然前提是列车系统运转精确。这也许比手机电视、手机小说更为实惠、重要。
       日广电网络媒体的体制与布局
       在中日传媒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国良教授在演讲中介绍:现在中国手机用户达3.9亿。城市家庭手机拥有率达93%,农村30%。电视机家庭拥有率达98%以上,其中农村95%,城乡基本无差别。电视制播系统中,已完成数字化更新换代;终端接收机顶盒和数字高清电视机置换已蓄势待发。
       同日本相比,我国电信、电视网络建设扩张的绝对速度是领先的,以中国国土面积和庞大的农村人口讲确实是奇迹。而且中国城市有线电视网覆盖率超过日本。卫星台每省至少一个。日本同行认为中国地方省台非常了不起,不仅要服务本省,还要与全国省台竞争收视率,这里面确实是国情不同。
       研讨会上,经济广报中心邀请外务省参事曾在NHK供职40年,并曾任日本外务省发言人的高岛肇久先生为我们系统介绍了日本广播电视体制沿革。
       1925年,日本有了无线电广播,设立了“东京放送局”, 即NHK(日本广播协会)的前身。10年后广播覆盖了全日本国土,是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机构,对日本发动海外战争起了动员作用。即使日本转向败局,甚至东京遭空袭,但广播的仍是日本取胜。战后日本制订了广播法。NHK转型为非政府投资的公共广播机构。1950年日本有了电视。NHK被明确规定不得播出广告,是靠国民交纳的收视费维持生存运营。收视费不是强行收征。现在约有70%的家庭能交费。收视费约为每月1200日元(约合人民币80多元)。
       NHK之外,全国有影响的五大商业电视台,是靠广告和商业赞助维持运转,竞争相当激烈。日本的商业电视台,基本上都与全国性报社有着关系。但其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富士电视台:与产经新闻形成一个富士产经集团。TBS电视台:原来每日新闻社是其最大股东。但每日新闻社在上个世纪70年代,把拥有的TBS股票都卖掉了。
       其余三大商业电视台,日本大报社分别成为其最大股东。《读卖新闻》拥有日本电视网20%以上的股票,《朝日新闻》拥有33%以上的朝日电视台股票。《日本经济新闻》拥有33%以上的电视东京股票。NHK没有报纸,在经营上与各大报社也没有任何关系。
       NHK和这些商业台以及地方台仍未放弃空中开路广播。并与卫星广播结合。以东京为例,市内最高的东京塔播放模拟、数字两套制式信号。NHK电视用户不交费也能收看,商业台本不收费。所以手机只要有移动接收功能就可免费看电视。但是空中信号必然存在屏蔽和干扰现象,因此催生了有线电视接入服务商。
       会后,由经济广报中心联系,我们专门考察了ITSCOM有线电视台。ITSCOM投资方是著名的东急集团。东京都市圈中的东急线由该财团投资运营。从北向南呈一个斜体的大写A字。北端顶角是涉谷区,向下有七八个区,东急线穿越辐射的这片区域就由ITSCOM承担有线电视、互联网接入服务。区域内有100万住户。其中有53万户是ITSCOM有线电视用户。
       ITSCOM接收地面开路信号和空中卫星广播信号,转换传送到有线电视入网用户,而且自己也制作播放社区新闻和生活购物、居民娱乐休闲资讯节目。入网用户是要收费的,节目当然比开路信号的频道多许多。ITSCOM优先播报东急线交通状况和紧急事件。如11月27日我们参观当天早晨救护车抢救病人造成堵车,车站向乘客发放列车延误卡,以向单位证明。我们得知iTSCOM还承担互联网电信接入服务,而且这在日本很普遍。由此看出,日本电视广播传输网络,在接入端可以与电信互联网汇合,这不同于我国广电网、电信网分置分立投资运营,因而造成广电网与电信网并行敷设的困扰瓶颈。数字电视的IPTV之争就源于这种条块分割。
       东京动漫剪影
       东京的冬日微雨也像上海、杭州那样,是一种侵入骨髓的湿冷。遇雨,人手一柄几乎都是透明塑料伞(这是临时方便雨伞,没带伞就买一个用。雨季主流仍是长伞和折叠伞)。东京的地铁和城轨电车是全球都市的一大景观,新宿是最大的枢纽转乘站。真是人潮滚滚摩肩接踵,几乎所有人都挎着提包,而且女士坤包也出奇的大,不亚于男人“乾包”。男女老少健步如飞,那场景就是一组组动漫画面。东京都整体面貌与十年前相比变化不大。但新世纪开发的东京湾新建跨海大桥和两端延伸新建筑群、穿梭其间的无人驾驶城轨还是显示了日本经济复苏的迹象。
       日本工业现代化是在全球信息化浪潮前实现的。曾经先进的如何更替传承就有一个空间改造的代价问题。而中国走的是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之路。因此网络数字新媒体发展反而顺畅。
       NHK在近期看来仍不会改变不播放广告的“门规”;富士台的娱乐路线颇似湖南卫视;TBS人文历史纪录片与CCTV、凤凰卫视已有合作;手冢动漫早在中国布局,现在着力寻求与中国业界合作共赢;iTSCOM的年轻团队其视野和职业志向与中关村企业一样有股冲劲儿。
       那么,崛起中的中国该怎样看待这个也在行进中的邻邦?(作者为本刊执行主编)